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多孔氧化石墨烯框架和复合材料的合成与碳捕集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4 23:10
【摘要】:C0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用于碳捕集分离的高性能材料的设计和优化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微孔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碳捕集的新材料,在结构设计和性能调控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但存在吸附量和再生能难以平衡的问题、热稳定较低等不足。我们利用主客体间弱作用力的协同效应,曾获得高吸附量和低再生能的材料UTSA-16,但仍无法判断提供弱作用力协同效应的基团的优化间距。本论文以氧化石墨烯(GO)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优化间距的问题,我们以GO与有机硼酸得到的多孔氧化石墨烯框架(GOFs)为模型,通过改变反应物和反应条件调控GOFs间距、比表面积、CO2吸附量和吸附焓等参数,得到高吸附量和低再生能的优化GOF材料及其优化的GO层间距为10.3A,为高综合性能C02捕获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和指导。针对热稳定性的问题,我们将GO与稳定性较低的UTSA-16复合,得到首例核壳结构的MOF-GO复合材料,GO包覆将热稳定性从母体材料的139℃显著提高到280℃,其CO2/CH4选择性从29.8提高到114.4,位居当前报道的MOFs材料第二位。进一步,我们用GO与MIL-101(Cr)进行复合。复合后,材料的BET表面积提高了50%,常温常压下C02和C2H2的吸附量从45.5和65.6 cm3/g提高到57.7和85.1 cm3/g,穿透实验结果表明在干法和湿法条件下对C02/N2都有很好的分离效果。GO复合方法为MOFs材料的实用化和综合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13.71;TB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重庆;陈启鑫;夏清;;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碳捕集技术及其带来的变革[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1期

2 肖隆平;温兆桓;;中国碳捕集项目缘何错失第一[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15期

3 ;碳捕集和封存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J];中国产业;2011年07期

4 靳爱民;;用八元环沸石进行碳捕集[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2年07期

5 舟丹;;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步骤[J];中外能源;2012年12期

6 汪;;科技部发布《“十二五”国家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科技发展专项规划》[J];乙醛醋酸化工;2013年04期

7 通讯员;;科技部发布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规划[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年04期

8 ;国家发改委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J];商品混凝土;2013年06期

9 郭士伊;顾成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13期

10 ;发改委六项措施推动碳捕集试验示范[J];功能材料信息;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仲平;彭斯震;张九天;贾莉;;发达国家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2 王从敏;郭燕;罗小燕;李浩然;;阴离子功能化离子液体碳捕集的热力学行为研究[A];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第十六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发改委或补贴电价推动央企碳捕集项目[A];《电站信息》2013年第06期[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媛媛;气候组织发布中国碳捕集与封存报告[N];中国环境报;2010年

2 记者 贾婧;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说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距商业化应用还有距离[N];科技日报;2011年

3 CNE记者 赵坤;碳捕集和封存要走低成本低能耗道路[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记者 张婧;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加强碳捕集和封存[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5 记者李韶辉;中国将稳步推进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发展[N];中国改革报;2012年

6 李北陵;“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亦喜亦忧[N];中国建设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郭力方;国家发改委力推碳捕集产业示范[N];中国证券报;2013年

8 路晓宇 白栋;延长石油领先 碳捕集封存利用[N];中国能源报;2013年

9 吴贤军;发改委首次明确在火电水泥等行业开展碳捕集试验项目[N];中国建材报;2013年

10 赵琳琳;碳捕集:未来在自己手中[N];中国石化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继选;基于碳捕集的太阳能—燃煤机组热力系统耦合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2 卢斯煜;低碳经济下电力系统规划相关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仰灿;多孔氧化石墨烯框架和复合材料的合成与碳捕集性能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马博;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安全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3 杨磊;碳捕集电厂灵活运行及其对风电消纳能力研究分析[D];燕山大学;2014年

4 夏明昭;基于多阶段减排规划的发电厂碳捕集系统优化配置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5 卢聪颖;电厂碳捕集系统的投资规划与低碳效益分析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6 吴倩;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区域碳捕集与封存系统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7 谭雨亭;水泥窑余热发电辅助MEA碳捕集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李海鹏;能源系统优化条件下辽宁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9 藏斌;氨法碳捕集机理与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10 李欣;火电厂烟气脱碳工艺全流程模拟及工艺改进[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41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541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1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