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漂流人北斗控制系统研究
本文关键词:模拟漂流人北斗控制系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北斗卫星 表层漂流 控制系统 单片机 低功耗
【摘要】: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也是受海洋灾害影响的大国。我国受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5亿元,死亡500人左右。为了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本文提出一项模拟海难救助中落水人员漂流轨迹的海上救助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研发以模拟人漂流浮标为载体,C8051F021单片机为核心,再通过采集的水温数据和经纬度定位轨迹,并以北斗卫星作为数据传输媒介的北斗漂流控制系统。 本文研究的模拟漂流人北斗控制系统,分为数据采集系统、供电系统、通信系统和浮标体等四部分。在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中,因系统工作要求整体功耗偏低,所以采用C8051F021单片机作为核心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它拥有灵活的时钟硬件,使系统能够方便地在高效运作模式与低功耗模式间进行转换,智能的电源管理模式能够在正常工作及待机状态自由切换,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能量损耗;当工作频率低于10kHz时,时钟丢失检测器(MCD)能够引发系统产生复位,确保系统工作的安全可靠。供电系统需要满足容量高,性能稳定,体积小等特点,因此选用了高容量锂亚电池,这种电池的优点是容量高并且电量曲线比较平滑,不会出现电量剧烈跳动的情况。通信系统则是以北斗数据传输模块配合GPS定位模块的控制系统,该系统集成度高、功耗低、非常适应于系统大规模应用的需求。作为承载的模拟人,采用的是工程塑料,,在整体密封性和抗海水腐蚀性上能够达到严格的标准。 漂流实验的结果表明设计方案和结构的正确性,模拟漂流人整体系统稳定、功能完备、数据可靠。同时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需要完善和总结的注意事项。最后完成了该系统模型。
【关键词】:北斗卫星 表层漂流 控制系统 单片机 低功耗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676.83;TP273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1章 绪论11-26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11-18
- 1.1.1 研究的背景11-12
- 1.1.2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12-18
- 1.1.2.1 在海洋灾害预报预警中的意义12-13
- 1.1.2.2 在海洋气候监测方面的意义13-14
- 1.1.2.3 在海洋环境污染监测中的意义14-15
- 1.1.2.4 在海洋管理中的意义15
- 1.1.2.5 在海洋资源开发中的意义15-16
- 1.1.2.6 在海洋军事上的意义16-17
- 1.1.2.7 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的意义17-18
- 1.1.2.8 研究北斗模拟人漂流浮标的目的18
- 1.2 研究现状18-25
- 1.2.1 国内有关表漂的发展现状18-20
- 1.2.2 国外有关表漂的发展现状20-25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25-26
- 第2章 模拟漂流人北斗控制系统的构成26-39
- 2.1 系统构成26-37
- 2.1.1 数据采集系统26-27
- 2.1.2 供电系统27-29
- 2.1.3 通信系统29-35
- 2.1.3.1 北斗卫星通信系统概述29-33
- 2.1.3.2 通信系统的要求和设计33-35
- 2.1.4 浮标体35-37
- 2.1.4.1 模拟人36-37
- 2.1.4.2 壳体37
- 2.2 总体设计37-39
- 第3章 基于 C8051F021 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39-51
- 3.1 数据采集系统概述39
- 3.2 系统的基本参数39-40
- 3.2.1 安装结构39
- 3.2.2 功耗要求39
- 3.2.3 防护设计39-40
- 3.2.4 接口介绍40
- 3.3 系统原理图40-51
- 3.3.1 单片机原理图设计40-42
- 3.3.2 采集系统电源管理42-43
- 3.3.3 时钟及校时43-44
- 3.3.4 GPS 采集部分44-45
- 3.3.5 水温采集部分45-49
- 3.3.6 数据存储部分49-51
- 第4章 岸站数据收集系统设计与仿真51-56
- 4.1 数据接收系统51-52
- 4.2 联调和近海实验52-53
- 4.3 南海试运行53-56
- 结论56-58
- 参考文献58-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佑军;;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搜救系统原理与构型[J];航空电子技术;2013年04期
2 荆蕾;;专家探讨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及应用发展[J];卫星应用;2014年01期
3 宏艳;;“北斗”导航技术及其产业化[J];今日科苑;2013年09期
4 王玉华,赵学民,刘艳武;北斗卫星通信功能在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中的应用[J];水文;2003年05期
5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近年将发射12颗卫星[J];全球定位系统;2008年05期
6 南真;;中国“北斗”亮晶晶 抗震救灾立大功[J];数字通信世界;2008年06期
7 ;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访航天专家庞之浩[J];数字通信世界;2010年12期
8 ;科学家与媒体记者畅谈中国的“北斗”[J];科技传播;2011年05期
9 于天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在我国铁路应用探讨[J];中国铁路;2013年04期
10 云成;;北斗大规模民用扬帆起航[J];卫星应用;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海波;广伟;;北斗卫星共视时间传递算法与实验分析[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4原子钟技术与时频系统[C];2012年
2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南京)产业基地[A];2011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会议文集[C];2011年
3 王瑶;陈向东;王森;;从政策法规思考如何推动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及产业化[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4 吴才聪;苏怀洪;褚天行;蔡亚平;;基于北斗的移动应急监控与指挥技术[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5 郭忠宝;冯臻;;北斗卫星在民机安全性监控中的应用初探[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与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刘忠华;蔡亮;张立培;;基于时频总线技术的北斗高精度时频服务器研制[A];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4 原子钟技术与时频系统[C];2013年
7 梁霄;张伯熹;裴英飞;;北斗卫星导航数据质量分析[A];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5 卫星导航增强与完好性监测[C];2013年
8 蔡亮;张道农;张立培;;基于时频总线技术的北斗高精度时频服务器研制[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郭煜;;基于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的商用车辆车联网运营服务[A];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王永超;高东博;李绅;;北斗气象预警收发终端[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1北斗/GNSS导航应用[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吴巧君;北斗卫星导航民用开发项目落户本市[N];天津日报;2011年
2 国金证券 程兵;拐点将至 北斗产业有望驶入快车道[N];中国证券报;2011年
3 王振满 本报记者 邓淑华;南京高新区打造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基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刘斐;北斗规模化应用效果初显[N];中国航天报;2012年
5 王振满 吴燕 本报记者 邓淑华;南京高新区:打造中国北斗版图“南京样本”[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叶碧华;北斗商业化 艰难起步[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7 吴燕 江建华;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有了南京样本[N];江苏科技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刘斐 于淼 通讯员 孙宏金;北斗应用 悄然来到你我身边[N];中国航天报;2012年
9 老鬼阿定;北斗产业化是机会更是挑战[N];计算机世界;2013年
10 记者 李佳 通讯员 吴江龙;武汉驾考 引入北斗“考官”[N];长江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超;基于北斗卫星授时的无线自动作息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工业学院;2012年
2 颜浩;北斗卫星信号的捕获跟踪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3 王泉;北斗卫星通信授时系统设计及应用[D];西北大学;2009年
4 王文瑜;基于北斗卫星的授时系统研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5 薛瑞;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袁力;基于北斗卫星技术的军交运输指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许国宏;北斗共视授时技术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8 龙昌生;北斗/GPS双模导航终端关键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2011年
9 郝潇敏;基于北斗卫星船载导航系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10 万琪俊;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移动定位系统研究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71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871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