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二维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能量转换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4 16:02
【摘要】:二维聚合物材料结构单元丰富,合成方法多样,结构灵活多变,功能易于调节,不仅可直接应用于催化、吸附、能量转换等多个领域,同时也是设计和制备高效催化剂的理想前驱体。与块状二维聚合物相比,超薄二维聚合物的优势更为突出,其更大的比表面积、更丰富的活性位点和更好的可加工性使其具备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超薄含氮二维共轭聚合物纳米片的剥离制备,氮杂稠环共轭微孔聚合物(aza-CMP)纳米片组装薄膜的应用探究和二维配位聚合物衍生碳基电催化剂的合成等方面进行了相关工作。具体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开发了一种质子化辅助的液相剥离方法,成功实现了多种不同的含氮二维共轭聚合物材料(如g-C3N4,C2N,aza-CMP等)在酸性介质中的高效剥离。固体核磁氢谱研究结果和Hansen溶解度参数测试揭示了质子化在提升含氮二维共轭聚合物纳米片液相剥离效率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即聚合物骨架中N原子的质子化在聚合物表面和周围溶剂分子之间形成了极强的氢键相互作用,从而促进了聚合物纳米片从本体向溶剂相中的剥离。分子动力模拟和第一性原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聚合物中杂环氮位点的质子化促进了对周围溶剂分子的捕获能力,极大增加了聚合物表面与周围溶剂分子形成氢键的几率和强度,从而显著提高了液相剥离过程中的剥离效率。2.通过质子化辅助的液相剥离手段大规模制备了 aza-CMP超薄纳米片,并进一步通过真空抽滤的方式将其沉积在聚碳酸酯基膜上,制备了 aza-CMP/聚碳酸酯(PC)多功能膜。制备得到的薄膜可以实现极性/非极性溶剂的选择性透过和有机染料的选择性截留,特别对于尺寸较大的刚果红和甲基蓝染料分子有着接近100%的截留率;薄膜可在截留有机染料后通过光照降解残留染料实现自净化,使水透过性回复到较高水平,从而实现分离膜的重复利用;在作为光致驱动器使用时,aza-CMP/PC复合薄膜表现出了响应灵敏、形变量大、可逆稳定的光热驱动能力。这一研究充分利用了 aza-CMP分子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极大地拓展了含氮二维共轭高分子的应用范围。3.合成了一种氮杂环卡宾(NHC)-Co二维配位聚合物,并以其为单组分前驱体,制备得到了 Co元素仅以单质纳米颗粒形式存在的Co-NHC-900氧气还原反应电催化剂,该催化剂在碱性电介质中表现出了媲美铂碳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更佳的循环稳定性。电化学实验结果和X射线吸收谱的表征证明了所制备的Co-NHC催化剂中不存在Co-N活性物种,从而确认了该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实际为外侧C-N位点。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证明,Co金属纳米颗粒对氧气还原反应的促进作用来自由Co纳米颗粒向外侧C-N层的电荷转移,以及由此产生的材料表面电子的重新排布和功函数的下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317;TB383.1
【图文】:

示意图,二维聚合物,结构单元,示意图


逦第1章绪论逦逡逑每个重复单先均有三个共平面的结合位点,重复单元间通过稳固的共价键相互连逡逑接,最终形成完整的平面结构[28,291。逡逑二维聚合物材料集成了多孔聚合物材料和二维材料的优势。从多孔聚合物材逡逑料的角度看:在分子设计层面,二维聚合物材料可供选择的单体分子多种多样,逡逑从简单的苯基单元、扩展的稠环体系到芳香杂环结构和更大的大环结构均可用于逡逑二维聚合物材料的构建与合成,因此,二维聚合物材料的骨架结构、孔结构和功逡逑能化基团均可灵活自由地根据单体分子的选择实现调控(图1.1)逦在合成方逡逑法方面,可用以构建二维聚合物的反应同样丰富多彩,包括且不限于Yamamoto逡逑偶联反应、三聚环化反应、Suzuki偶联反应、氧化偶联反应、席夫碱缩合反应、逡逑Friedel-Crafts芳基化反应、金属-配体配位作用等等,结构单元的多样性和反应类逡逑型的丰富性使得二维聚合物材料的结构更加灵活多变(图1.2)逡逑

二维聚合物,反应类型


从二维材料的角度来看:首先,二维材料独有的电子限域作用使得二维聚合逡逑物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子性质m;其次,稳固的层内化学键和超薄的厚度使得二维逡逑聚合物材料往往具有优秀的机械强度、相当的柔性和理想的透光性[2,31,34再次,逡逑二维聚合物通常具有原子级的厚度和巨大的平面尺寸,这些结构特点赋予了二维逡逑聚合物材料极高的比表面积[33_35];第四,单层或寡层的二维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溶逡逑液分散性和可加工性,这就为通过真空抽滤、旋涂、滴涂、喷雾和喷墨打印等简逡逑单方法制备高质量的功能性二维聚合物薄膜创造了可能pi;最后,大量暴露在外逡逑的表面原子和不饱和配位位点既可充当催化活性中心,也为进一步的表面修饰和逡逑功能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137_3火逡逑材料的不同性质决定了材料不同的功能与应用领域,正是因为二维聚合物材逡逑料具备上述众多的独特性质,其在光电器件、气体分离与吸附、催化、能量存储逡逑与转换等诸多领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逡逑1.2二维聚合物的制备方法逡逑

