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状金纳米晶及类球形银纳米晶的可控制备与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醇类 + 庚醇 ; 参考:《山东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贵金属(金、银等)纳米晶体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磁学等特性,已经在催化、能源、生物传感、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金纳米晶因在光学材料、微电极反应、生物、医药、和微电子工业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而引人瞩目。此外,由于金纳米棒具有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因此在很多领域有非常广泛地应用前景,如细胞成像,癌症诊断标识物,光学探测等等。所以,金纳米棒的制备和应用研究一直是纳米材料研究中的热点。目前制备金纳米棒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是种子生长法。为了得到尺寸和长径比可控的金纳米棒,很多研究小组都对此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善研究。其中,通过向生长溶液中加入辅助添加物形成混合胶束,提高胶束的数量和稳定性,从而实现对金纳米棒的尺寸和形貌的控制,成为目前比较成功的一种方式。但是目前这些改善的种子生长法对于金纳米棒尺寸的控制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同时实现尺寸和长径比的可控比较困难、实验过程中需要改变多种反应条件、对于小长径比(3)的尺寸(直径和长度)连续可调的金纳米棒的制备还具有很大的挑战等。基于当前的难点,在本论文中,我们以传统的种子生长法为基础,在生长溶液中加入醇类(乙醇、丁醇、戊醇、庚醇、壬醇和十二醇)添加剂来实现金纳米棒的可控制备。我们主要研究了不同链长的醇对金纳米棒制备的影响,以及在庚醇辅助下的金纳米棒制备的精细调控及催化性能的初步研究。此外,还使用一种简单的无种子生长法对类球形银纳米晶进行可控制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在生长溶液中加入不同链长的醇类添加剂对金纳米棒制备的影响。在生长溶液中加入醇类(乙醇、丁醇、戊醇、庚醇、壬醇和十二醇)添加剂,通过影响CTAB胶束来控制金纳米棒的制备。实验结果表明:(i)只有庚醇(壬醇)链长适当,能够进入CTAB胶束栅栏层,和CTAB形成致密的混合胶束,从而实现金纳米棒的可控制备。我们通过控制庚醇或壬醇的含量实现了金纳米棒尺寸和长径比的可控制备(直径从9 m到150 nm,长度从30 nm到185 nm)。(ii)在CTAB浓度更低(50 mM)时,通过庚醇(壬醇)的加入也可以得到单分散的尺寸可控的低长径比金纳米棒。(iii)庚醇和C14TAB或C12TAB作为共表面活性剂时,可以提高不同尺寸的金纳米棒的产率。(iv)戊醇(丁醇、乙醇)由于其链长较短,不能或很少能进入CTAB胶束栅栏层。因此它们的加入不但不能对金纳米棒的尺寸起到调节作用,还会使产物中有很多副产物存在。(v)十二醇由于链长太长,和CTAB的疏水作用强烈,不能对金纳米棒的尺寸起到调节作用。(2)在适量庚醇存在下,研究了生长溶液中其他因素对金纳米棒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变种子含量、AgNO3以及AA的浓度,对金纳米棒的尺寸和长径比进一步进行调控(直径从6 nm到94 nm,长度从21 nm到130nnm),并可以得到具有高晶面的金纳米棒。利用循环伏安测试法对所得到的金纳米棒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证明了具有高指数晶面的金纳米棒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同时在碱性条件下对金纳米棒进行了对甲醇的催化氧化和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具有高指数面的金纳米棒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但稳定性较差;反之,催化性能较低,稳定性较好。(3)发明了一种简单的无种子生长法制备单分散类球形银纳米晶。通过将不同量的NaBH4溶液直接加入由AgNO3、AA和CTAC组成的生长溶液中,制备出了尺寸可调的产率高、形貌尺寸均一的类球形银纳米颗粒。合适的pH值和CTAC浓度对类球形银纳米颗粒的制备也至关重要。通过SERS测试发现50 nm银纳米晶可以显著增强对氨基苯硫酚(4-ATP)分子的信号增强因子。结果表明银纳米颗粒在SERS应用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综上所述,我们利用在生长溶液中加入醇类添加剂的方法实现了低长径比、不同尺寸金纳米棒的可控制备。此外,我们还使用简单的无种子生长法实现了类球形银纳米晶的可控制备。这些简单、高效、易掌握的方法可对金、银纳米晶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Abstract]: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old nanorod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catalysis , energy , biosensing , biomedicine and so on . The effects of other factors on the synthesis of gold nanorods were studied by controlling the content of heptanol or nonanol .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and stability test of the gold nanorod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old nanorods with high index surface have better catalytic performance , but the stability is poor .
