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冲刷作用对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7-04 16:14

  本文选题:地震响应 + 大跨径自锚式悬索桥 ; 参考:《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5期


【摘要】:目的研究冲刷作用对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桥塔地震响应的影响,为此类桥梁冲刷条件下抗震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全桥有限元模型,并应用m法模拟土对桩基的约束刚度,分析不同基础冲刷深度条件对基础刚度和桥梁整体动力特性,以及对高耸桥塔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冲刷效应通过减小土对桩基的约束,使桥塔基础刚度明显减小,但桥梁竖向和纵向基频不受影响,高阶振型及其地震效应的变化控制了结构的某些地震响应;不同冲刷深度下,桥塔关键截面-塔底截面纵桥向内力会出现明显峰值,而塔顶位移及横桥向内力效应呈现不同的规律.结论对于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高耸桥塔结构,最不利地震荷载效应并不完全发生在冲刷深度最大时,抗震设计需要考虑地震下多目标效应的多级冲刷的精细化处理方法.
[Abstract]: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cour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long span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tower,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eismic design of this kind of bridge under scour conditions. Methods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whole bridge considering geometric nonlinearity was adopted, and the constrained stiffness of soil to pile foundation was simulated by m method, and the stiffness of foundation 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bridge were analyz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erosion depth of found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towering tower. Results by reducing the soil constraint on the pile foundation, the foundation stiffness of the bridge tower is obviously reduced, but the vertical and longitudinal fundamental frequencies of the bridge are not affected, and some seismic responses of the structure are controlled by the changes of the high-order modes and their seismic effects. Under different scour depth, there is obvious peak value of the longitudinal bridge force between the key cross-section and the bottom section of the bridge, while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tower top and the internal force effect of the transverse bridge show different laws. Conclusion for the towering tower structure of long-span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the most unfavorable seismic load effect does not completely occur in the maximum scour depth, and the seismic design needs to consider the multi-objective effect under earthquake to deal with the multi-stage scour finely.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8383)
【分类号】:U442.55;U442.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Effects of riverbed scour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high-rise pile cap foundation[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0年04期

2 叶爱君;张喜刚;刘伟岸;;河床冲刷深度变化对大型桩基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3 王会利;叶浩;付裕;;桥梁冲刷预估与监测措施[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志丰;考虑气候变化背景下基础冲刷对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育林;何雄君;;沉井-土动力相互作用对大跨悬索桥地震反应的影响[J];公路;2010年11期

2 张永亮;陈兴冲;;桩-土-承台相互作用对城市曲线匝道桥抗震性能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9期

3 赵昌清;龚啸;陈勇鸿;;岩溶区大孔径桩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12年04期

4 黄海宏;;集美大学新校区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比选与可行性研究报告[J];安徽建筑;2014年01期

5 黄海宏;;厦门某大桥和挡潮闸工程结构水文基本情况调查[J];安徽建筑;2014年02期

6 刘红军;上官士青;王虎;;水平受荷桩p-y曲线法的数学规划法求解[J];工程力学;2014年04期

7 李刚;;城市道路下穿高铁方案比选分析[J];广东建材;2014年06期

8 王永祯;;高桩承台基础的带挂梁V型刚构桥荷载试验分析[J];福建建材;2014年07期

9 龙培;赵鸿瑞;周帅;;国道G319重庆江北机场段改线工程高填方涵洞地基处理[J];公路交通技术;2014年05期

10 谷音;蔡隆文;高智能;卓卫东;;基于增量动力分析和纤维模型的矮塔斜拉桥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大庆;罗春晖;钱立;;二环路成温立交C匝道倒L形桥墩设计[A];成都市“两快两射”快速路系统工程论文专辑[C];2014年

2 张培权;薛俊青;Briseghella Bruno;陈宝春;;全整体式桥台桥梁桩基形式参数分析[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4年

3 尹尚之;周纲;胡玉锋;;大直径袋装混凝土灌注桩现场试验研究[A];第十届建构筑物改造和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工程质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4 谭德盼;;微型桩在旧桥基础加固中的应用与试验检测[A];2012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琚泽进;;新濉河大桥施工钢便桥设计与施工[A];2012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燕斌;冯云成;;厦漳跨海大桥南汊北引桥减隔震方案设计[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yN;冯谦;黄滔;;从汶川地震典型桥梁震害谈桥梁抗震对策[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尹尚之;周纲;胡玉锋;;大直径袋装混凝土灌注桩现场试验研究[A];第十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工程质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9 王晓伟;倪晓博;沈星;叶爱君;;桥梁横向新型金属阻尼器及其应用[A];第二十一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4年

