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草制浆黑液结合WFGD法同时脱硫除汞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麦草制浆黑液结合WFGD法同时脱硫除汞性能研究
【摘要】:我国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且煤炭消费处于世界首位。在燃煤烟气SO2与Hg排放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本文利用麦草制浆黑液,结合现有的湿式烟气脱硫方法(WFGD),开展燃煤烟气中的SO2和Hg同时去除的研究,考察麦草制浆黑液的同时脱硫除汞性能,讨论黑液脱硫效率与除汞效率间的相互影响,分析黑液各主要成分脱硫除汞机理;同时考察黑液除汞的稳定性,即黑液中Hg的再释放研究,进一步分析黑液脱硫除汞机理。试验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黑液中的碱性物质,如Na OH、Na_2CO_3、Na_2S,可以有效吸收燃煤烟气中的SO2;溶液水解出的OH-可以与燃煤烟气中的Hg2+反应生成Hg(OH)2,继而分解成为Hg O沉淀,且Na_2S可与Hg2+反应生成稳定的Hg S沉淀,因此该类物质可以有效去除燃煤烟气中的Hg2+;溶液与Hg2+反应生成的沉淀物稳定性高,不易分解,不易被还原,因此该类物质的除汞效率几乎不受脱硫效率的影响,且除汞稳定性高。(2)黑液中的另一类物质如NaBr与NaCl,其溶液呈中性,对燃煤烟气中SO2的去除依赖于SO2在溶液中的溶解;溶液中的Br-与Cl-可与Hg SO_3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络合物Br Hg SO_3-和Cl Hg SO_3-,该种物质被还原出Hg0的速率远远低于Hg SO_3被还原的速率,且随着溶液浓度的增高,Br-和Cl-可以继续与溶液中的络合物反应,分别生成稳定性更高的Br2Hg SO_32-与Cl2Hg SO_32-,该类物质不可被还原,因此NaBr和NaCl可以有效的抑制Hg2+的还原,对Hg2+进行有效脱除;溶液除汞稳定性一般,且除汞稳定性与溶液浓度呈正比,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除汞稳定性越高。(3)还有一种物质如Na_2SO_4,其溶液呈中性,对烟气中SO2的去除同样依赖于SO2在溶液中的溶解;Na_2SO_4可与烟气中的Hg2+反应生成不溶于水、微溶于酸的Hg SO_4沉淀,因此Na_2SO_4对烟气中的Hg2+有一定去除效果;但由于Hg SO_4微溶于酸,当溶液吸收了一定量的SO2之后,溶液呈弱酸性,因此有少量Hg SO_4溶解,形成Hg2+,可以被溶液中的SO_32-还原,因此Na_2SO_4的脱硫效率对除汞效率有轻微抑制作用,且除汞稳定性一般。
【关键词】:黑液 脱硫 除汞 稳定性 再释放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73;X793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6
- 1 绪论16-32
- 1.1 课题来源16
- 1.2 选题背景16-19
- 1.3 选题意义19-20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20-30
- 1.5 研究内容与目标30-32
- 2 试验方案与试验材料32-40
- 2.1 技术路线32-33
- 2.2 试验装置33-35
- 2.3 试验试剂35-36
- 2.4 试验仪器36
- 2.5 测定方法36-40
- 3 黑液同时脱硫除汞性能研究40-61
- 3.1 引言40
- 3.2 氢氧化钠同时脱硫除汞性能研究40-43
- 3.3 溴化钠同时脱硫除汞性能研究43-47
- 3.4 碳酸钠同时脱硫除汞性能研究47-50
- 3.5 硫酸钠同时脱硫除汞性能研究50-53
- 3.6 硫化钠同时脱硫除汞性能研究53-56
- 3.7 氯化钠同时脱硫除汞性能研究56-59
- 3.8 本章小结59-61
- 4 黑液除汞稳定性研究61-71
- 4.1 引言61
- 4.2 氢氧化钠除汞稳定性61-62
- 4.3 溴化钠除汞稳定性62-64
- 4.4 碳酸钠除汞稳定性64-65
- 4.5 硫酸钠除汞稳定性65-67
- 4.6 硫化钠除汞稳定性67-68
- 4.7 氯化钠除汞稳定性68-69
- 4.8 本章小结69-71
- 5 结论与建议71-73
- 5.1 研究成果71-72
- 5.2 不足点与延续性研究建议72-73
- 参考文献73-78
- 作者简历78-80
- 学位论文数据集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漫丹;黑液蒸发技术的最新发展[J];国际造纸;2000年06期
2 王永伟;黑液的燃烧[J];国际造纸;2001年02期
3 程康华;黑液浓缩新技术研究进展[J];林产化工通讯;2003年05期
4 王双飞;农光再;;黑液气化研究进展及其工业化应用展望[J];中华纸业;2008年21期
5 陈树柏;陈玉坤;郭伟男;贾德民;;黑液的治理回收及其在胶粘剂中的应用[J];粘接;2008年07期
6 ;浆厂黑液气化的益处[J];国际造纸;2009年01期
7 R.S.Andrews;万立;;薄膜蒸发器蒸发黑液的可行性研究[J];国际造纸;1982年03期
8 John A. Karoly;万立;;采用高固形物黑液系统提高回收炉热效率[J];国际造纸;1982年07期
9 张如静;;黑液氧化装置的调查结果[J];国际造纸;1983年01期
