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船舶论文 >

海监船新型抗碰撞舷侧结构型式试验与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23:28

  本文关键词:海监船新型抗碰撞舷侧结构型式试验与仿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海监船 舷侧结构 耐撞性 试验分析 有限元分析 失效准则


【摘要】:随着对海洋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和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增强海上执法能力成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在中国周边海域频繁出现岛屿主权、海洋划界、海洋开发和渔业捕捞等方面的纷争,且往往以双方船艇相互干扰、跟随、撞击等非军事手段的形式出现。提高海上执法维权船艇的抗碰撞能力不仅对保障执法人员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且对掌握主权纷争的主动性上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对海上执法维权船舶的抗碰撞性能进行评估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方案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试验研究方法和有限元仿真,针对1000吨级和1500吨级海监船的舷侧结构提出基于耐撞性的改进方案。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从试验模型设计的基本原则、试验模型的具体结构型式及其尺寸、模型的制备以及试验装置等几个方面介绍新型舷侧结构模型耐撞性试验的试验方案。然后对试验现象和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从撞击力-撞深曲线、结构吸能能力和变形模式等方面对常规加筋结构和新型加筋结构的耐撞性能进行比较了分析。其次,对船舶碰撞仿真分析中材料模型、失效准则、网格敏感度等关键技术问题展开讨论,并结合已有的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根据比较分析的结果选择RTCL准则对本文的新型舷侧结构模型试验进行仿真分析。最后,采用LS-DYNA对1000吨级和1500吨级海监船的抗碰撞性能进行初步评估,并结合试验结果提出改进方案,比较改进方案与原结构的耐撞性能差异。
【关键词】:海监船 舷侧结构 耐撞性 试验分析 有限元分析 失效准则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674.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0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船舶碰撞研究概况10-19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9-20
  • 2 新型舷侧结构模型耐撞性试验20-40
  • 2.1 舷侧结构模型试验方案20-27
  • 2.2 模型试验结果27-33
  • 2.3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33-39
  • 2.4 本章小结39-40
  • 3 舷侧结构耐撞性试验仿真分析40-59
  • 3.1 材料模型40-42
  • 3.2 失效准则42-44
  • 3.3 网格敏感度44-46
  • 3.4 失效准则及其网格敏感度比较分析46-51
  • 3.5 新型舷侧结构耐撞性试验仿真51-57
  • 3.6 本章小结57-59
  • 4 海监船舷侧结构抗碰撞性能分析59-69
  • 4.1 海监船舷侧结构抗碰撞性能评估方案59-61
  • 4.2 舷侧结构优化方案61-62
  • 4.3 海监船抗碰撞仿真分析62-68
  • 4.4 本章小结68-69
  • 5 总结与展望69-71
  • 5.1 全文总结69-70
  • 5.2 研究展望70-71
  • 致谢71-72
  • 参考文献72-77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研究项目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自力,姜金辉;一种基于内充泡沫塑料薄壁方管的单壳舷侧耐撞结构[J];中国造船;2004年02期

2 姚熊亮;侯明亮;李青;李克杰;;Y型舷侧结构抗冲击性能数值仿真实验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刘敬喜;叶文兵;胡紫剑;;单壳船舷侧结构的碰撞分析[J];中国造船;2008年S1期

4 马骏;陶亮;;初速度对被撞船舷侧结构影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陈卫东;王飞;陈浩;;舰船舷侧结构水下抗爆试验和机理研究[J];中国造船;2009年03期

6 许文辉;姚熊亮;杨博;蔡振璐;;传统双层舷侧结构的碰撞数值仿真研究[J];船舶;2010年05期

7 姜兴家;张鹏;吴文锋;;撞击位置和初速度对被撞船舶舷侧结构的影响[J];中国航海;2012年02期

8 郁荣;刘敬喜;黄震球;叶文兵;司马灿;;基于简化解析方法的舷侧结构碰撞吸能分析[J];船舶工程;2012年04期

9 宋艳平;张爱锋;;舷侧结构与冰碰撞的有限元仿真方法[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10 王自力,顾永宁;撞击参数对双层舷侧结构碰撞响应的影响[J];船舶工程;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卫东;王飞;陈浩;;舰船舷侧结构水下抗爆试验和机理研究[A];2010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优秀学术论文集[C];2011年

2 朱明罡;刘敬喜;姜薇;肖曙明;;双壳结构形式对舷侧结构耐撞性能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刘昆;张延昌;王自力;;撞击船艏部形状对被撞船体舷侧结构碰撞性能影响研究[A];第四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峰;基于耐撞性的新型船舶结构形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丹;双舷侧结构耐撞性能影响因素研究及优化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李南南;舷侧管式耐冲击结构设计及力学性能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3 鲁宇帆;三用工作船与平台桩柱侧碰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马国宝;冰区航行船舶舷侧结构加强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

5 崔o,

本文编号:1129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1129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b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