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高容量富锂正极材料晶格氧电荷补偿机制的中子全散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08:47
【摘要】:富锂氧化物因其超高的可逆比容量,已被作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候选正极材料。研究表明,富锂氧化物正极超高的比容量来自材料内过渡金属和晶格氧的协同电荷补偿。但是,不可逆的晶格氧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氧气的释放)通常会导致材料较差的电化学性能,例如电压下降、电压驰豫等。这些电化学问题严重限制了富锂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商业化应用。深入理解晶格氧的氧化还原电荷补偿机制,对于改性调控其稳定性以及实现富锂材料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主要从晶体结构的角度来研究富锂材料晶格氧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试图为后续高性能电极材料的设计与优化提供指导。为了兼顾探测材料的平均结构和局域结构,本工作引入了中子对分布函数技术来分析氧晶格结构的演化。利用中子对分布函数分析方法,层状富锂材料Li_(1.2)Ni_(0.13)Mn_(0.54)Co_(0.13)O_2中伴随晶格氧的氧化还原反应出现的局域畸变氧晶格(短距离的O-O原子对)被首次探测到。理论计算发现距离变短的O-O原子对内可能存在π类型的相互作用,它的存在可以降低局域畸变晶格的能量,稳定材料整体的层状结构。与此同时,研究还发现氧晶格的畸变与过渡金属的种类(也即过渡金属与氧之间化学键的共价性强度)密切相关。具体地说,相比于共价性较强的过渡金属,氧晶格结构的畸变更容易发生在离子性较强的过渡金属周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层状富锂材料内晶格氧的氧化还原反应稳定性可以通过调控过渡金属的种类与原子比例来实现。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层状富锂材料内畸变的氧晶格发生在过渡金属层间而非层内,研究表明该现象与材料内特定的结构维度有关。然而,到目前为止,这种结构的维度是如何影响晶格氧的氧化还原活性,以及如何利用这种影响调控晶格氧氧化还原反应的稳定性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因此,进一步研究晶格氧在不同结构维度富锂材料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该对比性研究,兼具三维阳离子无序结构和晶格氧氧化还原反应活性的阳离子无序富锂氧化物是最理想的研究模型。因此,本研究工作首先通过简单的固相烧结法制备得到了新型阳离子无序富锂氧化物Li_(1.2)Ti_(0.35)Ni_(0.35)Nb_(0.1)O_(1.8)F_(0.2),其可逆充放电比容量可达约280 mA h/g。而后以该化合物作为研究模型,细致研究了其氧晶格结构演化与晶格氧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耦合关系。非原位X射线吸收谱以及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提供了该材料内晶格氧参与电荷补偿的直接实验证据。更为重要的是,不同于层状富锂材料畸变的氧晶格,该材料在晶格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中具有较为稳定的氧晶格骨架。研究表明,这种不同的结构响应,主要源自未杂化O2p轨道在不同结构维度材料中的差异性空间分布。这些发现为后续利用结构维度调控富锂材料中晶格氧的氧化还原反应稳定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图文】:

锂离子电池,基本工作原理,正极,负极


第 1 章 绪论。电解质通常为溶解有锂盐的有机溶液,其中常用锂盐为 LiP用有机溶剂为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氯碳酸酯(ClMC)[34-36]。隔膜多为多孔的高分子聚合物用来分隔正负极材料,并且使锂离子自由地穿梭通过。集流收集从电极材料中转移出的电子,其大多为不锈钢等金属制

示意图,晶体结构,示意图,LiMn2O4正极


图 1.4 LiMn2O4材料的晶体结构示意图。re 1.4 Schematic of the crystal structure for LiM构正极:LiMn2O4具有典型的立方尖晶由 Thackeray 等人在 1983 年提出[40]。图。LiMn2O4材料的锂离子化学扩散系数LiMn2O4正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为 148于 Mn 元素的储量丰富、成本较低,且成,,化学性质稳定,因此 LiMn2O4被认电池的正极材料之一。然而,由于 L商业使用。根据以往研究,LiMn2O4容 Jahn-Teller 效应及钝化层的形成,经过料,其表面生成的 Li2Mn2O4(Mn 离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571.5;TB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培琰;于敏;;表征催化剂中晶格氧反应性的两个参数[J];化学通报;1985年03期

