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纳米线—活性碳纤维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消毒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银纳米线—活性碳纤维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消毒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银纳米线 活性碳纤维布 UV固化胶 抗微生物 电化学消毒
【摘要】:安全的饮用水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目前,在农村落后地区,仍然有大量的群众喝不上安全洁净的饮用水,其中,微生物污染是造成饮用水不安全的首要原因,这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健康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而传统的饮用水消毒技术在农村地区大规模应用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开发饮用水消毒的新材料和新技术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具有抗菌性的银纳米线(silver nanowires,AgNWs)为核心材料,以导电性能良好的活性碳纤维布(active carbon fiber cloth,ACFC)为基底材料,采用UV固化技术,快速合成了AgNWs-ACFC复合材料。XRD,FTIR,FESEM对材料进行的表征显示,AgNWs分散在ACFC表面,并互相搭接形成网状结构,并带有“纳米针”结构。AgNWs负载量越大,网状结构越复杂。GFAAS分析表明该复合材料的银释放量低于100μg/L,UV胶能够有效避免水流的冲击影响,减少AgNWs的泄露,提高AgNWs在ACFC表面的负载稳定性。抗菌实验表明UV胶和ACFC不具有抗菌性,AgNWs则发挥着重要的抗菌作用。而且,AgNWs负载量越大,其抗菌性能越强。UV胶会降低AgNWs-ACFC的抗菌性,且使用浓度越高,其对AgNWs抗菌性的削弱越强。在无电场作用下,AgNWs-ACFC的抗菌性能与其银释放量有关,AgNWs-ACFC的银释放量越大,抗菌性能越好。根据AgNWs-ACFC的抗菌和导电特点,设计了电化学过滤消毒装置,以大肠杆菌和MS2噬菌体为目标微生物,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消毒性能。结果表明,AgNWs-ACFC在电场中能实现快速消毒,其对浓度为106 CFU/m L(PFU/m L)的大肠杆菌和MS2噬菌体的最大去除率均超过99.9%。电压越高,AgNWs-ACFC的电化学消毒性能越强,但提高滤速和微生物浓度对消毒性能有负面影响。电场和AgNWs对微生物体的电穿孔作用是AgNWs-ACFC电化学消毒的主要机理。电压越高,AgNWs负载量越大,AgNWs对微生物体的电穿孔作用越强,而Ag~+和ROS在低电压下也发挥一定的消毒作用。
【关键词】:银纳米线 活性碳纤维布 UV固化胶 抗微生物 电化学消毒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3;TU991.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6
- 1.1 饮用水安全现状与问题10-11
- 1.1.1 我国饮用水安全现状10
- 1.1.2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10-11
- 1.2 传统饮用水消毒技术11-12
- 1.3 银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12-20
- 1.3.1 银纳米颗粒的抗菌性质与机理12-14
- 1.3.2 银纳米复合材料的分类14-18
- 1.3.3 银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18-19
- 1.3.4 银纳米复合材料在水消毒中的应用19-20
- 1.4 UV固化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20-21
- 1.5 电化学消毒法的研究现状与进展21-24
- 1.5.1 电化学消毒机理21-22
- 1.5.2 银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化学消毒中的研究现状22-24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24
- 1.7 研究思路与内容24-26
- 1.7.1 研究思路24-25
- 1.7.2 研究内容25-26
- 第二章 银纳米线-活性碳纤维布复合材料的制备26-42
- 2.1 材料与方法26-33
- 2.1.1 试剂与仪器26-27
- 2.1.2 银纳米线-活性碳纤维布复合材料制备方法27-29
- 2.1.3 表征方法29-30
- 2.1.4 电化学消毒过滤装置设计与调试30-32
- 2.1.5 AgNWs-ACFC负载稳定性评价32-33
- 2.2 结果与讨论33-40
- 2.2.1 银纳米线的结构表征33-34
- 2.2.2 银纳米线-活性碳纤维布的结构特性34-37
- 2.2.3 银纳米线-活性碳纤维布的负载稳定性37-40
- 2.3 本章小结40-42
- 第三章 银纳米线-活性碳纤维布复合材料的消毒性能42-58
- 3.1 材料与方法42-48
- 3.1.1 试剂与仪器42-43
- 3.1.2 抗菌实验方法43-48
- 3.2 结果与讨论48-57
- 3.2.1 抑菌圈实验结果与分析48-49
- 3.2.2 抑菌生长曲线实验结果与分析49-50
- 3.2.3 电化学消毒实验结果与分析50-57
- 3.3 本章小结57-58
- 第四章 银纳米线-活性碳纤维布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消毒机理研究58-69
- 4.1 材料与方法58-61
- 4.1.1 试剂与仪器58-59
- 4.1.2 实验方法59-61
- 4.2 结果与讨论61-68
- 4.2.1 银离子对消毒性能的贡献61-63
- 4.2.2 活性氧化物质对消毒性能的贡献63-65
- 4.2.3 电场和银纳米线物理作用对细菌细胞形态的作用65-68
- 4.3 本章小结68-69
- 结论与展望69-71
- 结论69-70
- 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7-78
- 致谢78-79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吉峰;银纳米团可以储存更多的光学数据[J];稀有金属快报;2001年12期
2 邹凯,张晓宏,吴世康,段晓峰;光化学法合成银纳米线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4年18期
3 ;硅酸盐基银纳米孔复合材料顺利通过检测[J];有机硅氟资讯;2005年08期
4 周学东;何鑫;赵修建;赵小锋;;一维银纳米棒的制备及其薄膜化研究[J];材料导报;2006年S2期
5 王悦辉;张琦;周济;;银纳米立方体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J];材料导报;2008年03期
6 冯晋阳;刘保顺;宋明霞;周学东;赵修建;;玻璃中定向银纳米棒的制备及偏光性能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马占芳;司国丽;初一鸣;陈颖;;三角银纳米柱的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9年09期
8 吴馨洲;裴梅山;王庐岩;李肖男;陶绪堂;;线状和树枝状银纳米结构、形成机理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质(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0年11期
9 李山;钟明亮;张礼杰;熊祖洪;张中月;;偏振方向及结构间耦合作用对空心方形银纳米结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1年08期
10 赵红;付宏刚;田春贵;任志宇;袁明明;;银纳米枝的合成及表面增强拉曼效应[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桂雪;李天保;张华;赵君芙;梁建;许并社;;微波冷凝回流制备银纳米线[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李慧s,
本文编号:905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905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