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基于数字图像的多孔硅微阵列中折射率变化的并行检测

发布时间:2020-10-20 19:03
【摘要】:多孔硅(Porous Silicon,PSi),具有比表面积大、生物活性好、吸附性强、生物兼容性好等优点,它被广泛用于光学生物传感器的基底材料,以多孔硅为基底的微阵列芯片对生物检测具有免标记、可定量等优点,近年来针对这些应用开展探索和研究掀起了热潮。本文基于PSi微阵列的数字图像,提出了一种高灵敏度的测量折射率变化的新方法。在氦氖激光激发下,采用数字成像设备获得具有微腔结构的阵列单元的反射光图像,我们通过计算图像的平均灰度值变化来检测单元的折射率变化量。该方法可检测出每一个阵列单元折射率变化量的10~(-4)量级,可用于检测多孔硅微阵列生物芯片中因生物反应引起的折射率变化,从而实现免标记、快速、并行的生物检测。本论文研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成功制备出多孔硅微腔微阵列芯片,阵列分布为9×9,直径为500μm。(2)采用转移矩阵法理论仿真出缺陷态波长与入射角度的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阐述了角度测量法机理;同时还采用转移矩阵法理论仿真出折射率的变化量与入射角度的关系、反射率的变化量与入射角度的关系。(3)制备了多孔硅为基底的微阵列芯片,采用数字成像设备获得具有微腔结构的阵列单元的反射光图像,用数字处理软件把把图像转化成灰度图,并最大范围的分割出阵列单元的中间区域,然后计算出区域中的平均灰度值,从而用灰度值的变化量来表示折射率的变化量。此方法可检测出每一个阵列单元10~(-4)的折射率变化量,从而可检测出因生物特异性结合而引起的折射率的变化,实现免标记、快速、并行的生物检测。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127.2;TB383.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多孔硅材料的概述
        1.1.1 多孔硅材料基本概念
        1.1.2 多孔硅材料研究背景及现状
        1.1.3 多孔硅材料应用
    1.2 微阵列芯片的概述
        1.2.1 微阵列芯片基本概念
        1.2.2 微阵列芯片研究背景及现状
        1.2.3 微阵列芯片检测技术
    1.3 多孔硅为基底生物芯片研究
    1.4 论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创新
    1.5 论文主要研究概要
第二章 多孔硅微阵列芯片的制备
    2.1 多孔硅介绍
    2.2 多孔硅制备原理
    2.3 多孔硅发光原理
    2.4 多孔硅光子晶体概述
        2.4.1 多孔硅布拉格反射镜原理
        2.4.2 多孔硅微腔原理
    2.5 微阵列芯片的制备原理
        2.5.1 实验仪器及材料
        2.5.2 微阵列芯片制备过程
    2.6 小结
第三章 多孔硅微腔微阵列测量原理
    3.1 多孔硅微腔介绍
    3.2 角度测量法原理
    3.3 折射率变化量与入射角度关系
    3.4 反射率变化量与入射角度的关系
    3.5 小结
第四章 数字图像法检测多孔硅微腔微阵列
    4.1 灰度值概念
    4.2 介绍
    4.3 实验部分
        4.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4.3.2 多孔硅微腔微阵列制备
    4.4 多孔硅微腔微阵列芯片检测
    4.5 用数字图像法对多孔硅微腔微阵列器件进行成像
    4.6 结果与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翠娟,魏俊峰;用V棱镜折射仪测玻璃折射率控制生产[J];玻璃;1988年06期

2 邓文荣;兰慧;卫秋霞;;光学玻璃折射率压力系数测定方法[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3 徐森禄,羊荣兴,朱列伟;光纤浓度计[J];传感技术学报;1989年04期

4 周海光,林则明,陈书潮;多原子分子材料的激光感生热致折射率光栅[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5 冯惠贤,温金珂,唐燕生,王华馥,白令君;富锂LiNbO_3∶Fe∶Mg晶体中的X射线折变[J];无机材料学报;1989年02期

6 李芳菊;;晶体声光衍射效应中声致折射率变化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23期

7 董卫斌,姚保利,门克内木乐,王英利,郑媛,雷铭,陈国夫;菌紫质薄膜光致折射率变化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J];光子学报;2005年04期

8 何伟,李剑芝,梅家纯;掺锗石英光纤光致折射率变化的实验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5年01期

9 贾振红,地里木拉提·土尔逊,李芮;光漂白引起推拉型偶氮有机聚合物折射率变化的测量[J];光电子·激光;2001年11期

10 张春平;商美茹;;透明薄膜的微小折射率变化的测量[J];光电子.激光;198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丁金妃;光纤光栅折射率传感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邓诗涛;变折射率介质中的光传输及像质评价[D];浙江大学;2008年

3 沈骁;增益—折射率复合导引大模场光纤的设计、制备与增益特性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4 贾秀丽;周期纳米结构的异常折射率和完美吸收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田振男;基于飞秒激光直写微光学元件的设计与制备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6 马涛;微纳结构光学谐振腔的生化传感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飞;基于HiBi光纤环镜和多模干涉的温度折射率传感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2 邓泽群;具有温度补偿的新型光纤SPR折射率传感器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3 张雪赟;基于光学相干的油品色散及其补偿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8年

4 李松晓;SiO_xN_y光学薄膜折射率渐变特性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8年

5 王娟;基于SNS结构的光纤激光折射率传感器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8年

6 梁佩;基于反射式双锥形光纤折射率传感器的实验与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7 李传喜;基于数字图像的多孔硅微阵列中折射率变化的并行检测[D];新疆大学;2018年

8 钱文华;ZnO/Zn_(1-x)Mg_xO非对称双量子阱中电子的带间跃迁光吸收及折射率变化[D];内蒙古大学;2018年

9 郑坤杰;基于液体填充空心布拉格光纤的折射率传感技术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10 陶一飞;微纳金属结构中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调控及其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49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49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5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