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基于二元金属氧(磷)化物纳米阵列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13:16
   本文以Ni(OH)_2纳米片阵列和ZnO纳米棒阵列为牺牲模板,在其基础之上制备杂化纳米结构并用于构建电化学传感器,首先利用NiO和Fe_2O_3之间的协同催化作用,提高了基于NiO/Fe_2O_3杂化纳米结构的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综合性能,同时利用酶化反应中间产物H_2O_2为检测对象,初步探索了在较低电位下检测H_2O_2的ZnO/CeO_(2-x)杂化纳米棒阵列和InP/Ni_2P纳米片阵列,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以期获得具有良好抗干扰能力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基体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首先,通过水热反应在泡沫镍上制备Ni(OH)_2纳米片阵列,在Ni(OH)_2纳米片阵列基础上进行第二步水热反应结合热处理工艺制备NiO/Fe_2O_3纳米复合结构。优化水热反应过程中影响因素的参数,获得电化学性能最佳的NiO/Fe_2O_3纳米复合结构,采用交联法将葡萄糖氧化酶(GOx)负载于纳米复合结构表面,制备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由于NiO与Fe_2O_3之间的协同催化作用,基于NiO/Fe_2O_3纳米复合结构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可达230.5μA·cm~(-2)·mM~(-1),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适用于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检测。其次,采用电沉积法制备ZnO纳米棒阵列,在其基础上通过水热法并经过氩气气氛退火处理,合成ZnO/CeO_(2-x)纳米棒阵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由于CeO_2中引入氧空位,形成Ce~(3+),从而使CeO_(2-x)表现出还原性,使ZnO/CeO_(2-x)纳米棒阵列可以在-0.4 V工作电位下对H_2O_2表现出电催化活性(灵敏度为63.5μA·mM~(-1)·cm~(-2))和良好的选择性。最后,采用制备好的Ni(OH)_2纳米片阵列为基体通过后续磷化处理,制备InP/Ni_2P纳米片阵列,并用于检测H_2O_2,结果表明:InP/Ni_2P纳米片阵列可在-0.4V电位下检测H_2O_2,且灵敏度达到150.2μA·mM~(-1)·cm~(-2),可进一步通过结构优化提高其对H_2O_2检测的灵敏度,其可拓展为构筑基于氧化酶的生物传感器的基体材料。
【学位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B383.1;TP212.2
【部分图文】:

电催化机理,纳米结构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及灵敏度较低等缺点[22]。为了实现对 H2O2快速而精确的检测,电化学其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时间快、成本低等优点,受到了研究泛的关注[23-26]。Song 等人[27]制备的基于花状 CuO 纳米结构的无酶电化学器在 0.1 mol/L 的 NaOH 溶液中对 H2O2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其对 H2O2的理如图 1.1 所示,当 H2O2到达电极表面时被催化氧化为 OH-,而 CuO则被还原为 Cu1+,根据结果表明其灵敏度可达 88.4 μA·mM-1·cm-2,并且在l/L-40 mmol/L 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极限为 0.167 μM。

示意图,小型装置,水热法,示意图


发生自发极化,该纳米带是理想的机电耦合材料,利用其压种纳米传感器,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材料从出现之初到发展至今,对于不同的纳米材料都有相适断地推陈出新,向前发展。但总体上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类。其中物理法不发生化学反应,不生成新的物质,通过改变行制备,主要有激光束法、爆炸法、惰性气体蒸发法、严重金化法等。而化学法多以化学合成法为主,通常使用的方法剂热合成法、电沉积法、化学还原法、模板法和微乳液法等学传感领域的材料制备。水热合成法和溶剂热合成法法最早用于材料制备方面是在 1845 年,以硅酸为原料在水热体,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制备纳米颗粒,无机薄膜热法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葡萄糖氧化酶,金纳米颗粒,电流响应


的化学稳定性,贵金属纳米粒子由于具有粒径小,比表面性的特点,被研究人员们广泛地应用于催化和传感器领域-Hindle 等人[58]采用一步水热法在 Ti 基底上合成了 Pt-Ir 纳米Ir 之间的原子比,发现 Pt-Ir (38%)的纳米结构表现出最高的于 Pt-Ir (38%)纳米结构的无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即使在干也能对葡萄糖表现出很强的电流响应,并具有高的灵敏度感器在制药和临床检测方面的应用很有前景。人[59]所制备的疏水性 Ag-Au 纳米颗粒利用 Ag 优异的导电性使空白酶电极的灵敏度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L合成了一种壳聚糖-葡萄糖氧化酶-金纳米颗粒生物复合材,其结果如图 1.3 所示,该生物复合材料可以在相当极端的值和温度条件下)使葡萄糖氧化酶保持其生物活性,并且金酶具有极高的亲和力,同时促进了过氧化氢在电极上的氧该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响应时间较短,保持在 7 s 内,线 mmol/L,且检测极限可达 2.7 μmol/L,并且具有良好的稳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慧媛;;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专利技术综述[J];科技创新导报;2019年30期