A simple method for preparing spherical silver nano - particles with high yield and size is prepared by directly adding different amount of nabh4 solution to the growth solution consisting of AgNO 3 , AA and CTAC .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38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纳米新产品[J];黄金科学技术;2002年01期
2 张百奇;纳米金的应用[J];黄金;2003年06期
3 马琨;透视"纳米热"[J];深圳特区科技;2004年Z4期
4 萧斌;;当“纳米”与“化工”相遇——记湘潭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周继承教授[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06期
5 汤倩;张燕;王钜;;纳米科技及其在地学上应用[J];科技传播;2010年22期
6 蒋国翔;沈珍瑶;牛军峰;庄玲萍;何天德;;环境中典型人工纳米颗粒物毒性效应[J];化学进展;2011年08期
7 丹丘生;;纳米金粒子的妙用[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2年11期
8 滑晓晖;纳米新产品——黄金新的工业用途[J];江西地质;2001年03期
9 ;国外纳米进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1年Z1期
10 ;量子化尺寸纳米颗粒及其在生物体系中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1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廉学明;金洁;田佳;赵汉英;;具有温度响应可逆收缩的纳米金球簇[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2 李传新;潘春旭;;纳米科技现状及展望[A];中南地区第十六届电子显微镜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何微娜;林丰;郭祥群;;自旋标记-发光纳米金多模式探针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余玲;张彦峥;王亚丹;张银堂;徐茂田;;非标记纳米金光谱法检测雌激素[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郭彬;李青山;;纳米功能性纺织品的最新研究进展[A];雪莲杯第10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贾文峰;李津如;林官华;江龙;;简单方法制备单分散纳米金花及其表面拉曼增强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李竟先;鄢程;吴基球;;纳米颗粒制备过程中的机械力化学效应[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8 唐芳琼;;尺寸、结构、形貌可控纳米颗粒制备与调变技术开发[A];纳微粉体制备与应用进展——2002年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军;纪小慧;洪霞;王连英;贾若昆;菅文平;白玉白;;基于纳米晶特性的免疫检测研究[A];2003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袭著革;;纳米毒理学研究进展[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俊;“纳米食品”安全存疑[N];广州日报;2010年
2 张阳德;我国纳米生物医药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考[N];科技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童岱;刘扬:发现“神水”之毒[N];北京科技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贾书哲;拨开迷雾看纳米[N];中国质量报;2002年
5 何屹;纳米金晶簇的催化活性与大小有关[N];科技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胜;一吨值一亿美元[N];深圳商报;2002年
7 李树龙;小纳米 大神通(上篇)[N];中国黄金报;2001年
8 记者 任荃;纳米金球让基因拷贝不走样[N];文汇报;2006年
9 中国包装联合会纸委会副秘书长 陈希荣;微观色彩学与包装设计应用[N];中国包装报;2010年
10 张唯诚;显微世界中的DNA纳米机器人[N];大众科技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永海;Au、Ag、Pd、Cu、Ni纳米催化剂设计构筑与催化氧化还原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2 陈娜;纳米金对胶质瘤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李太山;纳米晶制备、表征、荧光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特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朱小红;电沉积聚合物和纳米颗粒构造电化学传感器以及纳米电极的研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陶洪;硒、碲及其化合物纳米线的液相化学合成和电子器件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淑华;金纳米棒—适配子耦联物的研制及其在体内外肿瘤热疗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7 霍子扬;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的调控合成、组装及其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8 钱骏;具有优良光谱特性的纳米颗粒在生物光学成像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庄家骐;水溶性掺杂型纳米晶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李梅;金属氧化物多孔纳米固体的制备及其复合发光材料的性质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瑞花;壳聚糖基金纳米棒的构建及其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何路伟;染料敏化的氧化锌“纳米草坪”的构建及其光催化制氢性能[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3 熊海岩;钯、铂、金基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席春晓;棒状金纳米晶及类球形银纳米晶的可控制备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谢芳;择优腐蚀制备新颖金铂异质纳米结构[D];山东大学;2015年
6 梁莹;Anti-cMet抗体耦合空心纳米金球对宫颈癌光热治疗增敏之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刘晶;纳米金—声致发光分析方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何逸鹏;纳米金与不同亚型乳腺癌细胞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9 韦正楠;基于富勒烯@金纳米等离子体的Fenton催化传感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10 潘欢欢;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可控制备及其光电探测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51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951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