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聚氨酯抗菌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20:38
【摘要】:聚氨酯(PU)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类材料,家具、保温材料、隔音材料、交通乃至医疗领域都随处可见它的身影。但是这种材料也有其显著的缺点,在使用时非常容易被细菌所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命。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研制一类自身具有抗菌功能的聚氨酯,他们将一些小分子的抗菌基团通过物理方法对聚氨酯进行改性,但这种方法虽能制成聚氨酯抗菌材料,却存在容易脱落的危险,特别是在医疗领域,如果脱落,将会有致命的危险。因此,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开始使用化学方法来合成较为稳定的聚氨酯抗菌材料。本论文首先采用BF_3·Et_2O/CF_3COOH共催化体系,将环氧氯丙烷(ECH)开环聚合的方法完成了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醚(PECH)的制备。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方法来确定其结构以及分子量。实验结果表明PECH已经成功合成,同时符合我们设定的分子量范围(2000~3000)。然后采用文献报道的方法制得包含优异抗菌活性的N~1-正十二烷基二乙烯三胺(DDTA),然后将三丁基膦(TBUP)以及抗菌效果优异的小分子基团DDTA通过化学方法对先前制备的PECH进行接枝改性,使PECH带有抗菌活性。采用FTIR、~1H NMR确定其结构并利用正交试验得到了接枝率最高的反应条件。在PECH与DDTA的接枝反应中:使用丙酮作为溶剂,在80℃下反应12 h,控制原料比为1:3为最佳反应条件,此时的接枝率可达26.9%;在PECH与TBUP的接枝反应中,使用丙酮作为溶剂,在100℃下反应48 h,控制原料比为1:3时接枝率最高可达18.6%。接着将接枝有抗菌基团的PECH采用一步法合成了聚氨酯(PU)抗菌材料。讨论了催化剂与发泡剂对反应结果的影响,获得了PU抗菌材料的最优原料配方。同时通过拉伸性能、扫描电镜(SEM)以及热重(TG)的测定最终获得PU抗菌材料的物理性能。最后,使用最为常见的三种细菌: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以及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对以上制备的PU抗菌材料采用抑菌圈以及平板菌落计数的方法来探究其抗菌性能。结果证明,两种产品对于三种菌均具备较好的抑菌性能,而PECH-DDTA聚氨酯抗菌材料抑菌性能最好。本论文采用的这种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有很大优势:在不影响聚氨酯自身性能的前提下又可以克服物理方法所带来的易脱落等风险,且抗菌性能更为优异。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34
【图文】:

结构图,壳聚糖,结构图


使用这种抗菌剂相较其他两种时间更早。其中最常见且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由甲壳质脱去乙酰基后精炼出的壳聚糖。这类物质来源于虾、蟹的壳,研究者们将其分为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以及壳寡糖[27]两类。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较为常见则是山梨酸。1.1.1.1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聚氨基葡萄糖,也是仅有的碱性多糖,安全无毒可降解,其结构如图 1.1 所示。它的来源十分广泛且价格并不昂贵,在性能以及应用方面也有很多优势。它与人体细胞有优良的亲和性且无免疫性,因此可以被应用于癌症肿瘤治疗等医疗领域[28]。但壳聚糖在水或有机溶剂中溶解性很差,使其使用范围受限,为此亟需对其进行改性来提高其溶解性。研究者们根据壳聚糖的结构及性能研制出了诸如羧甲基、醚化、季铵盐、碘化等类型的壳聚糖[29-32]。Hirano S等人[33]用碘代 CH4来改变壳聚糖的性能,合成了三甲基壳聚糖季铵盐,这种化合物能有效杀灭 E. coli 等革兰氏阳性菌。但天然抗菌剂仍然有很多缺点,比如耐热性相对较差,且提取工艺过于复杂[34]。

路线图,季铵盐,聚氨酯涂层,路线图


二甲基脱氨牛脂季铵盐进行改性来得到。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杏仁PC 增强填料的潜力,以此评估它们作为木纤维替代品的适用性。N+CH3CHHT3HT图 1.3 用于改性蒙脱石的季铵盐的化学结构Fig.1.3 Chemical structure of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used for the modification of tmontmorillonite范艳静[62]首先将十六烷基二甲基叔胺与 ECH 作用得到了长碳链季铵盐),然后将其加入到 IPDI 及聚乙二醇的混合物中进行反应,最终合成了季铵盐的具有抑菌性的 PU 薄膜材料。抑菌圈实验结果表明:采用 S.5CFU/mL)做菌种,当季铵盐含量不同时,PU 薄膜材料的抑菌圈分别为1、25.06、25.95、26.24、28.10、29.17 mm。该实验同时也证明:薄膜上盐的量直接决定了该薄膜的抑菌性。

