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分形理论在输电线路故障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改进分形理论在输电线路故障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多重分形去趋势法 多重分形 拍频振荡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 非线性放大器 故障模式
【摘要】:统计数据表明,输电线路发生的故障,80%是以单相瞬时性故障形式存在。传统定时限重合闸技术虽能确保系统暂态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同时也存在盲目重合造成二次冲击的危险。如何避免重合于永久性故障线路是电力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在超高压线路上装设的并联电抗器在吸收无功功率,稳定系统运行电压,抑制潜供电流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联电抗器的引入,其补偿作用导致耦合电压过小,限制了基于断开相端电压幅值相位特征的传统电压判据的应用,同时也加速了电弧的熄灭,导致基于电弧特性的故障性质识别方法难以实现,给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故障识别带来一定的技术难度,故本文主要给出利用拍频判据对输电线路故障进行模式识别方法。快速准确地辨识拍频振荡是自适应重合闸拍频判据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带并联电抗器的超高压线路单相瞬时性故障下的拍频振荡进行多重分形特性研究,发现拍频振荡具有显著的多重分形特性,采用多重分形去趋势法(MFDFA)确定分形参数,分析了不同故障条件和噪声背景对分形参数的影响。瞬时故障下端电压拍频振荡的H(q)曲线满足反正切分布,永久性故障下端电压信号H(q)曲线趋于常数。根据该分形特性差异,提出了基于多重分形去趋势法的超高压线路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拍频判据,定义界值比δ来描述分形参数曲线H(q)的分布特性进行故障性质的快速准确判别。该判据具有强噪声免疫力,克服了故障条件和直流分量等因素的影响。仿真和实测数据验证了判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超高压输电线路拍频判据通常认为瞬时故障必伴随强拍频振荡,通过分析拍频振荡起振条件发现,线路在瞬时故障下可能发生弱拍频现象导致传统拍频判据误判。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FrFT域扩展Hurst指数的单相瞬时故障全拍频检测方法,提取断开相电抗器电流的非线性特征作为特征量。首先,根据峰值扫描法快速确定最佳阶次FrFT域(u域),通过FrFT域的能量聚集特性放大时域故障信号的非线性特征,再利用扩展Hurst指数捕获该特征用于故障辨识。瞬时故障伴随强拍频现象时,该方法具有更优异的噪声免疫力,可直接用于对含噪信号的故障性质快速可靠识别;在伴随弱拍频现象时,方法仍能保持高度的有效性。大量仿真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多重分形去趋势法 多重分形 拍频振荡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 非线性放大器 故障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1.2 重合闸技术研究现状10-12
- 1.2.1 模型参数判据10-11
- 1.2.2 智能识别判据11
- 1.2.3 特征根判据11-12
- 1.2.4 拍频判据12
- 1.3 非线性理论在故障识别中的应用12-14
- 1.3.1 混沌理论13
- 1.3.2 孤立子理论13
- 1.3.3 小波分析13-14
- 1.3.4 非线性理论的发展趋势14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14-16
- 第2章 分形理论在故障模式识别中的应用16-27
- 2.1 引言16
- 2.2 分形维数16-18
- 2.3 雷击与短路故障的分形-时域差分识别方法18-26
- 2.3.1 雷电波及其特点19-20
- 2.3.2 直击雷和故障行波的特征分析20-23
- 2.3.3 分形-时域差分综合判据23-24
- 2.3.4 雷击与短路故障的仿真分析24-26
- 2.4 本章小结26-27
- 第3章 基于MFDFA的拍频判据27-38
- 3.1 引言27
- 3.2 多重分形趋势波形分析法27-28
- 3.3 拍频振荡的多重分形特性分析28-33
- 3.3.1 拍频振荡28-29
- 3.3.2 拍频振荡的多重分形参数29-30
- 3.3.3 故障条件对分形参数的影响30-32
- 3.3.4 噪声对分形参数的影响32-33
- 3.4 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拍频新判据33-34
- 3.5 仿真及实测数据验证34-37
- 3.5.1 仿真模型34-35
- 3.5.2 仿真结果分析35-36
- 3.5.3 实测数据分析36-37
- 3.6 本章小结37-38
- 第4章 基于FrFT域扩展Hurst指数的全拍频检测38-45
- 4.1 引言38
- 4.2 拍频振荡起振分析38-39
- 4.3 自适应FrFT域39-41
- 4.3.1 分数阶Fourier变换39-40
- 4.3.2 最优阶数40
- 4.3.3 峰值扫描法40-41
- 4.4 扩展Hurst指数41
- 4.5 仿真分析41-44
- 4.5.1 强拍频振荡41-42
- 4.5.2 弱拍频振荡42-44
- 4.6 本章小结44-45
- 结论45-47
- 参考文献47-5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51-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孝贤,张凤山;对分形参数施加随机性影响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年04期
2 王祥厚,李程远,李发文;爆破岩石破碎的分形演化[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孙燮华,范延军;关于Carotid-Kundalini函数的分形集[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王淑红;寸江峰;;分形地质学初探[J];山西建筑;2006年18期
5 朱丽华;徐锋;;克隆技术中的分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6 祝玉学;分形理论及其在矿业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矿业;1992年01期
7 谢和平;分形最新进展与力学中的分形[J];力学与实践;1993年02期
8 陈华豪;分形及其在林业和生态上的应用(之一)[J];林业资源管理;1993年05期
9 周孝宽;分形图象学的发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10 杨光;杨树红;程晓青;;随机分形及其在自然景物模拟中的应用[J];试验技术与试验机;1996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书赢;王海斗;徐滨士;康嘉杰;;分形表征涂层质量评价参数的研究现状[A];第十一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2 顾文锦;杨侃;;分形理论及其一些简单应用[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9年
3 张春华;李建桥;;基于分形理论的信鸽表面形貌研究[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郭宝峰;杨树元;;利用小波分解的分形内插图象编码方法[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5 贾艾晨;魏小鹏;韩国城;;适于图案造型设计的分形表达[A];中国图象图形科学技术新进展——第九届全国图象图形科技大会论文集[C];1998年
6 吴朝霞;陈少卿;余鹏;程敬之;;基于分形的骨肿瘤X光图像定量参数提取[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7 李艳中;;分形理论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创新性思考[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志新;刘莹;;准分子激光加工表面形貌分形参数表征研究[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9 李艳中;;分形理论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创新性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金安;谢和平;M.A.Kwasniewski;;岩石断裂表面的直接分形测量[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劲洪;基于分形理论的特殊聚能结构的建模与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乔威;工程技术中的几类分形行为与控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张合文;碳酸盐岩酸蚀蚓孔实验模拟及分形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5年
4 林秋达;基于分形理论的建筑形态生成[D];清华大学;2014年
5 邹明清;分形理论的若干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杜必强;振动故障远程诊断中的分形压缩及分形诊断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7 于万波;基于分形与迭代的图象特征表示[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张丽;分形生长的控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杨彦从;分形理论在视频监控图像编码与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10 董红召;行业型企业联盟及其分形网络协作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鹏程;基于分形理论的结合面接触特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代沛涵;分形图案在纺织纹样设计上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3 朱烨;分形理论及其在环境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4 刘伟健;分形表面电磁散射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徐如丹;基于分形理论的图像加密、检索和分类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希曼;基于分形理论的卫星状态异变特征提取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王鹏;基于分形理论的高架桥底部裂缝检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宋克歆;基于分形理论视野下的传统曲式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9 宁佳薇;基于分形理论的图形设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张文静;分形理论对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影响初探[D];东华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04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004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