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论文发表 > 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发布日期: 2013-10-10 发布:
2013年4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针对山区道路的生态环境特性,遵循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目标层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优化,最终形成了2大类准则层(自然环境指标、社会环境指标)和17个指标层的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X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4015003
1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人们在享受道路建设带来的便利时,也逐渐意识到道路的建设和营运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山区道路受地形、地质、水文和生态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其建设和营运给山区生态环境带来了“路通、树枯、兽空”等影响。所以,只有科学评价山区道路建设和营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有效措施减少山区道路建设和营运对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扰动,实现山区道路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评价山区道路建设和营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急需解决的就是指标或指标体系的问题,而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进行山区道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研究山区道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要提供一个科学的、可供操作的评价手段,以便能对山区道路生态环境所处状态进行整体性描述。但是,目前对山区道路生态环境的评价没有
统一的、公认的评价指标体系。所以,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建立统一、公认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2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
建原则2.1科学性原则
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指标概念明确,并且有一定科学内涵,能够反映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的内容。
2.2系统性原则
指标的选择具有涵盖性和概括性。指标体系的各个指标之间是有机联系而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系统整体。
2.3代表性原则
应选取代表性较强的典型指标,尽可能以最少的指标包含最多的信息,避免指标之间的信息重复利用、相互包含以及大同小异现象,去除那些意义相近、重复关联性过强或者具有导出关系的指标。
2.4可度量性原则
所有选择的指标都能够根据其度量方法进行度量,同时也便于比较相关的研究项目,用于地区之间的比较评价。
2.5可操作性原则
构建山区道路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以研究理论为基础,同时又必须考虑实践操作的可行性和现实数据资料支持的可行性。
3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
构建3.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见图1。
3.2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
山区道路的建设和营运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植被的破坏、土壤的污染、大气质量下降等;另一方面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如道路建设对沿线居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等。因此,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两部分组成,即自然环境指标体系和社会环境指标体系。
3.2.1自然环境指标体系
山区道路的修建和营运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表现为:道路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加速土壤侵蚀;山区道路的建设产生了许多裸露边坡加剧了水土流失;道路的建设和营运破坏原始自然景观;道路施工和营运期间造成水环境的污染;道路施工和营运期间产生的噪声污染;道路施工期间产生的扬尘和营运期间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道路施工和营运期间对道路沿线土壤造成的污染;道路的建设和营运对生物产生的影响;道路的建设引起山体移动、变形、破坏加剧了山区地质灾害的发生等。因此,表征自然环境的主要指标有:①植被覆盖率,②水土流失率,③自然景观分离度,④水质量指数,⑤声环境质量,⑥大气治理指数,⑦土壤质量指数,⑧生态系统稳定性,⑨生物量,⑩物种丰富度,地质灾害发生率。
3.2.2社会环境指标体系
山区道路的修建和营运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表现为:道路建设工程占用民房、耕地,涉及搬迁、安置等问题;道路的建设和营运将对道路沿线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道路建设对道路沿线已有通信、灌溉等设施产生影响;道路建设开山取石,破坏植被,不同程度地对当地旅游风景区、历史古迹等人文景观产生影响;道路建设和营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因此,表征社会环境的主要指标有:①土地占用,②对人口结构和就业的影响,③城镇化效应,④土地增值,⑤促进区域生活水平改善,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变化,⑦促进区域经济增长,⑧促进区域投资增长,⑨促进自然资源开发利用,⑩促进旅游资源开发,,交通便捷舒适性效果,社会治安与安全。
将两方面指标综合在一起初步构成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3.3层次分析法优化评价指标体系
3.3.1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是运用层次分析法,即通过向中国勘查设计协会专家库中选取15位生态方面的专家发送调查表,实收回14位专家打分表,结合这14份专家的打分结果,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自然环境各指标中所占权重最少的为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标(0.0287),其次为自然景观分离度(0.0297)、物种丰富度(0.0332)。并且根据道路为线状的特点和本次研究区域为道路两侧150~500m范围以内的带状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物种丰富度和自然景观分离度作为评价山区道路自然环境的指标,代表性不强,不能有效反映山区道路自然环境状况,根据山区道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予以舍弃。因此,经过分析,山区道路自然环境评价的主要指标为:①植被覆盖率,②水土流失率,③水质量指数,④声环境质量,⑤大气治理指数,⑥土壤质量指数,⑦生物量,⑧地质灾害发生率。
社会环境各指标中所占权重最少的为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和社会治安及安全(0.0249),其次为促进旅游资源开发(0.0264)。结合山区道路自身特点及道路所在不同区域的自身特点,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社会治安及安全和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等指标代表性不强,予以舍弃。因此,经过分析,山区道路社会环境评价的主要指标为:①土地占用,②对人口结构和就业的影响,③城镇化效应,④土地增值,⑤促进区域生活水平改善,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⑦促进区域投资增长,⑧促进自然资源开发利用,⑨交通便捷舒适性效果。
3.3.2确定指标体系
经过分析、优化筛选出的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4结语
本文确定的山区道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建立统一、公认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但由于指标选取过程难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且一些指标难以量化以及受调查条件等的限制,山区道路的建设和营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还需进一步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完善。参考文献:
[1]程胜高.生态旅游项目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J].环境保护,2004(2):35~37.
[2]陈雨人,朱照宏.道路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1997,25(6).
[3]李波涛.铁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7.
[4]叶亚平,刘鲁君.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0,13(3):33~36.
本文关键词: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4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04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