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道路供给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06 17:08

  本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道路供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财经大学》 2012年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道路供给研究

赵紫耘  

【摘要】:乡村道路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我国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这一方面体现在其对产业结构的整体化、网络化效应,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决策及生产决策的优化。因此,研究乡村道路的供给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推行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城市的战略,各种农产品和服务被人为压低价格以支持城市优先发展。在政府预算资金安排上,大部分用于提供城市所需的公共品。农村公共品供给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状况,由此造成以乡村道路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使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缓慢,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得不到有效改善,进而制约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发展乡村道路,改善农村的交通状况,有其必要性。在当前市场经济已经逐步确立的情况下,由于乡村道路这样的准公共品本身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此面临投资回报率低,私人不愿意投资的状况,政府应当承担起乡村道路供给的责任。 改革开放后,政府开始注意到乡村道路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对乡村道路供给的支持。1982年和1984年,交通部先后两次召开全国县乡公路建设会议,倡导促进我国乡村道路的发展。1984—1994年,政府总共实施了7批以工代赈计划,以集中资金、突出重点为导向,着重解决农村地区行路难的问题。步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国际化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显得尤为突出。2005年,即“十一五”一开始,政府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和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目标。而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道路的全面改善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新农村建设以来,各级政府以相关政策规划为指导,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深化改革,从而实现了乡村道路里程加速增长、技术等级显著提高、路面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乡村道路在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供给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本文以公共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采用历史资料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我国当前乡村道路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对相关研究做详尽的文献回顾与评价,然后基于不同的分析框架及理论模型,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乡村道路状况等现实条件考察这些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对本文的思路、分析方法的启示,进而在我国具体国情的前提下,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框架结构与理论基础,最后指出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为第1章,是对乡村道路供给的理论分析。本章首先对乡村道路的概念及特点进行了阐述,接着对乡村道路供给进行了理论分析,将公共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进行了梳理,重点论述了乡村道路的公共品属性和正外部性特征,分析了政府作为乡村道路供给主体的基本机理,并从财权与事权的匹配、政府官员的个人理性和乡村道路供给的决策机制等方面研究了影响乡村道路供给的主要因素。最后本章分析了乡村道路供给的经济效应,先从微观效应角度,指出乡村道路供给如何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决策、优化农村居民生产决策市场化;再从宏观效应角度,指出乡村道路供给如何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及对完善国家公路网布局的作用。 第三部分为第2章,介绍新农村建设下乡村道路供给的基本状况。本章首先回顾了自建国以来我国乡村道路供给的情况,在将乡村道路供给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至1978年、1979年至1997年、1998年至2004年后,分析了各个阶段乡村道路供给的相关政策和成效,并在充分肯定了政府在乡村道路供给方面的努力的同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下乡村道路供给的目标。最后,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以来乡村道路供给的状况,从道路里程、路况改善、通达率等方面总结了乡村道路供给所取得的成就,并从乡村道路自身的等级特点、安全性及制度建设等方面探讨了乡村道路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为第3章,是财政分权与乡村道路供给实证分析。本章首先对实证分析的模型和数据进行了说明,主要介绍了模型的选择和数据的来源。接着以我国大陆31个省级地区的财政分权、乡镇企业总产值、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作为解释变量来对乡村道路供给里程进行了回归分析,通过统计检验对变量筛选并最终得出了估计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乡村道路的弹性系数为31.9,即财政分权程度提高1%会使人均乡村道路里程增加31.9公里/万人,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对乡村道路的弹性系数为0.003,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提高1%会使乡村道路里程增加0.003公里/万人,最后对该模型分析的估计结果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第五部分为第4章,是推进乡村道路供给的对策。根据对乡村道路供给现状分析及具体影响因素分析,笔者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一是在乡村道路网的布局规划上,要根据不同层级确定其技术指标,确保路网布局的科学性及布局规划方法的系统性与可行性,改善乡村道路的安全性,以适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二是在资金筹集与管理中,要在继续加强政府主导作用的情况下,拓展筹资渠道,并确保资金透明,加强资金监管;三是在乡村道路的建设与养护管理上,要加强设计及审批管理、严格交工竣工验收管理和加强道路的管护;四是要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对该制度的认识,改善“一事一议”的议事方式,设定合理的筹资上限标准,明确议事规程、强化激励机制,建立筹资筹劳约束机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542;F2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奎;王朝才;;财政分权与农村公路供给——以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例[J];财贸研究;2008年01期

2 赵晓燕;薛峰;;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道路规划[J];城市;2010年06期

3 孟召宜;地方小交通的构建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04期

4 刘雪莹;;农村道路建设中的政府职能[J];法制与社会;2009年27期

5 广晓平;马昌喜;;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分析与交通安全对策研究[J];公路;2007年04期

6 刘红学;;西部农村道路建设——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分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李晓燕,谢长青;黑龙江省依托公路区位优势发展小城镇的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4年11期

8 何耀金;浅谈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交通标准化;2005年10期

9 缪之湘;钟锋雨;;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融资渠道探析[J];交通财会;2006年05期

10 戚学林;关于加快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若干思考[J];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丽梅;;构筑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农村公路供给新体制[A];中国公路学会公路规划分会2003年文集[C];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明杰;青州市农村公路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刚;;“一事一议”制度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难题解读[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2 彭红碧;;中国农村贫困现状及影响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3 周慧;;不同收入农民公共基础设施需求比较研究——对安化县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4 戚学祥;;组织竞争视角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基础及其模式转变[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5 徐毅;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缺陷与改革思路[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宣岩松;;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个中观的分析视角[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张丰焰;周伟;;安全审计法在农村公路客运安全优化中的应用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2期