2 马志广,赵德华,臧雅茹,马克勤,陶克毅,赵学庄;控制脉冲还原法研究氧化物催化剂中晶格氧的活动性[J];化学物理学报;1994年05期

3 徐奕德,黄部文,蔚新运,黄家生;脉冲反应技术研究气相氧和晶格氧对甲烷氧化偶联的作用[J];分子催化;1994年01期

4 陈慧贞,何淡云,肖漳龄,蔡启瑞;乙苯脱氢制苯乙烯氧化铁系催化剂的研究——晶格氧的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5年05期

5 林培琰,于敏,奥原敏夫,御园生诚;晶格氧和气相~(18)O_2同位素交换反应[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7年02期

6 王鉴,赵如松,徐铸德;丙烷晶格氧选择氧化制丙烯酸和乙酸[J];石油化工;2000年06期

7 夏明,何淡云,祝以湘;乙苯脱氢Fe_2O_3-K_2O系催化剂中晶格氧和钾的助催作用[J];分子催化;1995年03期

8 郭丛聪;李剑;董家丽;杨丽娜;;烃类晶格氧选择性氧化催化剂研究进展[J];当代化工;2014年04期

9 梁日忠,陈标华,李成岳;烃选择氧化制顺丁烯二酸酐的反应网络[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陈铜,远松月,张瑞峰,詹瑞云,于作龙;Bi-Mo-Nb复合氧化物催化作用机理的ESR和XPS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景思;宋双;敬方梨;肖哲;储伟;;层状氧化锰纳米材料的晶格氧调控策略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2 刘春丽;吴倩;翁维正;夏文生;黄传敬;万惠霖;;相结构对激光诱导Ln_2O_3上过氧物种生成的影响[A];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7年

3 魏永刚;王华;李孔斋;敖先权;;铈基氧载体部分氧化甲烷制合成气研究[A];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08年

4 魏永刚;王华;何方;辛嘉余;;熔融盐中用晶格氧部分氧化甲烷制合成气技术及其热力学分析[A];2006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景孝廉;陈晴川;何冲;翁维正;夏文生;万惠霖;;稀土倍半氧化物上过氧物种的紫外(325nm)激光诱导生成[A];第十八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陈梅青;吴平霄;;晶格氧缺陷强化层状金属氧化物(ZnCr-LDO)对BPA降解的机理[A];2018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文集[C];2018年

7 陶跃武;;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基本化学步骤与催化剂设计[A];第1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然家;余长春;;Ca~(2+)的掺杂对La1_(-x)Ca_xFeO(3-λ)中的晶格氧氧化甲烷性能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恩岳;高容量富锂正极材料晶格氧电荷补偿机制的中子全散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9年

2 范鸿霞;晶格氧在乙苯CO_2氧化脱氢反应中对催化过程的影响及循环机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3 魏永刚;晶格氧部分氧化甲烷制取合成气的基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胡晓燕;烷烃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反应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子林;Pd/M-OMS-2催化材料的分子模拟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2 苑慧敏;晶格氧材料用于天然气制合成气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3 王鹏;制备方法对Ca_yCe_xZr_(1-x-y)O_2材料结构及储放氧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陈利强;碱性化合物促进(类)钙钛矿氧化物催化氮氧化物分解[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李孔斋;铈基复合氧化物制备及其部分氧化甲烷制合成气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王宇光;钼基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丙烷氧化脱氢反应中的活性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赵亮;甘油选择性催化脱水制备丙烯醛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8 邵光新;LaSrCoO_4复合材料的改性、表征及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9 张翅远;熔融盐中NiO氧载体部分氧化甲烷制取合成气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10 李佳敏;Ag-MnO_2催化剂构建及其催化氧化甲苯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99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699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1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