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梯度对钙钛矿结构铁电和磁性影响的理论研究
【学位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B383.1
【部分图文】:
图1.1:离子晶体的挠曲电效应示意图[28]。(a)均匀应变(例如,单轴压缩应变)无法打破??反演对称性,因此在中心对称的材料中不能产生极化。(b)应变梯度(例如,由于弯曲应变??引起的)破坏了材料的反演对称性,从而导致正电荷与负电荷中心出现相对位移,即在材??料中产生极化现象。??是说铁电材料的均匀机械响应并不取决于铁电材料的极轴是否向上的还是向下??的。但是,当形变不均匀时(出现应变梯度),对称约束将会发生变化,而且这??种非均匀的应变可以产生非传统的效应。因此,应变梯度与铁电序参量的相互??耦合效应(挠曲电效应)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尤其是薄膜中可以存在非常??大的应变梯度(通常情况下就可以达到105/m量级),所以介电材料薄膜会展??现出极强的挠曲电效应。综上所述,当研宄对象尺度降低到纳米尺度时,应变??效应会非常显著的影响材料性能。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值得物理学家和材料??学家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拓展工作。??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关注应变梯度对铁电极化的耦合效应及外延应变对磁性??的调控,所以本章首先详细介绍挠曲电效应及其相关实验工作和理论工作;其??
发现表面应变梯度能够在中心对称的晶体中导致极性模的出现。此外,Bursian??和Zaikovskii也在实验上发现了应变梯度与电极化存在着相互親合关系[31],如??图1.2?(a)所示,在室温下对2.5?pm厚度铁电BaTi03晶体施加电场时,实验样??品会发生弯曲;并且样品曲率随着温度的变化规律也类似于从铁电相转变到顺??电相的过程(1.2?(b))。而“flexoelectric?effect”?一词正式用来描述固体中应变??梯度与铁电极化之间的耦合是在1981年Indenbom提出了铁电体中挠曲电效应??的Landau理论模型开始的[32]。Indenbom发现液晶物理学中描述相似现象时使??用?“flexoelectriceffect”?一词,由此受到了启发将?“flexoelectriceffect”?这个??词应用到了固体中。因为挠曲电效应在宏观样品中与压电效应相比是非常微弱??的,并且在宏观样品中很难实现非常大的应变梯度,所以挠曲电效应一度被忽??视了几十年。然而,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人们又重新开始关注这种现象,因??为在纳米铁电结构中可以非常容易地获得较大的应变梯度,从而挠曲电效应能??够在纳米体系中显著增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对于挠曲电效应的基本物理问??题的理解和其在器件方面的应用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28]。??早期的挠曲电效应的实验研宄主要关注的是钙钛矿陶瓷材料顺电相挠曲电??系数的测量,众多研究者主要采用如图1.3所示的两种方法用以测试挠曲电材??料的烧曲电系数。第一种方法称为悬臂梁弯曲法(cantilever?bending?method),将1??铁电陶瓷材料作为悬臂梁构件
样品进行了研究[44]。他们发现虽然估计的挠曲电场低于薄膜材料的矫顽场,??但是仅仅弯曲铁电薄膜下面的衬底就完全能使铁电薄膜中的铁电畴发生翻转。??如图1.4?(a)所示:PZT薄膜生长过程中畴取向是随机的;而通过对比拉伸应力??作用下的(b)图与压应力作用下的(c)图发现,两图所示的相位完全相反,说明??通过非均匀应变的作用实现了畴取向发生了?180°的翻转。??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昌平;苏雅璇;林晓辉;周志东;;挠曲电效应对简支梁式压电传感器性能的影响[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6期
2 张晶;周璇;陈思博;刘凯;张志东;;向列相液晶畴壁中挠曲电效应和自发扭曲效应的理论研究[J];液晶与显示;2018年01期
3 邵仁?,杨松舲,林磊;切流向列相液晶孤子的挠曲电效应[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4 李振杰;袁瑞;孙婷婷;朱吉亮;叶文江;;挠曲电效应对液晶微波相位调制的影响[J];液晶与显示;2018年01期
5 柴国钟;周挺;吴化平;张征;董晨晨;;挠曲电效应对超薄铁电薄膜物理性能的调控[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6 林晓辉;苏雅璇;周志东;杨建培;;电学开路挠曲电悬臂梁自振频率分析[J];力学季刊;2018年02期
7 张海鹏;李学旺;曾小峰;张文;韩冰;冷晓梅;牟利军;李航;郑文洁;王海云;焦力;姜保慧;张奉春;赵红珊;;对东京大学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文献的复习与初步解析[J];临床医学;2013年09期
8 关荣华,张书敬,杨国琛;液晶界面物理效应研究及进展[J];物理;2003年09期
9 徐利燕;喻娟;刘冬;林鸿涛;王峥;王俊伟;刘家荣;;光照对ADS模式TFT-LCD Flicker漂移的影响[J];液晶与显示;2016年05期
10 胡淑玲;申胜平;;具有挠曲电效应的纳米电介质变分原理及控制方程[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9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冠男;应变梯度对钙钛矿结构铁电和磁性影响的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2 陈攀;基于挠曲电效应的热电转换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3 张宏龙;电磁材料的多场耦合性能实验表征和相场模拟[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4 郑桂丽;向列相液晶挠曲电效应和挠曲电系数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
5 蒋丽梅;挠曲电耦合下铁电薄膜电畴演变及应变调控[D];湘潭大学;2014年
6 邢红玉;挠曲电效应对液晶器件动态响应速度影响及挠曲电系数测量方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7 张丽娟;正电子湮没技术对功能材料电学性能与光催化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8 刘雨从;柔性碲化铋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小同;挠曲电压电材料的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万美茜;钡基增强挠曲电材料的性能优化及有限元计算[D];南昌大学;2017年
3 段文杰;非均匀电场下含梯度挠曲电效应后三维液晶指向矢分布计算[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4 郭莉莉;微观结构对铁电电畴影响机理的相场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5 章玲琍;考虑挠曲电效应的压电结构的力学行为分析[D];浙江大学;2016年
6 叶文江;向列相液晶中挠曲电效应的理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7 汤济宇;挠曲电耦合效应对铁电薄膜漏电流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5年
8 周挺;考虑挠曲电效应的铁电薄膜相变及物理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9 蒯伟杰;钠铋钛体系自然极性陶瓷的制备及物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安海龙;挠曲电效应与向列相液晶盒的锚定能[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48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48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