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国产T800碳纤维表征分析及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1 15:07

  本文选题:碳纤维 + 复合材料 ; 参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碳纤维因具有高强、轻质、耐疲劳等优异性能,以其为增强材料制备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各尖端技术领域,成为先进复合材料的主要增强纤维之一。随着各应用领域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高强型碳纤维产品已逐渐由T300发展到T700、T800甚至T1000,目前T300、T700级碳纤维已有较多的研究与应用,而T800级高性能碳纤维因国内以前一直没有实现产业化生产,相关研究或应用方面的报导很少。HK T800碳纤维作为我国最早实现产业化生产的T800级碳纤维产品,已大批量稳定产出,填补了国内高性能碳纤维方面的空白。但是对于该国产T800碳纤维产品,目前尚无系统表征分析和复合材料性能方面的验证研究。鉴于此情况本文结合各方面基础,对HK T800碳纤维的性能进行细致表征,从宏观到微观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原有复合材料制备AG80树脂体系进行了优化,然后用湿法工艺对其复合材料性能进行了验证,另外借助专业单位的原有树脂体系,对HK T800碳纤维预浸料成型复合材料进行了系列性能验证,也从缠绕成型工艺方面进行了系列对比验证,具体如下: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元素分析仪、XR D、XPS、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等对国产HK T800碳纤维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表征与分析。HK T800碳纤维拉伸强度、模量分别达到了5.63 GPa,292 GPa,且各项指标C v值均较低,稳定性较好。在相同表面处理条件下,因丝束大小所致,6 K碳纤维表面活性高于12 K碳纤维。HK T800碳纤维属湿法纺丝工艺,表面带有大量沟槽,截面存在有少量腰果形,表面粗糙度较大。HK T800碳纤维表面的微晶尺寸较小,存在有大量不饱和碳原子。广角X射线衍射显示HK T800碳纤维与东丽T800碳纤维层间距一致,均为3.47?,但半高宽低于、堆叠尺寸高于、取向度略高于东丽T800碳纤维。HK T800碳纤维由广角X射线衍射计算出的孔隙率为17.4%。HK T800碳纤维微孔偏离碳纤维轴取向程度、微孔长度、微孔横截面平均切割线长度以及最终的微孔体积均低于东丽T800碳纤维。HK T800碳纤维上浆剂属于环氧类上浆剂,碳纤维直径约为5μm,灰分约为0.1%,与东丽T800碳纤维一致。通过DSC方法研究了固化剂DD S、促进剂BF3?MEA用量等对AG 80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影响,并结合流变测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独以dds作为固化剂,ag80环氧树脂体系所需固化温度较高,加入促进剂bf3?mea后,能有效降低ag80/dds环氧树脂体系固化所需的温度。当ag80、dds和bf3?mea质量比为100:30:3时,dsc放热峰顶温度154℃,流变测试g"和g'交汇点在150℃,该配方体系比较适宜作为碳纤维复材性能测试的基体。利用湿法预浸料工艺,在上述碳纤维和树脂基体的研究基础上,制备了hkt800碳纤维/ag80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及界面情况进行了测试分析。hkt800碳纤维/ag80环氧树脂体系复合材料在纤维体积分数为62%的前提下,其拉伸、弯曲和压缩强度分别达到2662mpa、1874mpa和1639mpa,层间剪切强度为116mpa,达到了t800级碳纤维复材性能水平。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特别是拉伸强度,与国外同等级别碳纤维复合材料相比还有一点差距,该体系中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还存有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改进。利用预浸料热压工艺制备的系列hk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从性能测试结果看,hkt800碳纤维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优于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以双马树脂基体制备的系列hk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但是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相比就较差一些,通过碳纤维表面状态优化和基体树脂配方调整等系列改进,hkt800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拉伸强度达到了2521mpa,冲击后压缩强度cai达到325mpa,其它性能均达到t800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有水平,但碳纤维的强度转化率依然较低,基体树脂配方以及碳纤维表界面情况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很多,碳纤维本身性能及其表面行为、基体树脂性能以及和碳纤维的匹配性、复合材料界面等都对整体力学性能的转化有很大影响,为了实现碳纤维力学性能的最佳转化,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掌握改进方向。通过缠绕成型复合材料壳体爆破验证证明,hkt800碳纤维在缠绕成型工艺下制备的多种规格样品都体现出了t800级碳纤维产品的优势,力学性能转化率可以达到80%以上,完全能够满足该工艺条件下的产品研制或应用需要。hkt800碳纤维产品在相同的缠绕工艺条件下,不同树脂体系反映出的复合材料性能具有明显差异,充分说明树脂基体对于碳纤维产品力学性能发挥的重要性。专门为HK T800碳纤维缠绕成型研制的K H树脂体系,能够保证碳纤维的力学性能发挥,比现有配套T700碳纤维的其它树脂体系都有很大提升。缠绕成型作为目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备主要的成型工艺之一,针对不同的碳纤维产品和基体树脂,工艺过程中的张力控制、胶液控制等具体参数均需要适时的调整,才能够更加有效保证复合材料性能的综合提高。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properties of HK T800 carbon fiber have been studied systematically by using universal material testing machine ,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 element analyzer , XR D , XPS , infrared spectrometer and Raman spectrometer . The surface roughness is larger . The crystallite size of HK T800 carbon fiber surface is small . There is a large amount of unsaturated carbon atoms . The wide - angle X - ray diffraction shows that HK T800 carbon fiber has a uniform spacing between carbon fiber layer and T800 carbon fiber layer , which is 3.47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nsile , bending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s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a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epoxy resin matrix composites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are less than that of the epoxy resin matrix composites .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 products , the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 itself and its surface behavior , the properties of matrix resin and the matching of carbon fiber and the interface of composite material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 products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342.742;TB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沃西源;国内外几种碳纤维性能比较及初步分析[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0年02期

