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2008年

发布时间:2016-10-04 11:11

  本文关键词:地震作用下高墩桥梁抗倒塌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2008年

地震作用下砖砌墙体倒塌分析

侯杰  

【摘要】:砌体结构整体性差,砌块容易发生脆性破坏,相对于整体性较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倒塌较多。本文首先介绍了使用LS—DYNA进行结构倒塌联合仿真的基本思路;然后以三层三跨的教室砖砌体纵墙为对象,介绍了计算模型的建立。纵墙外形及门窗开洞均采用典型尺寸,考虑脆性材料的累积损伤。通过对地震作用下破坏过程的仿真模拟,探索了设置圈梁、构造柱、拉接筋及材料强度对砖砌墙体地震倒塌的影响。分析表明: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圈梁、构造柱和拉接筋,楼板整体现浇,可明显提高砖砌墙体的整体性,有效延迟或阻止其倒塌。

【作者单位】:
【分类号】:TU364
【正文快照】:

1引言砌体结构在我国城乡应用非常广泛。由于所用砖石、混凝土块等多为脆性材料,抗拉强度仅有普通混凝土的1/10左右,且砌体应力分布很不均匀,在地展往复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累积损伤,发生开裂或压碎破坏,结构延性小。我国抗展规范三水准的设防目标:小展不坏、中展可修和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雷明,刘西拉;钢筋混凝土结构倒塌分析的前沿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3期

2 陆新征,江见鲸;世界贸易中心飞机撞击后倒塌过程的仿真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1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国忠;基于ANSYS/LS-DYNA的混凝土靶板侵彻问题的数值模拟与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陆新征;张炎圣;江见鲸;;基于纤维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爆破倒塌破坏模拟[J];爆破;2007年02期

2 李海旺;郭可;魏剑伟;秦冬祺;;撞击载荷作用下单层球面网壳动力响应模型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6年01期

3 许沛;杨军;安二峰;;爆破拆除筒仓构筑物的倒塌过程动态仿真[J];工程爆破;2005年04期

4 杨军;结构工程师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概览[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2年11期

5 许清风,王孔藩,李向民,张晋;世界贸易中心倒塌原因浅析[J];钢结构;2002年03期

6 陆新征,江见鲸;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分析特殊荷载问题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17期

7 陆新征;缪志伟;江见鲸;叶列平;;静力和动力荷载作用下混凝土高层结构的倒塌模拟[J];山西地震;2006年02期

8 张巍;钱永久;强士中;;不同结构体系斜拉桥抗冲击动力响应[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贾宏伟;代学灵;;某焦煤车间钢梁的耐撞性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2 陆新征;江见鲸;;灾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仿真分析[A];土木工程与高新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珠;刘亚玲;李永刚;贾电波;李静;;钢管混凝土柱在侧向冲击作用下的动力仿真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护工程分会第五届理事会暨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智菲;刘超;李海旺;尹德钰;;块体撞击作用下三层网架实验模型的计算分析[A];第十一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胡晓斌;钱稼茹;;结构连续倒塌分析与设计方法综述[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晶波;刘阳冰;杨建国;;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地震废墟结构爆炸成型仿真分析[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晶波;刘阳冰;杨建国;;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地震废墟结构爆炸成型仿真分析[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西拉;徐俊祥;;突发事件中结构易损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熊明祥;查晓雄;熊世树;;钢框架组合结构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性能研究[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利;基于计划、控制实施的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研究与实践[D];重庆大学;2003年

2 刘铁;套建增层框架结构房屋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及实践[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孙建运;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钢骨混凝土柱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黄庆华;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空间倒塌反应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5 王朝波;既有多高层钢框架抗震鉴定指标体系及分析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朱丽华;基于主子系统耦合效应的直接空冷结构体系地震响应与破坏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骆利锋;高耸建(构)筑物爆破拆除倒塌过程中的动力学分析及计算机模拟[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2 史俊亮;K8型单层网壳在撞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3 熊明祥;钢框架组合结构的冲击响应和防护措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刘伟;建筑物爆破拆除有限元分析与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马臣杰;冲击荷载作用后钢框架结构抗火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董立峰;地震作用下型钢混凝土(SRC)框架屈服机构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7 杨永强;地震落梁与结构碰撞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7年

8 彭成明;地震作用下高墩桥梁抗倒塌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赵锋雷;基于离散单元法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倒塌仿真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万治,恽寿榕,江松;弹头部形状对侵彻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3年02期

