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不同半导体材料及其复合物的光电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6 06:01

  本文关键词:不同半导体材料及其复合物的光电性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Cu_4Bi_4S_9 RGO α-Fe_2O_3 SPS EFISPS


【摘要】:光电材料是太阳能电池的基础,也是为人类社会提供可靠清洁能源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为了得到光电转换效率更高同时使用更可靠的太阳能电池,科研工作者必须对不同光电材料的光电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新型半导体材料Cu_4Bi_4S_9(CBS)具有很好的光稳定性、强太阳光吸收性以及宽光谱吸收范围等优异光电性质。这些优异的性质使其在太阳能电池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由于在CBS中存在较高的电子复合率,抑制了其光生电荷的分离,限制了其优良的光电性质,所以在论文中我们尝试在CBS中引入高电子迁移率的石墨烯或者氧化石墨烯(RGO)来改善CBS的光电特性。石墨烯或者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是一种拥有二维结构的碳同素异形体,而且其碳原子以sp2杂化的结合方式进行连接,形成一种六角形的结构形式。RGO特殊的结构形式使其拥有一些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良特性,例如在室温下具有非常高的电子迁移率、高比表面积、高热传导性等特性。由于这些优异的特性,在课题中我们尝试引入拥有高电子迁移率的RGO来改善CBS的光电特性。半导体材料α-Fe_2O_3拥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无毒性和低成本等优良特性,同时由于其合理的价带位置和良好的能带隙,可以作为电子受体的α-Fe_2O_3在光伏材料领域拥有极高的应用前景。在我们的课题中,我们将对这几种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章论文第二章主要阐述了表面光电压技术(SPS)的发展历程以及基本原理,同时介绍了表面光电压谱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每一部分的功能机制。在章节的最后外场诱导下的表面光电压技术(EFISPS)也得到了详细的介绍。通过本章的研究,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光面光电压的作用机制以及半导体材料表面光电压谱的主要测试方式。在论文第三章阐述了用水热法制备纯净CBS纳米带,然后在CBS纳米带胶体中加入不同质量比的RGO,制备成拥有不同RGO质量比的CBS-RGO复合物。在实验结论与分析中,通过分析样品的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TEM)、选定区电子衍射(SAED)和SPS来得出RGO对CBS光电性质的影响以及最合适的RGO质量比。论文第四章阐述了采用溶胶凝胶法在ITO导电玻璃上制备得到α-Fe_2O_3薄膜,然后在α-Fe_2O_3薄膜的基础上,把拥有1.6%RGO质量比的CBS-RGO复合物胶体和纯净CBS胶体分别旋涂到α-Fe_2O_3薄膜上,制备成α-Fe_2O_3/CBS-RGO和α-Fe_2O_3/CBS两种异质结结构及其太阳能电池。采用XRD、SEM、SPS、EFISPS以及I-V特征曲线等测试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α-Fe_2O_3/CBS-RGO异质结比α-Fe_2O_3/CBS异质结拥有更强的表面光电压响应强度。所以通过把RGO引入CBS纳米带,CBS纳米带高电子复合率的缺陷得到改善,从而提升了异质结中的光生电荷分离效率,提升了其光电性能。同时根据光生电荷传输机制,在α-Fe_2O_3/CBS-RGO中,不同材料之间形成一种能级匹配,从而使光生电子能够顺利的从CBS传输到RGO,然后到达α-Fe_2O_3。通过EFISPS图谱的分析,在正向电场下α-Fe_2O_3/CBS-RGO的光电性质提升的幅度明显高于α-Fe_2O_3/CBS,这个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RGO在异质结的光生电荷分离中所扮演的重要职能。根据α-Fe_2O_3/CBS-RGO和α-Fe_2O_3/CBS太阳能电池的I-V特征曲线,α-Fe_2O_3/CBS-RGO和α-Fe_2O_3/CBS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为6.8%和3.1%。此实验结论进一步证明了能带匹配、作为传输介质的RGO等因素对异质结光电性质的综合作用。
【关键词】:Cu_4Bi_4S_9 RGO α-Fe_2O_3 SPS EFISPS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304;TB3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材料10-11
  • 1.1.1 光电复合材料及其传输机制10-11
  • 1.1.2 几种光电材料的复合系统研究11
  • 1.2 半导体材料的光生伏特效应11-15
  • 1.2.1 半导体材料光生电荷的跃迁过程12-14
  • 1.2.2 半导体的光伏效应类别14-15
  • 1.3 半导体薄膜制备方法类别15-18
  • 1.3.1 溶胶-凝胶法15
  • 1.3.2 电沉积法15-16
  • 1.3.3 溅射法16
  • 1.3.4 化学浴法16
  • 1.3.5 分子束外延法16-17
  • 1.3.6 化学气相沉积法17
  • 1.3.7 蒸镀法17-18
  • 参考文献18-22
  • 第二章 半导体材料光电性质检测方法22-34
  • 2.1 前言22
  • 2.2 表面光电压谱仪的发展过程22-23
  • 2.3 表面光电压谱仪的构造23-24
  • 2.4 表面光电压谱仪测试方法24-26
  • 2.5 表面光电压产生的基本原理26-29
  • 2.5.1 表面电子结构26-27
  • 2.5.2 表面光伏效应27-29
  • 2.6 半导体材料在外电场诱导下的光伏特性29-30
  • 2.7 表面光电压技术在半导体材料中应用30
  • 2.8 本章小结30-32
  • 参考文献32-34
  • 第三章 CBS-RGO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光电特性34-44
  • 3.1 前言34
  • 3.2 实验部分34-36
  • 3.2.1 实验试剂34-35
  • 3.2.2 测试仪器35
  • 3.2.3 实验方法35-36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36-40
  • 3.3.1 XRD图谱分析36-37
  • 3.3.2 SEM和HRTEM图分析37-38
  • 3.3.3 表面光电压谱分析38-40
  • 3.4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4
  • 第四章 α-FE_2O_3/CBS-RGO异制结光电性质及其光生电荷传输机制的研究44-58
  • 4.1 前言44-45
  • 4.2 试验部分45-46
  • 4.2.1 试剂及样品制备45
  • 4.2.2 测试仪器45-46
  • 4.3 结果与讨论46-52
  • 4.3.1 XRD图谱与相貌图分析46-47
  • 4.3.2 表面光电压谱分析47-49
  • 4.3.3 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EFISPS)分析49-51
  • 4.3.4 I-V特征曲线分析51-52
  • 4.4 结论52-54
  • 参考文献54-58
  • 工作总结与展望58-60
  • 致谢60-62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已完成的工作6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允雨,周瑞龄,杨玉国,王树礼,段洪东;电池结构对叶绿素电池光电性质的影响[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92年04期