纳米,刻蚀法,粉末体,热氧化


Bulk邋g-C3N4逦g-C3N4邋nanosheets逡逑图1.4热氧化刻蚀法剥离g_C3N4块材制备对应纳米片的示意图,以及50mgg-C3N4块逡逑材和剥离后纳米片粉末体积对比图。逡逑Figure邋1.4邋Schematic邋illustration邋of邋the邋structures邋of邋the邋bulk邋g-C3N4邋and邋the邋g-C3N4逡逑nanosheets邋prepared邋through邋thermal邋oxidation邋etching邋exfoliation邋and邋a邋volume邋comparison逡逑of邋50邋mg邋powder邋of邋bulk邋g-C?N4邋and邋corresponding邋g-C3N4邋nanosheets.[47]逡逑5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小平;高璇;李静一;;聚合物薄膜耐放电性比较(摘要)[J];绝缘材料通讯;1987年05期

2 程若男;;一门古老而又年青的技术——高分子氟化[J];化工新型材料;1988年02期

3 王良御,刘永清,赵慧敏;液晶/聚合物复合显示膜电-光性质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1989年01期

4 Hiroaki Odai ;周陈洪;;应用聚合物迟滞膜作STN-LCD的光学补偿[J];光电子学技术;1989年03期

5 李福秀;;新型电子材料——聚合物[J];今日科技;1989年08期

6 杨大本;;电子聚合物——高技术材料前沿之一[J];材料导报;1989年07期

7 唐舜英;储连江;潘仁云;周其云;袁惠根;;有机低分子物在聚合物中的渗透[J];合成树脂及塑料;1989年01期

8 任诠,王志刚,刘学敏,郭世义,牟晓东,许东,尚淑霞;测量聚合物薄膜厚度的一种简便方法[J];光电子·激光;1998年01期

9 林杨鸣;曲轶;于新红;韩艳春;;喷墨打印聚合物薄膜均匀性调控研究进展[J];应用化学;2018年02期

10 马伟;孙登明;;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应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学喜;王文军;刘云龙;;偶氮聚合物薄膜的吸收谱和二次谐波产生的温度特性[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陈程;何天虎;;电活性聚合物薄膜的大变形分析[A];现代数学和力学(MMM-XI):第十一届全国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温建忠;谢耩;汪国平;王建波;;聚合物薄膜表面大面积金属纳米颗粒的均匀沉积及其应用[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德才;EdwinL.Thomas;;制备高度取向超薄聚合物薄膜的新方法[A];第三次中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二)[C];1983年

5 曾雪锋;岳瑞峰;吴建刚;胡欢;董良;刘理天;;一种新型厌水性碳氟聚合物薄膜的制备[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方菲;张明志;张天禄;单繁立;;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在聚偏氟乙烯压电聚合物薄膜力学性能测试中的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7 马於光;;电化学聚合制备高性能光电功能聚合物薄膜[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王宏波;金政;李晨明;王宇威;白续铎;;激光沉积碳纳米管聚合物薄膜的场发射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9 叶佩弦;;有机聚合物薄膜的光学双稳研究[A];第二届光学前沿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10 马莉;陶杰;杨艳;;PVDF-PMMA聚合物薄膜电解质的制备和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4)[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梓桦;聚合物薄膜修复破裂血管[N];医药经济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欣雷;二维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能量转换领域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李舒嘉;聚合物纳米复合物中动力学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邓杲阳;富含杂原子的微孔聚合物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4 蒋友宇;稠环结构聚合物电池给受体材料的制备和光伏性能[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5 郝明辉;具有不同光学带隙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6 贾涛;基于萘并二酰亚胺的聚合物设计、合成及其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7 张娜;单分子层共轭二维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8 刘伯路;PVDF基铁电聚合物纳米结构物理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5年

9 路胜利;有机/聚合物光伏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杨立功;聚合物半导体薄膜的光电特性和器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建玉;可交联的聚合物给/受体的合成及应用于全聚物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2 舒峗翌;聚合物薄膜表面微细结构粉末热辊压成形工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3 白四兰;噻吩基共轭微孔聚合物的电化学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张宏;苯并二呋喃-苯并二噻吩二酮系列聚合物的合成及光伏性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陈守锷;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介电高弹聚合物综合性能及典型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6 王钰宁;窄带隙聚合物光电材料的光谱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7 孙建侠;氟取代P型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应用[D];苏州大学;2017年

8 穆兰;湿法制备高分辨率聚合物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及相关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9 籍姣青;功能性偶氮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10 邵思佳;界面对聚合物包埋纳米粒子柔性薄膜阻变特性的影响研究[D];东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93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793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5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