8 李红启;孙元媚;;基于物流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的铁路运输通道负荷测算[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张迦南;赵鹏;;综合运输通道规划方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刘光才;李微微;;公共问题视角下航班延误治理机制创新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欣;李建军;;地方财政健康与财政分权——基于湖北省县级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曲振涛;陈彦丽;;食品安全多中心治理体制构建研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杨志军;;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基于三项内容的考察[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4 刘俊月;;西方整体政府的构建路径及其借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章伟;;网络型权力结构与多中心治理——论新公共管理视野中的美国新绩效预算改革[A];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第一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范可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小凤;;对我国生态环境产权制度的思考[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8 陈锐;苗长虹;;第一章 中国可持续型城市群发展[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9 赵晓峰;;论“一事一议”政策的合理性及推进策略——基于政策实践悖论的反思[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10 李爽;黄福才;;转型时期旅游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政府角色定位与模式选择研究[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世木;我国体育信息资源配置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艳红;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于印辉;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达禹;国家控制与社会自主[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莉;社区参与:社会稳定的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9 秦浩;中国行政审批模式变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光俊;财政分权体制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都市社区治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何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含光;泰安市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李莹;洞庭湖区农村公路路线技术指标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巍;绩效评估与政府责任机制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6 丁明杰;青州市农村公路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王怀坤;城市管理长效化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秦红;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研究——以昆山市为例[D];苏州大学;2010年

9 俞恒;安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质量状况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钟恢波;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毅夫,刘志强;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康松;熊尚鹏;;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其增加途径[J];商业研究;2006年09期

3 刘伦武;;农业基础设施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J];财经科学;2006年10期

4 杨桂山,施少华,王传胜,安宁;长江江苏段岸线利用与港口布局[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1期

5 刘金涛;杨君;曲晓飞;;最优财政分权度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6期

6 张樵,郑连勇;小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思想探讨[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5期

7 张宏;韩树永;;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1期

8 温娇秀;;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5期

9 陆大道;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提出“点-轴系统”和“T”型结构以来的回顾与再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10 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赵荣,邱扶东,方芳;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乌小健;陕西省农村公路发展战略研究[D];长安大学;1999年

2 李颜娟;中国县乡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筹集[D];长安大学;2003年

3 谭清香;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对减缓贫困的影响评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蒋东波;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的鉴别、成因与防治[D];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

5 强伟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公路供给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景明;消除乡村道路事故隐患亟待解决的问题[J];河北农机;2004年05期

2 陈国平;从“经营城市”谈乡村道路建设[J];四川农机;2004年04期

3 陈水平;努力推进乡村道路建设和管理[J];江苏交通;1999年09期

4 金军;乡村道路呼唤交通标志[J];安全与健康;2004年06期

5 王竹林;邓秀敏;;在乡村道路行车应注意避让[J];农业机械;2005年07期

6 李超 ,苏涛;思路决定出路 观念就是财富[J];四川农机;2003年04期

7 晓晨;乡村道路的安全驾驶[J];安全与健康;2004年20期

8 范勇;;上角村:乡村道路硬底化[J];源流;2009年11期

9 金伟忠;;乡村春运须防“两差一乱”[J];运输经理世界;2010年Z1期

10 林芳;;如何加强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J];福建农机;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畅;吴华安;;突破农业物流发展瓶颈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晖;陈漫涛;;新农村建设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寻查与反思——来自湖南五市六乡十二村的调查[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林木西;崔万田;;关于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的趋势及难点与对策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王如怡;;黔北旺草镇“四在农家”与新农村建设实证分析[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谢利人;;和谐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保险企业社会责任实证分析[A];湖南省保险学会2008“保险理论、政策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6 陈其国;;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7 薛炘;;新农村建设中创业人才培养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以云南省保山市为例[A];“培育创业人才,推进现代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丽;罗宏;;我国新农村建设中能源问题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李光;;以现代科技引领和支撑湖北省新农村建设[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杨子强;;正确处理六种关系 强化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持[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节市阴底乡农业服务中心 张金龙;[N];毕节日报;2008年

2 姚巨才;[N];人民政协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张筱敏 孙小雅 通讯员 朱法;[N];广东建设报;2006年

4 ;[N];金昌日报;2007年

5 王年平;[N];人民日报;2005年

6 记者 高长岭;[N];河南日报;2006年

7 本报通讯员 葛锋 王云;[N];陇东报;2007年

8 记者 汪开成;[N];眉山日报;2006年

9 王勇军;[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年

10 符志刚 本报记者  杨秀峰 张道平;[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昕;从新农村到小城镇[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2 马增明;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胡振华;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分析:回顾与创新[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高明秀;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及其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5 杜漪;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经济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6 袁中金;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罗文章;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祝健;中国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庄岁林;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10 冯刚;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紫耘;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道路供给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曾敏;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农民合作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邓义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仑;新农村视野下我国基层政权职能转变问题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良陈;武汉乡村道路薄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甘小文;基于新农村建设的江西农民增收因素的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06年

7 余相佐;新农村建设中农业补贴对增加农民收入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王海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与态势[D];天津商业大学;2008年

9 王锋;新农村建设主体素质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王宜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道路供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2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32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3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