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原位选择离子交换法制备表面金属化的聚酰亚胺薄膜

发布时间:2020-05-14 21:02
【摘要】:本文采用原位选择离子交换法分别制备了表面银金属图案化的BPDA/ODA和BTDA/ODA基聚酰亚胺/银复合薄膜,并对薄膜表面银层形貌、组成和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确定了较佳的制备工艺条件。实验以BPDA/ODA基聚酰胺酸为基体,在离子交换过程中,当选用硝酸银(AgN03)为银源制备银胶处理薄膜时,聚酰胺酸在银离子诱导下产生了大分子交联现象,在其良溶剂中不能溶解;当硝酸银在银胶中的百分含量达33.3%,离子交换时间为1h,环境温度为30℃时,制备的聚酰亚胺/银复合薄膜各项性能较好;当选用银氨溶液(Ag(NH3)N03)为银源制备碱性银胶处理薄膜时,银氨的体积分数为5%,离子交换时间为30 min时薄膜表面银离子的负载量已达饱和,为2504.5 nmol·cm-2。同时实验还发现,在银胶中加入适量的润湿剂可减小基体与银胶间的接触角,使银胶在薄膜表面铺展的更彻底,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银离子交换氢离子的效率。化学还原过程中,选用0.15 M的DMAB还原30 min,热处理过程中,300℃保温6 h时,制备的复合薄膜表面反射率达84.874%,电阻28Ω/sq,热稳定性和界面粘结性优异,力学强度达149.8 MPa。实验比较了不同体系聚酰亚胺/银复合薄膜银层形貌的差异,发现相同实验条件下PMDA/ODA基聚酰亚胺/银复合薄膜发生了降解;BPDA/ODA和BTDA/ODA基聚酰亚胺/银复合薄膜表面银层形貌较好,银颗粒排列紧凑,分布均匀;而ODPA/ODA基聚酰亚胺/银复合薄膜表面银颗粒则呈海岛式镶嵌分布。实验以BTDA/ODA基聚酰胺酸为基体,在离子交换过程中,当选用百分含量达20.0%的硝酸银为银源制备的银胶处理聚酰胺酸薄膜30 min,化学还原过程中,选用0.1 M的DMAB还原40 min,热处理过程中,300℃保温2 h时,制备的复合薄膜表面反射率达82.571%,电阻35Ω/sq,热稳定性和界面粘结性优异,力学强度达121.2 MPa。
【图文】:

流程图,银复合,离子交换法,聚酰亚胺


薄膜在应力拉伸作用下进行热亚胺化处理,使聚酰胺酸受热环化为聚酰亚胺,同时银逡逑离子被还原为金属银粒子,并在薄膜表面聚集[774()],从而制得双面覆银的聚酰亚胺薄逡逑膜,如图1-2所示。该种方法可一步制得具有良好导电性和反射性的双面镀银膜,工逡逑艺简单,且镀层与基体间的界面粘结性优异。但由于离子交换过程在水溶液中进行,逡逑聚酰胺酸中的羧基和酰胺键不耐水解,因此会对薄膜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同时逡逑银离子交换氢离子的效率较低,离子交换过程中通常需要延长时间来提高银离子的负逡逑载量。逡逑icri邋0xdNafig0^逦thermal邋tmatment逡逑PAA逦PAA_Ag.逦P邋卜Ag逡逑图1-2:直接离子交换法制备聚酰亚胺/银复合薄膜的流程图逡逑Fig.邋1-2邋Illustrative邋protocol邋for邋the邋fabrication邋of邋surface邋PI-Ag邋film邋via邋the邋direct邋ion邋exchange逡逑self-metallization邋technique逡逑15逡逑

红外谱图,聚酰胺酸,涂覆,银胶


逑对比,图中也给出了纯BPDA/ODA基聚酰胺酸薄膜和经去离子水涂覆2邋h后薄膜的逡逑红外谱图。从图2-2c和2-2d可以明显地看出,1701cm—1处出现了羧基中羰基的伸缩逡逑振动峰,1634cm“处出现了酰胺键中羰基的伸缩振动峰,,1600CHT1处出现了邋BPDA上逡逑苯环的伸缩振动峰,1537cn^处出现了酰胺键中N-H的变形振动峰和C-N的耦合振逡逑动峰,1494cm_1处出现了邋ODA上苯环的伸缩振动峰。而且MOOcrrT1处的吸收带明显逡逑变宽,表明聚酰胺酸与银胶中的银离子发生了离子交换反应。从图中还可以观察到,逡逑经去离子水涂覆2邋h的聚酰胺酸薄膜与纯聚酰胺酸薄膜的红外谱图相比未见明显差别,逡逑表明水在离子交换过程中对聚酰胺酸薄膜的破坏作用很小。同时由于本实验只是在需逡逑要的位置涂覆银胶,粘性银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水对薄膜的破坏作用,与传统的逡逑离子交换过程直接将薄膜置于银盐溶液中浸泡相比,水对薄膜的破坏作用可以忽略不逡逑计。逡逑卜4逦A逡逑2000逦1800逦1600逦1400逦1200逦1000逦800逦600逡逑Wavenumber(cm'')逡逑图2-2:离子交换前后BPDA/ODA基聚酰胺酸薄膜的红外谱图(a)纯聚酰胺酸薄膜(b)去离子逡逑水涂覆2邋h的聚酰胺酸薄膜(c)银胶涂覆lh的聚酰胺酸薄膜(d)银胶涂覆2邋h的聚酿胺酸薄膜逡逑(硝酸银:水:丙三醇:无水乙醇质量比为2:1:2:1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323.7;TB38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子君;周文英;睢雪珍;董丽娜;张溟涛;;金属/聚合物导热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5年02期

2 张鸶鹭;王薇;吕成龙;汝继发;胡光凯;翁凌;;聚酰亚胺/银复合薄膜的制备及表面微结构表征[J];化学工程师;2015年01期

3 冯俊杰;任小龙;韩艳霞;;国内聚酰亚胺薄膜产品概况及市场趋势[J];绝缘材料;2014年05期

4 任小龙;邢利欣;王林;童帮毅;焦文辉;;中国台湾地区聚酰亚胺薄膜工业及产品发展概况[J];绝缘材料;2014年04期

5 王亚;李俊;文杰斌;陈俊;陈江聪;李衡峰;;银/聚酰亚胺纳米复合颗粒的制备与性能表征[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年04期

6 任小龙;董占林;张俊丽;张俊杰;;国外聚酰亚胺薄膜产品及应用进展[J];绝缘材料;2013年03期

7 齐胜利;吴战鹏;武德珍;金日光;;具有高表面反射性和导电性的聚酰亚胺-银复合薄膜的制备[J];高分子通报;2013年04期

8 梁成刚;张瑞英;王骞;;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1期

9 白秀琴;李健;严新平;赵春华;;真空镀膜技术在塑料表面金属化上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5年06期

10 齐胜利,吴战鹏,罗芸,宋芳,武德珍,金日光;原位一步法制备PMDA/ODA基PI/Ag复合薄膜[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贺江平;;低熔点金属/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3年版[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牟书香;聚酰亚胺表面功能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2 齐胜利;聚酰亚胺/银复合薄膜的制备及相关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闫利文;银/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2 邵明哲;聚酰亚胺/银复合薄膜的常温和高温制备及其形成机理探索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王月;聚酰亚胺银复合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4 彭勃;银/聚酰亚胺高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63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63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6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