2 钱水林;;碳纤维表面处理技术探讨[J];合成纤维;2008年11期

3 鲁学林;王钧;徐任信;张联盟;;碳纤维导电纸及其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应用[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8年04期

4 ;一种在碳纤维表面制备碳化硅涂层的方法[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9年05期

5 马刚峰;徐泽夕;常青;王新欣;刘书铖;;碳纤维上浆剂的开发和研究进展[J];现代纺织技术;2012年05期

6 周军锋;姜术丹;司彦斌;邹鑫;张颖;刘文;;造纸用碳纤维专利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国际造纸;2012年05期

7 李一;聂俊辉;李楠;柳学全;贾成厂;;镍覆膜碳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2年13期

8 李艳;徐卫平;张兴龙;;碳纤维表面处理的研究进展[J];化纤与纺织技术;2013年03期

9 何秉柽;国内碳纤维研究概况[J];玻璃钢;1984年02期

10 聂嘉阳;碳纤维研究生产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宇航材料工艺;198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江薇;于伟东;;碳纤维断面结构观察[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2 于伟东;姚江薇;;碳纤维的表面处理及其时间效应[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3 陈发桥;王继辉;冀运东;张彦文;;碳纤维表面处理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4 张淑斌;刘福杰;王浩静;孟令瑶;;等离子体技术在碳纤维表面处理中的应用[A];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纳米复合材料与界面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李灵聪;王丽丽;于运花;杨小平;;碳纤维表面性质及其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湿热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高性能树脂[C];2013年

6 冀克俭;张以河;汪信;张复涛;张银生;;碳纤维的臭氧表面处理及其XPS表征[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齐志军;孙浩;李健卓;;碳纤维气相表面处理的方法[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美云;钟林新;刘正伟;;碳纤维表面氧化改性的研究[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8年

9 马金瑞;赵龙;李敏;张佐光;;几种碳纤维表面能差异性研究[A];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纳米复合材料与界面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王慧;林群芳;周晓东;;可针对不同性质基体自适应构建强相互作用的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柴英新;碳纤维补强加固混凝土结构有较长安全寿命[N];中国建材报;2007年

2 陈金昌 钟雪华 金灿华;碳纤维结构加固技术在旧房改建中的应用[N];中华建筑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大鹏;临界条件下碳纤维表面清洗及氧化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李素敏;结构—储能型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3 顾红星;国产T800碳纤维表征分析及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5年

4 郭慧;碳纤维表面能、表面粗糙度及化学组成的表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张建辉;竹材液化物碳纤维的制备、结构与性能表征[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喻冬秀;包覆型短碳纤维的制备和电磁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

7 田艳红;硼催化法制备高模碳纤维工艺及机理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1997年

8 张焕侠;碳纤维表面和界面性能研究及评价[D];东华大学;2014年

9 夏存娟;涂层碳纤维镁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荣怀苹;碳纤维表面纳米结构的构筑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兴来;高温高压氨水改性碳纤维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范大鹏;超临界二氧化碳对碳纤维的表面处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林枫;缺陷损伤对碳纤维的强度以及模量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杨波;碳纤维布增强C_f/Al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庄严;碳纤维表面改性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尚国秀;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纤维分散性及导电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7 张夏明;酚醛树脂表面改性碳纤维界面行为与炭化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王梓桥;碳纤维表面BAPPO改性及其复合材料界面耐原子氧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陈丽;碳纤维微观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10 赵亮;硼系催化剂对碳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82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782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c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