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碳纳米材料电磁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8 16:49
   本论文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石墨纳米片和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异质结构的制备及其电磁特性。探索了温度对多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介电性能与电磁波衰减能力的影响。通过石墨烯和石墨纳米片电磁特性的对比研究,揭示了层数对二维石墨片层结构的介电性能和电磁屏蔽能力的影响。讨论了异质结构多重损耗对阻抗匹配的提升,讨论了复合材料微波吸收性能的温度稳定性。(1)多壁碳纳米管高温介电性能,电磁波屏蔽及微波吸收性能本研究中,在8.2-12.4 GHz的频率范围内,考察了多壁碳纳米管/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在30-550℃温度范围内的介电性能。研究发现,由于多壁碳纳米管微电流网络电导率的正温度效应,虚部随温度增加而增强。通过考察碳纳米管的添加含量对介电常数的影响也发现,随着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其介电常数的实部与虚部都有增加,这也是与导电网络的形成有关。计算散射参数,获得了对应频率和温度下的反射系数,吸收系数和电磁波屏蔽。结果表明,温度对反射系数,吸收系数以及电磁波屏蔽效率都有增强。计算单层吸收涂层的微波吸收性能,发现反射损耗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弱,并且也随着厚度和频率的变化而变化,这些都可以归因于阻抗匹配效果的改变。(2)石墨烯和石墨纳米片介电性能及电磁屏蔽性能本研究中,通过对比石墨烯和石墨纳米片的介电性能,发现石墨烯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较石墨纳米片增强,源于石墨烯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极化能力。计算散射参数获得了复合材料的反射系数,吸收系数以及电磁波屏蔽效率,结果表明,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电磁波吸收系数,因此可获得更高的电磁波屏蔽效率。(3)石墨烯复合材料高温介电性能及电磁屏蔽性能考察了石墨烯在30-250℃温度范围内的介电性能。研究发现,化学方法制备的石墨烯,随着石墨烯填充量的增加,介电常数虚部的温度依赖特性由下降变为上升,这是由于石墨烯复合材料会产生极化损耗和电导损耗。由于石墨烯电导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强,因此,增加石墨烯填充浓度,电导损耗逐渐成为介电损耗的主导,使的复合材料具有正温度依赖特性。计算获得了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效率,结果表明,氢碘酸/醋酸混合还原获得的石墨烯,其复合材料具有更强的屏蔽效率,20%填充浓度下,屏蔽效率达37.5 dB。(4)石墨烯/四氧化三铁高温介电性能及微波吸收性能本研究中,制备了石墨烯表面沉积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异质结构,并探索了其复合材料的高温介电性能和微波吸收能力。结果表明,附着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增加了复合材料的磁导率和磁损耗,随温度增加而减弱。异质结构的介电损耗较石墨烯明显降低,改善了阻抗匹配能力,增加了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随着温度升高,20%填充浓度以上的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增强,磁损耗减弱,两者的协同作用使异质结构的复合材料微波吸收性能表现出较高的温度稳定性。
【学位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TQ127.11;TB383.1
【部分图文】:

同素异形体,轨道杂化,模型,一维纳米材料


图 1 碳的轨道杂化模型及同素异形体结构NT)可以被认为是石墨卷曲成的圆柱状一维纳米材料,存在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和多壁碳纳米管(管,根据石墨片卷曲方向的手性分类,存在金属型及

碳纳米管,微观结构,渗流阈值,半导体行为


图 2 碳纳米管及其微观结构[1]碳纳米管已经在薄膜器件中表现出非常可观应用潜力,例如,单壁碳纳米管基复合材料,当填充密度接近其渗流阈值附近时表现出半导体行为。厚0 纳米范围内的碳纳米管薄膜具有高光学透明性和导电性,能够替代铟锡氧

纳米管,碳原子,石墨,西格玛


图 3 碳纳米管的研究进展[11-38]石墨(Graphite),可以定义为碳原子 SP2杂化所形成的无穷大三维堆叠层状晶体维晶体层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相互作用。石墨烯,其碳原子是通过西格玛键和构成面六角结构无限延伸组成的。碳原子中未成键的自由电子,会在垂直于六角平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磊;;一维碳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J];真空;2013年06期

2 ;碳纳米材料可能损害脑组织[J];知识就是力量;2004年05期

3 陈桉,毛宗强,朱宏伟,徐才录;平衡压力对碳纳米材料储氢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4 张超,鲁雪生,顾安忠;氢在碳纳米材料中吸附的实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4年05期

5 郑青榕;顾安忠;鲁雪生;林文胜;;温度对碳纳米材料储氢行为的影响[J];化工学报;2004年S1期

6 徐磊;段林;陈威;;碳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及其对环境中污染物迁移归趋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9年01期

7 刘信勇;朱琳;;人工碳纳米材料悬浊液的制备及其浓度测定方法[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9年05期

8 肖安国;王立;刘清泉;高敬民;赵玉来;李超;;从乙烯与丙烯酸二茂铁甲酰氧基乙酯共聚物制备碳纳米材料[J];高分子学报;2009年08期

9 ;石墨化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年05期

10 蔡彬;;氟化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1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雄鹰;碳纳米材料表面液滴的润湿性[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驰;磺胺甲恶唑和卡马西平在碳纳米材料上的竟争和补充吸附行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文娟;纳米胶囊型农药和碳纳米材料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物效应[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4 温博;碳纳米材料电磁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郭平生;碳纳米材料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及其场发射显示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朱玲玲;碳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于洪霞;中空碳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8 王晓峰;氨基修饰的碳纳米材料的一步合成法及其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倪爽;掺杂对碳纳米材料性质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10 陈锴;新型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催化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倩;基于维管束植物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2 陈鑫;一维及二维碳纳米材料对聚乳酸高压结晶及其水解降解行为影响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陈凌霄;基于碳纳米材料的共振瑞利散射和荧光方法检测小分子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刘鹏;两种碳纳米材料的辐照性能及其对Th(Ⅳ)和Eu(Ⅲ)的吸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孔维倩;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检测与生物系统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6 张素素;基于碳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7 陆亚春;荧光碳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在光敏传感与细胞成像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8 姬晴;基于Ni/Mo/Mg/O催化剂的碳纳米材料合成及机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9 李众杰;基于新型碳纳米材料的ATP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陈雪敏;离子液体及其功能化碳纳米材料构建的酚类电化学传感器[D];中南民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88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88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9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