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外泌体:为高效药物投递策略提供天然的内源性纳米载体

发布时间:2017-10-08 06:22

  本文关键词:外泌体:为高效药物投递策略提供天然的内源性纳米载体


  更多相关文章: 外泌体 药物运输 基因载体 抗肿瘤药物 抗炎症药物


【摘要】:在细胞通讯过程中,细胞分泌的大小在40~100 nm之间的外泌体具有负载"货物"并将其传递给靶细胞的能力。外泌体是细胞通讯重要的调节者,当疾病发生时,外泌体的组成会发生变化,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外泌体作为药物的天然内源性载体具有独特优势,如其免疫原性低,在血液中的稳定性高,向细胞运输药物的效率高,和更强的增强渗透滞留效应(EPR)。目前,外泌体已经成功运载基因类药物、抗癌药物和抗炎症药物等其他类型药物。作为基因类药物载体,外泌体有助于同时提高转染效率和降低副作用。作为抗癌类和抗炎症类药物载体,外泌体可较好地保护药物免遭人体清除。本文按照外泌体负载"货物"的种类综述外泌体作为药物载体的最新进展,并简要讨论构建外泌体药物运输系统所需考虑的外泌体的来源、提纯方法、载药种类、载药方式以及载药系统的使用方式等关键因素对外泌体药物运输系统的影响,展望外泌体药物运输系统临床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市材料复合与功能化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外泌体 药物运输 基因载体 抗肿瘤药物 抗炎症药物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473119)资助~~
【分类号】:TQ460.1;TB383.1
【正文快照】: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zhaojin@tju.edu.cnExosomes,whose sizes are between 40~100 nm,arepreferable carriers of genetic drugs,anticancer drugs andother drugs,taking the advantage of their lowimmunogenicity,certain target capability and enhanced EPRe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渊;毛庆;;MicroRNAs在胶质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13年03期

2 徐娇阳;姜婧;桂俊豪;余伍忠;;胞外microRNA的生成与转运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06期

3 黄楷森;刘微;黄德嘉;;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现状[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04期

4 周强;罗建东;;循环miRNA与2型糖尿病[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21期

5 耿强;陈红;任景怡;宋俊贤;李素芳;;微颗粒携带microRNA-126在细胞间信号传递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6期

6 李晶津;陈红;任景怡;;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循环microRNA对神经生长因子通路的靶向调节作用及其功能调控网络[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6期

7 吴慧华;吴子刚;王爱英;;溃疡性结肠炎中miRNA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5年03期

8 PENG LiNa;LI YuJiao;ZHANG Lan;YU WenQiang;;Moving RNA moves RNA forward[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3年10期

9 朱媛媛;王成;张春妮;;精浆微小核糖核酸研究进展[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3年11期

10 张月娟;唐文岘;袁肇凯;;冠心病相关循环miRNA[J];激光生物学报;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素丽;血浆microRNA与急性心梗发病风险和焦炉工心率变异性改变的关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虞桂;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的microRNA生物标志物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3 刘雪会;单核苷酸多态性和miRNA对CARM1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及其在冠心病中的作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蔡晋;细胞微泡内的DNA组成与功能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5 何斐;炎症信号通路基因多态性、环境因素及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原发性肺癌易感性及预后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6 宋广忠;乙型肝炎重症化过程中microRNA-210的改变及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丁国平;胰腺癌exosomal microRNA及其对DC免疫功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8 陈少红;miR-150再表达通过靶向c-Myb诱导EBV阳性Burkitt淋巴瘤分化[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9 贺权威;miR-150和Shh调节大鼠脑梗塞后血管新生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王品;非编码RNA对人NK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征;董平原;张天民;林秀坤;;海洋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中的主要问题[J];食品与药品;2006年04期

2 王壮志;谢敬东;傅强;;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05期

3 陆晓晶;;化学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J];浙江化工;2010年07期

4 程玲妹,徐若璞,黄华惠,熊成东,邓先模;可生物降解长效缓释抗肿瘤药物的研究[J];合成化学;1994年01期

5 王允亭,王宁,王安民;世界最畅销的抗肿瘤药物[J];山东医药工业;1997年06期

6 周笑颜;彭文青;;抗肿瘤药物市场现状分析及其启示[J];医学信息;2007年09期

7 陈海燕;马爱霞;陈在余;;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北方药学;2012年11期

8 ;抗肿瘤药物的发展趋势[J];化工文摘;2002年02期

9 普绍平,高文桂,余尧,刘祝东,刘伟平,杨一昆;新型铂族金属抗肿瘤药物赛特铂的研究现状[J];贵金属;2002年04期

10 蔡仲曦,干荣富;抗肿瘤药物市场分析[J];世界临床药物;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甄永苏;;分子靶向与综合调节: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策略探讨[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报告集[C];2010年

2 李瑞珍;;护士接触抗肿瘤药物的危害及防护[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沈雪琴;林能明;方罗;;抗肿瘤药物集中配制与职业防护分析[A];肿瘤化学治疗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4 陈晓光;;抗肿瘤药物研究新进展[A];全国第十二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胥彬;;抗肿瘤药物药理研究的新进展[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6 林秀坤;;斑马鱼作为抗肿瘤药物模型的分子基础[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丁健;;靶向抗肿瘤药物——分子生物标志物[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8 何俏军;;自噬与抗肿瘤药物[A];抗肿瘤药物研究新进展与肿瘤个性化药物治疗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林能明;;抗肿瘤药物最新研究进展[A];抗肿瘤药物研究新进展与肿瘤个性化药物治疗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陈晓光;;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A];第四届中国新医药博士论坛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抗肿瘤药物市场将不断扩大[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2 ;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将不断扩大[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欧慧敏;抗肿瘤药物研发觅径[N];医药经济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戴小河 实习生 曾烨轩;抗肿瘤药物市场增长迅速[N];中国证券报;2014年

5 严朝贵;抗肿瘤药物市场潜力惊人[N];中药报;2001年

6 殷妤涵;勃林格殷格翰加大抗肿瘤药物研发力度[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马飞;抗肿瘤药物研发:细胞模型成重中之重[N];医药经济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朝选;市场潜力巨大 抗肿瘤药物研发待破局[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9 王朝选;机不可失 我国抗肿瘤药物研发待破局[N];中国医药报;2009年

10 本报特约撰稿人 樊平;新秀单抗进入蜜月期[N];医药经济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郦剑勇;苯并噻唑抗肿瘤药物的合成、筛选及其作用机理[D];浙江大学;2010年

2 谢红娟;利用上海市药物监测系统进行抗肿瘤药物的区级流行病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周宇;靶向性抗肿瘤药物EGF-E4orf4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4 陈淑珍;HERG-相关的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及力达霉素药代动力学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5 陈光;雷帕霉素类抗肿瘤药物疗效预测的候选生物标记物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0年

6 张俊平;细胞毒抗肿瘤药物的共同基因表达谱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钰馨;抗肿瘤药物靶蛋白:DUSP26和Tks4的结构与反应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王大志;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3 李效尧;双功能抗肿瘤药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谢嵩;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调查与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5 王鸿梅;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6 刘莹;抗肿瘤药物CG007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建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7 郑波;微电子细胞传感器在抗肿瘤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张夏兰;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集中调配人员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的评估[D];苏州大学;2013年

9 谢洪磊;抗肿瘤药物诺考达唑的合成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2年

10 王敬俭;靶向缺氧诱导因子HIF-1的抗肿瘤药物筛选的分子模型建立[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92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992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2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