2 武海军,黄风雷,金乾坤,张庆明;弹体贯穿钢筋混凝土数值模拟[J];爆炸与冲击;2003年06期

3 赵振东,钟江荣,余世舟;刚性弹丸撞击下混凝土板侵彻极限深度与痂斑极限厚度经验公式的验算[J];爆炸与冲击;2005年01期

4 赵振东,钟江荣,余世舟;钢混结构物受外来飞射体撞击的破坏效应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5期

5 金丰年,刘黎,张丽萍,李波,范华林;深钻地武器的发展及其侵彻[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6 俞茂鋐;复杂应力状态下材料屈服和破坏的一个新模型及其系列理论[J];力学学报;1989年S1期

7 俞茂鋐,刘凤羽;广义双剪应力准则角隅模型[J];力学学报;1990年02期

8 俞茂鋐,刘凤羽;双剪应力三参数准则及其角隅模型[J];土木工程学报;1988年03期

9 王延斌,俞茂宏,林俊德;弹体垂直侵彻混凝土靶体的柱形空腔膨胀理论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俞茂宏,Oda Y,盛谦,沈俊,顾金才,李小春,李庆斌,周小平,蒋锁红,张永兴,董毓利,刘继明,景宏君,Yoshimine M,徐栓强;统一强度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土木水利等工程中的应用和经济意义[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国莹;;《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简介(二)——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85年02期

2 吴良玖;合理进行工业建筑抗震设防[J];工业建筑;1986年11期

3 童岳生,钱国芳;砖填充墙钢筋砼框架房屋实用抗震计算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1987年01期

4 王广军;樊水荣;;关于实测自振周期修正系数取值的建议[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88年04期

5 龚思礼;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若干问题的说明[J];建筑科学;1989年03期

6 戴国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三)——二阶段抗震设计方法[J];建筑科学;1989年03期

7 戴国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四)——砖房抗震防倒技术[J];建筑科学;1989年04期

8 戴国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五)——单层厂房的新抗震技术[J];建筑科学;1989年05期

9 戴国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六)——框架结构防倒设计方法[J];建筑科学;1989年06期

10 钱稼茹;张惠英;甄国栋;;混凝土平台塔柱恢复力特性的试验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梅;高孟潭;;基于抗倒塌设防目标的抗震设防区划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康锦霞;魏德敏;;底框砖房加夹层橡胶垫的时程分析[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3 罗健;王立忠;;钢框架结构中钢柱剪切恢复力特性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4 欧谨;刘伟庆;;某住宅楼基础隔震设计与分析[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5 嵇蔚冰;李晨钟;唐海毅;戴凤萍;;某综合楼工程隔震设计[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6 薛素铎;曹资;王健宁;;地震作用下单层柱面网壳结构的弹塑性性能研究[A];管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7 王立忠;罗健;;设外挂板高层钢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8 毕征;许金余;姚焕忠;单程道;沈常友;;滑移技术在建筑子结构抗震中的应用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9 孟少平;吴京;;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设计方法的探讨[A];新世纪预应力技术创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郭安薪;欧进萍;李惠;关新春;杨蔚彪;;广畅国际大厦抗震和抗风的磁流变和粘滞阻尼减振分析[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阳;[N];中国建设报;2002年

2 冯金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物理所;[N];中国建设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林森泉 通讯员 杨舟;[N];厦门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检保;SRC框架—核心筒高层混合结构抗震性能试验及非线性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2 汪明栋;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弹塑性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梅;基于抗倒塌设防目标的设计地震动区划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0年

2 邹胜斌;工业建筑多层钢筋混凝土抗震框架的非线性动力反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3 梁莉军;现行规范关于钢筋混凝土不规则空间框架抗扭设计安全性的初步评价[D];重庆大学;2002年

4 吴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地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的非线性动力反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5 徐玉野;摩擦耗能框架弹塑性动力分析与应用[D];华侨大学;2003年

6 康锦霞;高层隔震建筑的三维响应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7 肖峰;按新旧规范设计的非规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对比分析[D];重庆大学;2003年

8 黄嘉;基于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的钢筋混凝土乙类建筑抗震设计思路的初步探讨[D];重庆大学;2003年

9 安自辉;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强震记录选择[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10 吴素静;Pushover分析及时程分析在实际结构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地震作用下高墩桥梁抗倒塌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0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30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1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