红外光谱图,红外光谱图,凝胶色谱,溶剂峰


5.0 5.5 6.0 6.5 7.0 7.5 8.0-10010203040RIDTime (min)a图 2.2 PECH 凝胶色谱Fig.2.2 The GPC graphs of PECH由图 2.2 可知,a:PECH 峰,b:溶剂峰。实验所制备的 PECH 有一单峰说明产物纯度较高,且没有其他杂质,Mn 为 2095,Mw 为 2353,Mw 与 Mn 相当,说明 PECH 的分子量分布均一,是我们预期的产品。2.3.2 PECH 红外光谱分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家具用聚氨酯材料紧盯环保创新[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9年12期

2 ;家具用聚氨酯材料紧盯环保创新[J];环球聚氨酯;2019年05期

3 王潇;冯慧;;降解型聚氨酯专利技术分析[J];江西化工;2019年04期

4 ;水性聚氨酯发展的“后时代”[J];环球聚氨酯;2018年06期

5 郭嘉f;马慧;李为民;吕利刚;;阻燃聚氨酯材料的研究现状[J];上海化工;2018年09期

6 ;2018中国国际聚氨酯展[J];环球聚氨酯;2018年08期

7 ;3D打印聚氨酯鞋面,距离量产更近一步[J];环球聚氨酯;2018年10期

8 孙海欧;杜俊超;祝博;;安全轮胎用聚氨酯材料耐热性研究[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7年01期

9 秦颖;王强强;;聚氨酯材料的发展现状[J];中国建材科技;2017年01期

10 刘素琴;庄远;曾卫中;马忠远;;负离子聚氨酯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海欧;杜俊超;;安全轮胎用聚氨酯材料耐热性研究[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八次年会论文集[C];2016年

2 周建;;浅谈MOCA的毒性[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八次年会论文集[C];2016年

3 张旭琴;;油脂多元醇与聚氨酯材料[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弹性体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静星;李青山;王海燕;;聚氨酯材料紫外老化效应研究[A];全国第十四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王鹏;罗建斌;韩静佳;钟银屏;;防水可呼吸聚氨酯材料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耿佃勇;荣若贵;孙言丛;;聚氨酯产品在汽车上的应用[A];第二届聚氨酯材料汽车应用大会论文集[C];2018年

7 谭鸿;张怡;何威;李轶凡;李洁华;傅强;;新型抗菌防污聚氨酯材料的研究[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C];2015年

8 王振;石雅琳;王焱;姚庆伦;韦永继;;高回弹透明聚氨酯材料的研制[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五次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魏阳;李建树;钟银屏;何成生;樊翠蓉;;介入诊疗用脂肪族聚氨酯材料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栾琪涛;田恒水;朱云峰;缪建军;郝晔;;聚氨酯材料的绿色合成[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耍旭祥;新工艺聚氨酯为轮胎“充气”[N];中国化工报;2014年

2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秘书长 朱长春;积极开发聚氨酯新产品新技术[N];中国化工报;2015年

3 本报记者 王卓峰;“八三四六”铺就由大变强之路[N];中国化工报;2015年

4 本报记者 徐岩;聚氨酯龙头股坐拥利好[N];中国化工报;2015年

5 本报记者 房琳琳;聚氨酯:材料里的变形金刚[N];科技日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韦尧;把脉“毒跑道”症结 为校园跑道全面“消毒”[N];中国建材报;2017年

7 YMG记者 李仁;跨越“聚氨酯”[N];烟台日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冯威力 实习记者 李悦;专家再议聚氨酯材料安全性[N];中国化工报;2011年

9 李宏乾;水性聚氨酯材料成新宠[N];中国化工报;2008年

10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李魏;青岛开发出新型聚氨酯材料[N];青岛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星;湿固化聚氨酯文物加固材料的制备与应用[D];西北大学;2019年

2 蔡正伟;基于TMXDI的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水性分散体的合成与应用基础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3 赵辉;侧链含硅氧烷水性聚氨酯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D];湖北大学;2018年

4 张春华;高韧聚氨酯及其复合材料相转变调控机理与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5 王胜群;含有POSS封端剂的聚氨酯人工半月板材料的制备与生物相容性及力学检测[D];吉林大学;2019年

6 贾晋辉;肿瘤微环境敏感的聚氨酯纳米胶束药物控释体系用于骨肉瘤治疗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7 陈田;聚氨酯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电机械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8 谭鸿;新型生物医用聚氨酯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胡孝勇;聚氨酯无毒固化剂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10 鲍利红;马来酸酐改性蓖麻油制备水性聚氨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龙;醇胺基二氧化碳储集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年

2 陈浩;聚氨酯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方案改进[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3 孙萌;水性聚氨酯/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9年

4 张闯;纳微碳材料共价杂化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形态及性能[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5 孙明芬;单组份聚氨酯粉末胶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6 朱恕真;纳米粒子杂化自然光固化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7 吕传鑫;氨基甲酸酯合成聚醚型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8 黄晓文;酰腙键位于软段的自修复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9 刘敏换;高拉伸透明聚氨酯防污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9年

10 朱彤彤;基于植物醇的聚氨酯复合材料性能分析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66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66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9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