2 王德强,陈玮,程继健;新型硫卤玻璃的光电性质[J];功能材料;2000年03期

3 刘艳玲;杜曼;刘朋军;韩立志;王恩举;;甲基对1,3,6,8-苯基芘光电性质的影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4 汤钧,曹亚安,王莹,谢腾峰,王德军,杨柏;齐聚苯撑乙烯-二氧化硅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质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年04期

5 韦文生,王天民,王聪;氢化纳米硅薄膜光电性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2年02期

6 靳素荣,柳士忠,张联盟,杜祖亮,赵卫锋;聚喹啉/杂多阴离子杂化LB膜的制备与光电性质[J];无机化学学报;2004年05期

7 徐慢,袁启华,徐建梅;制备SnO_2薄膜时原料中水对其成膜和光电性质的影响[J];功能材料;1995年06期

8 王秀欣;吴磊;曹晶;刘雅玲;宋锐;;β-硫化汞超球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质[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年01期

9 姜晶;吴志明;王涛;郭正宇;于贺;蒋亚东;;革命性的新材料——黑硅[J];材料导报;2010年07期

10 张明龙,夏义本,李敏,王林军;恶二唑为侧链的PPV类小分子光电性质研究[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立志;刘艳玲;刘朋军;;吡啶取代蒽衍生物的光电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卢小泉;胡娅琪;何红霞;;基于一些功能化纳米卟啉材料的界面组装及其光电性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卢小泉;胡娅琪;何红霞;;基于一些功能化纳米卟啉材料的界面组装及其光电性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雷芳;王开学;魏霄;陈接胜;;不同形貌ZnO的水热合成及其光电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刘艳玲;韩立志;刘朋军;;1,3,6,8-四取代芘衍生物的光电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马妍;王文亮;魏俊发;;剟及氮杂剟衍生物光电性质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常永正;韩业龙;欧昌金;解令海;仪明东;陈晓东;黄维;;三维树枝状纳米分子的傅克合成及其光电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7分会:光电功能器件[C];2014年

8 张世乾;乔小兰;陈莹;王园园;刘志强;李洪祥;方奇;;位置异构芘噻吩并苯的合成、结构和光电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6分会:π-共轭材料[C];2014年

9 梁莉莉;曹靖;周峰;胡东成;宋雪艳;刘家成;;一类希夫碱共轭Zn卟啉染料敏化剂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质[A];2011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傅辉;柳利;付巧敏;胡磊;杜祖亮;;铂炔基聚合物/铕取代多酸杂化LB膜的制备与光电性质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海彦;离子掺杂TiO_2纳米材料的光电性质及光催化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伟;Cu_2ZnSnS(Se)_4、CdIn_2S_4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肖芝燕;氮掺杂p型ZnO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光电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6年

4 杨红;功能材料的设计、组装及其光电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赵吟屏;蓝色磷光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光电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婧;纳米尺度下锗锑碲相变材料制备及光电性质[D];南京大学;2014年

2 赵菲;ZnO基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光电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陈欢欢;氮杂、硼氮杂剟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4 许丽华;芘基硫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王顺;不同半导体材料及其复合物的光电性质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6 黄阳梅;环金属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质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4年

7 朱文晶;新型纳米二氧化硅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质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8 王佳;氟修饰的傒类探针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9 邱金星;多支苯乙烯基共轭材料的合成及场效应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10 吴琼;低维金属硫化物光电性质和催化活性的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7400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7400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a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