2 胡延光;;石墨烯在电化学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6年24期

3 孙佰顺;李洪亮;李德禄;;等势点温度补偿法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5年01期

4 庄贞静;肖丹;李毅;;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年11期

5 朱建中;张国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微型化集成化[J];化学传感器;1994年03期

6 赵长文;;电化学传感器及其临床应用的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3年01期

7 莫健伟;周性尧;;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研制及应用的进展[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8 俞汝勤;;从IUPAC30届学术大会看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J];化学传感器;1987年02期

9 杨国忠;;一种用于临床和免疫分析的简易且廉价的一次性电化学传感器[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8年06期

10 吴辉煌;;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 Ⅰ.基本原理[J];化学通报;198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绍俊;;自供能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及分析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分会:纳米传感新原理新方法[C];2016年

2 朱洪;朱志伟;;离子液对非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构建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3)[C];2011年

3 鲜跃仲;;基于链接化学策略的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2)[C];2011年

4 姚碧霞;郑婷婷;傅金英;李雪林;汪庆祥;翁文;;蛋白质修饰手性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田斌;万小山;李华;宋诗哲;;一种金属腐蚀监/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王康丽;严河清;白延利;王鄂凤;;氮氧化物电化学传感器[A];第八届全国气湿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朱俊杰;;纳米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8 吴坚;王酉;李光;;微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A];第二届长三角地区传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雅文;刘艳玲;徐加泉;度欢欢;黄卫华;;基于金纳米管和二氧化钛纳米线复合纳米材料的柔性光致自清洁电化学传感器构建[A];第十三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7年

10 刘艳玲;秦羽;刘蓉;黄卫华;;可拉伸电化学传感器用于细胞机械转导信号分子监测[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一分会:纳米材料与器件[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科学导报记者 范琛;“电化学传感器”让农残瞬间现形[N];科学导报;2017年

2 成都 新兴 编;电化学传感器[N];电子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李佳师;AI“品尝”的难题[N];中国电子报;2020年

4 本报记者 王奇 通讯员 远德亮;“变检之量”QC小组攻克世界难题[N];淄博日报;2012年

5 黄绍敏 王清燕;科力恒的崛起[N];中国企业报;2001年

6 记者 彭溢;我省首个外籍院士工作站揭牌[N];黑龙江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团团;用于水环境中肼检测的Co_3O_4基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2 刘艳玲;高性能电化学传感器实时监测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释放[D];武汉大学;2016年

3 陈瑾;两种稀土离子的新型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D];云南大学;2018年

4 周嘉婉;DNA甲基化转移酶及多巴胺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5 刘双燕;功能导向碳基传感器的构筑及其在生物与环境中的分析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6 马亚;新型高灵敏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改进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7 丁艾玲;高性能碳基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生物小分子检测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8年

8 张艳;三维碳基柔性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9 宋丹丹;基于新型二维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及有机磷农药检测[D];燕山大学;2018年

10 杨娟;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衍生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韬;基于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对水合肼、酚类物质的检测[D];闽南师范大学;2017年

2 吴石莲;基于柱芳烃超分子识别的荧光/电化学传感器在疾病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3 刘蓉;柔性可穿戴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用于人体汗液尿素检测[D];武汉大学;2018年

4 徐孟丽;基于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比率电化学传感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年

5 张思宇;磁性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检测过氧化氢或亚硝酸盐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6 王娟;四氧化三锡基分子印迹电化学和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D];扬州大学;2019年

7 张俊杰;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热解衍生物的电化学传感器制备及其应用[D];石河子大学;2019年

8 王东洋;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及其对细胞释放·OH监测的应用[D];石河子大学;2019年

9 胡碧波;基于贵金属和碳纳米管的电化学传感器在生物和食品检测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10 戎艳琴;环糊精-三维石墨烯基纳米复合物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D];山西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30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30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6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