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基CuO和HgS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特性研究
本文选题:光热转换 + 太阳能 ; 参考:《太阳能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以氙灯作为模拟太阳光源,实验研究CuO和HgS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特性。与透明导热油相比,浓度为0.1 mg/m L的CuO纳米流体和浓度为1.0 mg/m L的HgS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效率可分别提升35%和27%。随着浓度的增大,由于表面效应,CuO纳米流体的温升出现饱和现象,而HgS纳米流体则未出现类似现象。分析表明:对于CuO和HgS纳米流体而言,光热转换效率的提高分别是由于纳米颗粒的吸收和散射2种效应所导致的。该研究揭示出具有不同光谱吸收特性的纳米流体其提高光热转换效率的机制有所不同,有助于在太阳能光热转换应用中纳米流体的合理选择。
[Abstract]:The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characteristics of CuO and HGS nanofluids were experimentally studied with xenon lamp as the simulated solar light source. Compared with transparent thermal conductivity oil, the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CuO nano-fluid with 0.1 mg/m L concentration and HGS nano-fluid with 1.0 mg/m L concentration can be increased by 35% and 27%, respectively.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CuO nanoscale fluid is saturated due to the surface effect, but no similar phenomenon is found in HGS nanoscale flui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CuO and HGS nanofluids, the increase of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is due to the 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effects of nanoparticles,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the mechanism of improving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nano-fluids with different spectral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is different, which is helpful to the rational selection of nano-fluids in solar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applications.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2012CB9219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74123;11304100) 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4ZZ0066)
【分类号】: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艳华;马冬梅;王金刚;俞海军;朱根华;;纳米流体的制备及传热性能研究的现状[J];材料研究与应用;2007年04期
2 吴金星;曹玉春;李泽;魏新利;;纳米流体技术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J];化工新型材料;2008年10期
3 毛凌波;张仁元;柯秀芳;;纳米流体的光热特性[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郭守柱;黎阳;姜继森;;纳米流体输运性质研究进展[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云中客;;纳米流体的热输运[J];物理;2009年07期
6 李长江;尹衍升;;纳米流体流变特性研究最新进展[J];山东陶瓷;2009年03期
7 孟照国;张灿英;;纳米流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关键问题[J];材料导报;2010年01期
8 王良虎;向军;李菊香;;纳米流体的稳定性研究[J];材料导报;2011年S1期
9 冯逸晨;颜红侠;贾园;;纳米流体在摩擦领域中的应用[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2年06期
10 贾莉斯;彭岚;陈颖;莫松平;李震;;纳米流体凝固和熔融相变过程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今茂;易如娟;;纳米流体及其在冷却液中的应用[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程波;杜垲;张小松;牛晓峰;;氨水—纳米炭黑纳米流体的稳定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洪欢喜;武卫东;盛伟;刘辉;张华;;纳米流体制备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益伦;陈曦;;纳米流体增强防护结构[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沙丽丽;巨永林;唐鑫;;纳米流体在强化对流换热实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刘四美;武卫东;武润宇;韩志明;;氧化锌纳米流体对氨水降膜吸收影响的实验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钱明;沈中华;陆健;倪晓武;李强;宣益民;;激光照射纳米流体形成散斑的数值模拟研究[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刘崇;李志刚;;纳米流体力学初探及应用[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王志阳;杨文建;聂雪丽;杨怀玉;;瞬态热丝法测量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朱冬生;李新芳;王先菊;汪南;李华;;氧化铝-水纳米流体的分散性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8)[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钦波;外加磁场强化磁性纳米流体的光热特性及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Umer Farooq;纳米流动的边界层流的同论分析解[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朱海涛;纳米流体的制备、稳定及导热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赵佳飞;纳米流体辐射特性机理研究及其在太阳能电热联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方晓鹏;纳米流体热质传递机理及光学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6 傅怀梁;纳米流体热物理及泳输运特性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7 魏葳;纳米流体的辐射特性及其在太阳能热利用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钱明;激光照射纳米流体形成散斑的特性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李小军;SU-8微纳米流体通道制作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苏风民;双组分纳米流体的物性测量和NH_3/H_2O泡状吸收强化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玲利;铝纳米流体集热工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2 李长江;纳米流体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王辉;纳米流体导热及辐射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管延祥;应用于热管的纳米流体热物性参数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5 孙通;纳米流体管内层流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3年
6 张国龙;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机理及数学模型的研究[D];青海大学;2015年
7 王瑶;纳米流体在储层岩芯表面的铺展及其驱油机理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8 郭蘅;Al_2O_3-H_2O纳米流体的布朗运动和冰点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9 曹远哲;氧化石墨烯纳米流体的制备及其在太阳能热水器中的应用[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10 李平;珠状纳米流体蒸发过程形态变化的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78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078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