10 D.T.Clay;李于熙;;黑液固形物颗粒的制备[J];国际造纸;198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双飞;农光再;;黑液气化研究进展及其工业化应用展望[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2 王双飞;农光再;;黑液气化研究进展及其工业化应用展望[A];节能减排与造纸工业技术创新——第十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11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刘福平;韩卿;;麦草碱黑液降粘技术的研究[A];中国造纸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朱炳生;;双螺旋挤浆机的研制成功、推动了黑液提取的技术进步[A];中国造纸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4年
5 张陶芸;;麦草浆黑液提取问题的思考[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焦统明;;采用双螺旋挤浆机提高黑液提取率[A];中国造纸学报2003年增刊——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林乔元;;麦草浆封闭筛选及黑液提取工艺和设备的优化组合[A];全国造纸行业节约用水与污水治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Eric J.Connor;林乔元;;回收制浆化学药品的新型黑液低温气化系统[A];2004中国造纸学会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仲棠;陈淑桃;;总结经验 再攀黑液综合利用技术新台阶[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10 林乔元;孙学成;刘漫丹;丁建平;郑燕生;;麦草浆洗筛及黑液提取工艺和设备的优化与组合[A];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八期)[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杭春燕邋高杰;黑液塘:黑在塘里痛在心上[N];中国环境报;2007年
2 顾宇辉 李玉芳 高杰 原二军;高邮人清除百万立方“黑液塘”[N];中国环境报;2009年
3 李禾;新技术让造纸业告别“黑液”[N];中国绿色时报;2014年
4 刘久凤邋韩粉琴 刘世领;高邮:勒紧裤带投三千万整治黑液塘[N];新华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胡俭;五千万治理“黑液塘”[N];扬州日报;2009年
6 高鲍 刘世领;当年“制污者” 今日“治污人”[N];新华日报;2009年
7 李近远;藏不住的排污口[N];甘肃日报;2004年
8 本组春灌机械技术稿件均由赫连军同志提供;刘长如研究成功无黑液排放无蒸煮药物浸泡麦草制浆新工艺[N];山东科技报;2003年
9 李近远;绿苇下的黑水[N];甘肃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唐爱平;“沅纸”制服制浆黑液[N];湖南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许生;甘蔗渣黑液热解及气化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2 王宏勋;白腐菌生物处理草浆碱法蒸煮黑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贾原媛;三相循环流化床麦草浆黑液蒸发器防、除垢和强化传热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郭大亮;麦草碱法制浆黑液热解气化特性与产物形成规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孙守亮;草浆黑液超滤—动态磁吸附处理技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8年
6 熊征;褐腐真菌生物酸析资源化处理造纸蒸煮黑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赵莹;NSSC浆黑液的热解和燃烧特性及在流化床中碱回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乔维川;嗜黑液菌的生物反应特性及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效其;添加造纸黑液/改性后黑液对水煤浆性能的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2 张芸;草浆黑液流化床燃烧中氯和钾的排放特性及湿法除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范军;芦苇浆黑液热解反应动力学及流化床热解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刘宇阳;碱回收锅炉黑液雾化冷态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张建新;黑液燃烧过程建模及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泽;麦草制浆黑液去除燃煤烟气汞的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温建宇;非木材原料碱法蒸煮黑液甲醇产生量与产生机理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4年
8 宋友悦;阔叶木蒸煮黑液中木素溶解性能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9 水胜雯;稻草秸秆预处理黑液中的木质素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10 宁宇震;自苛化协同留/除硅工艺及机理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08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008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