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石墨烯材料的构建及在超级电容器与电热膜中的应用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O613.71;TM53;TB383.2
【部分图文】:
?第一章绪论???纳米管组成的碳分子——碳纳米管,由石墨片层卷曲而成的碳的一维晶体结构。??[15]碳纳米管具有完美的管状结构,并且晶化程度较高,具有多变的手性,可呈??现半导体特性或者金属特性。w单壁碳纳米管的一维导电特性且拥有对称的空??间结构,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就上述研宄进展发现,碳家族中的成员由富勒烯(零维)到碳纳米管(一??维)再到石墨与金刚石(三维),是否还有其它碳的同素异形体存在于自然界中??呢??2004年两位英国的科学家通过微机械剥离法116],利用胶带在石墨上反复剥??离,最终得到了石墨烯。对上面的疑问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碳家族也得以丰富??和完整。??
它一些不同寻常的特性。单个石墨烯片的理论比表面积可达2630?m2/g,是活性??炭的理论比表面积的两倍以上。它的机械强度与碳纳米管的机械强度相当,??具有大的弹簧常数和良好的杨氏模量值。[2G]如图1.1所示,为石墨烯的碳原子??结构示意图。??1.2石墨燦的制备方法??石墨烯最初是用微机械剥离的方法,利用胶带从石墨上剥离下来的。但是这??种方法仅能适合于小规模的研宄,并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石墨烯优异的特性??以及广泛的应用领域促进了其制备技术的发展。本节将介绍几种主流的可以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大面积生产石墨烯的方法。主要分为液相法[21],固相法[22],??气相法[23]。同时也将介绍一些新兴的石墨烯制备技术。??1.2.1液相法.??1.2.1.1氧化还原法??氧化石墨还原制备石墨烯是现如今制备石墨烯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并被人??们所广泛使用。[24]该方法制备过程较为简单,同时成本低廉,周期短,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制备。同时,该方法也为制备功能化石墨烯基材料提供有利的化工??原料——氧化石墨烯,其化学结构如图1.2所示。其制备过程简述如下:第一??步
得GO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并且严重阻碍了它在不同领域中的实际应用。K2Fe04??是一种具有较高氧化性,无毒性,无爆炸性危险的绿色的环境友好的强氧化剂,??可以在1小时内生产制备单层的GO[36]。其实验流程图如图1.4所示。该方法使??用浓硫酸,K2Fe04和片状石墨装入反应器中并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深绿色悬??浮液会逐渐变成灰色的粘稠型液体。将其通过离心回收H2S04反应介质后,通过??反复的离心和水洗来纯化沉淀物,以获得高水溶性的GO?(溶解度427mg?ml/1),??形成GO'因为反应过程非常简单并且不需要能量转移(即加热或者冷却过程),??所以可以直接扩大规模进行生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反应中存在高浓度的??K2Fe〇4,但是通过离心和水洗方案纯化后,最终G0Fe中的铁的含量可忽略不计,??表明在制造和后处理过程中没有产生不溶的副产物,如Fe203等。??该方法不仅有效的避免了在制备过程中以及生产的产品中引入带有污染性??的重金属和有毒有害气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雅珍;庆迎博;孟爽;孙瑜;;石墨烯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世界;2019年07期
2 胡程月;贾雪茹;代海波;;氧化石墨烯在阻燃材料中的研究进展[J];四川化工;2019年03期
3 ;高性能石墨烯阴极防腐涂层领域取得进展[J];表面工程与再制造;2019年02期
4 陈志;;石墨烯:新兴产业发展的惯性与突破[J];科技中国;2019年07期
5 韩军凯;冯奕钰;李瑀;封伟;;刺激响应型石墨烯材料的研究新进展[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9年04期
6 ;年产100吨石墨烯粉体生产线在常州投运[J];中国粉体工业;2013年06期
7 ;石墨烯标委会拟成立 石墨烯标准化制定企业待定[J];中国粉体工业;2013年06期
8 ;石墨烯行业发展部署启动 鼓励各省成立独立联盟[J];中国粉体工业;2013年06期
9 钱伯章;;石墨烯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J];石油和化工节能;2016年01期
10 ;天奈科技开发出碳纳米管与石墨烯复合锂电池助导剂[J];中国粉体工业;201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婷;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界面热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2 吴召洪;高性能石墨烯基导热和应变传感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3 马迅;可控石墨烯支架对神经祖细胞的生物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4 余炎子;石墨烯埃米通道离子输运的力学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5 李磊磊;二维材料层间势的调控及界面位错结构的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6 龙佳朋;P、N共掺氧化石墨烯及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7 刘霞;氧化石墨烯在环境介质上的吸附聚集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8 何广宇;小分子在石墨烯及C_3N_4表界面上扩散与反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9 宋雨晴;三维石墨烯材料的构建及在超级电容器与电热膜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10 蒋雅琴;类石墨烯材料的超快非线性光学特性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丹凤;基于碳纳米管及石墨烯的生物传感器[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2 张澍;含硒环状磷钨酸晶体及钴硅钨酸/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3 赵立;石墨烯的分散悬浮与摩擦学特征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7年
4 安博星;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7年
5 孙燕;石墨烯基纳米硫化钼复合气凝胶构筑及其吸附与析氢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6 孟健;石墨烯基全碳3D结构的制备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7 沈浩德;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8 何济;季铵化石墨烯水凝胶的制备及其用于水过滤除菌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9 李凯;CNT@石墨烯核壳纳米结构的制备与电容性能[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10 付盼;基于石墨烯的超材料太赫兹吸收器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57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57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