10 李立峰;吴文朋;胡思聪;刘守苗;;地震作用下高墩大跨桥梁时变易损性分析[A];第二十一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志平;黄河凌汛期大跨径桥梁的安全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常林越;水平荷载作用下桥墩及桩基的静力与动力响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石磊;基于正分析模型修正的桥梁安全评定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陈景星;高速公路梁桥加宽桩基础沉降差异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5 董晓明;基于黄土非均匀湿陷变形的桥梁群桩基础承载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6 杨东;现浇薄壁筒桩工作性状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房凯;桩端后注浆过程中浆土相互作用及其对桩基性状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任亮;基于高性能材料的千米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力学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9 尹平保;陡坡段桩柱式桥梁桩基设计计算方法及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10 胡俊强;双排桩土拱效应及嵌固段受力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坚;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结构仿真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2 余宽;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下的车—桥系统耦合振动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3 周文辉;苍溪嘉陵江特大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方法与实践[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董正阳;大跨连续刚构桥过度下挠问题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5 鲁传安;桥梁群桩基础的抗震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方鸿;跨铁路高墩连续刚构桥稳定性研究及风险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7 习胜明;九孔拱桥施工图设计计算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8 卢竞;山西某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加层分析及相关问题讨论[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志丰;考虑气候变化背景下基础冲刷对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周永早;车—线—桥耦合振动系统有限元数值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虎志,李栋梁,董安祥,方锋;青藏铁路沿线的大风特征及风压研究[J];冰川冻土;2005年01期

2 李克平;王元丰;;气候变化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节能与环保;2010年04期

3 王成,郑莉,陈翰新,原磊;桥梁地基部分被淘蚀后的稳定性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04期

4 张光辉;;全球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影响的情景分析[J];地理研究;2006年02期

5 江志红;张霞;王冀;;IPCC-AR4模式对中国21世纪气候变化的情景预估[J];地理研究;2008年04期

6 郭彤,李爱群,李兆霞,韩晓林;大跨桥梁结构状态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7 王成华;高江林;高文梅;;群桩在水流冲刷影响下的承载性状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6年03期

8 严利辉;;浅谈桩-土水平作用模型及土弹簧刚度确定[J];广东科技;2009年24期

9 鲁传安;叶爱君;;冲刷效应对群桩基础抗震能力影响及改善措施浅析[J];公路;2011年01期

10 赵明华;刘恩;汪优;;桩柱式高桥墩桩基稳定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康银庚;基于Pushover方法的混凝土梁式桥抗震性能评估与加固[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马文丽;桩—土—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简化分析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3 宗德玲;基于PUSH-OVER分析的桥梁抗震能力评估方法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4 邵亮;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轨道交通桥梁抗震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刘伟岸;大型高桩承台基础的地震反应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6 周峰;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康家涛;冲刷对桥墩安全性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王光裕;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梁式桥抗震性能评估[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刘哲;斜交桥的冲刷计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启宾;修建自锚式悬索桥所面临的挑战[J];铁道标准设计;2004年05期

2 张喜胜;自锚式悬索桥桥面板施工[J];铁道建筑;2004年06期

3 乔东祥;自锚式悬索桥建造概况介绍[J];交通标准化;2004年08期

4 林昱,雷俊卿;自锚式悬索桥桥式特点与发展初探[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04期

5 黄铁生,万田保;自锚式悬索桥关键技术的设计构思[J];桥梁建设;2005年03期

6 张哲,张洪金,邱文亮;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模型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7 刘春城,张哲,石磊,杜蓬娟;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竖向自由振动的理论研究[J];工程力学;2005年04期

8 徐风云,陈德荣,宋凤立;自锚式悬索桥评述[J];公路;2005年11期

9 文曙东;郑凯锋;黄军;;“先缆后梁”施工建造自锚式悬索桥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10 邱文亮;张哲;;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的极限承载力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楼庄鸿;严文彪;;自锚式悬索桥[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徐风云;陈德荣;宋凤立;;自锚式悬索桥评述[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董春燕;罗世东;雷俊卿;;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结合段连接方式的比选研究[A];2006钢桥科技论坛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李杰;李娜;郑凯锋;;自锚式悬索桥结构参数对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李自林;喻春林;常汝鸿;;绍兴解放三桥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楼庄鸿;郦铃福;;我国自锚式悬索桥[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胡建华;;自锚式悬索桥结构体系的创新设计[A];2006钢桥科技论坛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张超;房贞政;;三塔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A];全国结构振动与动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超;房贞政;;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张连振;;大跨径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地震反应分析[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邹立新;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N];中国交通报;2006年

2 通讯员赵江平 张少锋;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受力体系转换成功[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3 方玲 许鹏翔 王斌 陈亚秋;长江上的第一座独塔自锚式悬索桥[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4 陈娟 叶诚;国内最宽自锚式悬索桥建成通车[N];建筑时报;2010年

5 记者 韩庆s⊥ㄑ对,

本文编号:2096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096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f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