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TCSC和SVC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09 12:06

  本文关键词:基于TCSC和SVC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交通大学》 2012年

基于TCSC和SVC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研究

王敏  

【摘要】:输电线路中使用串联电容补偿,可减少输电损耗,增加传输容量,提升经济效益。而当采用了串补的输电系统中的汽轮发电机组受到扰动时,就会因机网耦合而彼此互激,发生次同步谐振。大功率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大大推进了柔性输电的进步,FACTS设备在电力系统各方面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抑制次同步振荡上也不例外 本文首先介绍了次同步振荡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对汽轮发电机轴系的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SSDC一般设计思路和本文中所采用的设计过程。然后分别研究了采用TCSC和SVC抑制次同步振荡。 针对TCSC常规控制无法阻尼系统次同步振荡的问题,分别采用分模态控制方法和改进模态控制方法在TCSC开环控制上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基于IEEE次同步第一测试模型进行了电气阻尼分析和时域仿真分析,而且考虑了TCSC安装位置的影响。而对电力系统中常用TCSC配合固定电容进行补偿的问题,对二者不同配比设计控制器,并分析了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之后的电气阻尼。PSCAD/EMTDC中的暂态仿真验证了电气阻尼分析的结果。 SVC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SVC的开环控制和闭环自动电压调节无法有效阻尼系统次同步振荡,因而文中基于分模态控制方法设计了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分析了SVC开环控制上附加该控制器之后的电气阻尼,并研究了将所设计的SVC移动到其他位置和容量变化时的电气阻尼,最后采用时域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次同步阻尼控制器的有效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M76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翔;徐政;张静;;TCSC次同步谐振附加阻尼控制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2期

2 庞亚东;白秀娟;;基于SVC抑制次同步谐振的应用研究[J];电气应用;2010年17期

3 吕世荣,刘晓鹏,郭强,夏道止;TCSC对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机理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06期

4 曹路,陈珩;可控串联补偿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机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04期

5 刘敏;周孝信;田芳;;采用主备方式的TCSC次同步振荡附加阻尼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1期

6 康海燕;王西田;;TCSC次同步频率阻抗特性及其抑制SSR的参数设计[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8年05期

7 蒋平;栗楠;;PSS和SVC联合抑制次同步振荡[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年07期

8 汤凡;刘天琪;李兴源;;电力系统稳定器及附加励磁阻尼控制器对次同步谐振的影响[J];电网技术;2010年08期

9 刘敏;周孝信;田芳;朱旭凯;;抑制次同步振荡的可控串补附加阻尼控制[J];电网技术;2010年10期

10 张帆,徐政;TCSC对发电机组次同步谐振阻尼特性影响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帆;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次同步振荡的特征值分析与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茂迁;;交直流输电系统交互影响特性分析[J];安徽电力;2012年01期

2 王晨宇;;鞍山柔性输配电及冶金自动化装备产业基地发展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李凤婷;晁勤;;风速变化的并网型风电场故障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4 杨罡;刘明光;屈志坚;;基于MPC算法的电力系统负荷频率控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5 陈诚;;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谐波电流检测法原理及内在联系探究[J];兵工自动化;2008年08期

6 刘华东;郭育华;王卫安;谭胜武;;一种混合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及其应用[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8年02期

7 刘燕;康积涛;秦浩庭;;应用STATCOM改善发电机轴系扭矩的研究[J];大功率变流技术;2008年06期

8 蒋家久;;TCR型SVC相控电抗器参数选择[J];大功率变流技术;2009年04期

9 荣芳;;配电网动态无功补偿技术及其控制策略[J];变频器世界;2009年06期

10 毕治军;;静止同步补偿器新型控制方法的研究[J];变频器世界;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妙平;年晓红;;关联电力大系统的非线性分散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胡伟;侯佑华;徐飞;于骥;;电力系统发电厂联络变压器的降损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姜放;王志强;李国锋;;三相线电流平衡化补偿方法[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吴水军;陈晶;刘明群;杨滔;杨杨;;励磁系统调差环节对系统阻尼的影响机理和仿真分析[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0年

5 王正风;白涧;;发电机无功功率与电力系统稳定运行[A];第四届安徽科技论坛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分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王正风;黄太贵;;发电机无功功率与机端电压对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分析[A];第十六届(2008年)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鹏;;复杂系统临界电压的实用计算法[A];2003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分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贾宁;常鲜戎;;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DTS)继电保护模块的开发[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姚涛;石晶;唐跃进;李敬东;;SMES和调速器的协调控制[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叶红权;林涛;;改进Prony算法在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中南七省(区)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撖奥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故障特性与保护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仲悟之;受端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机理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钱峰;典型FACTS装置在电网中接入点、容量及类型选择方法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9年

4 汪隆君;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可靠性基础理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璞;多直流馈入受端交流电网继电保护动作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罗珂;基于输出预测和LMI方法的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施希;大型压水堆核电站接入电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段志远;计及信号传输时延的电力系统阻尼控制器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胡笳;系统扰动条件下同步发电机运行行为的时步有限元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10 苏玲;微网控制及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与能量管理策略[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远松;基于混合补偿的高效模糊无功补偿控制器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张丛辉;船舶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稳定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张玉佳;特高压交直流系统相互作用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徐滨海;船舶电力仿真系统建模及拓扑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林媛媛;基于模糊PI控制器的STATCOM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6 周志飞;考虑风速随机性的风电场电压相关问题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彩玲;改进PSO算法在综合负荷建模中的应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周葛城;基于Prony算法SCADA系统动态信息的压缩传输[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陶琼;基于电压水平约束的负荷安全域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汤伟;基于MATLAB的PSS的参数计算与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彦华,李琥,施围;可控串补等值阻抗的计算方法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3年01期

2 刘黎明;康勇;陈坚;朱鹏程;;SSSC建模、控制策略及性能[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9期

3 蒋平;王贯义;;抑制次同步谐振的并联结构PSS参数优化[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10期

4 徐政;可控串补的可控范围及串容与电抗关系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1998年03期

5 汤世平;马仁明;杨起;;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及其线性励磁控制[J];哈尔滨电工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6 徐政;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稳态特性分析[J];电力电子技术;1998年02期

7 陈陈;;多变量频域法分析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J];电力系统自动化;1989年05期

8 吕世荣,刘晓鹏,郭强,夏道止;TCSC对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机理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06期

9 李岩松,郭家骥,刘君;UPFC暂态数学模型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21期

10 曹路,陈珩;可控串联补偿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机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芳;含晶闸管元件的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1年

2 周长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朱鹏程;用于UPFC的串、并联双变流器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赵洋;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控制策略及抑制次同步谐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伟程;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罕默德·阿登姆,范瑜,朱明春;交流传动系统串联补偿和并联补偿的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2年04期

2 王娟;吉晏平;;FACTS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0期

3 曹路,李海峰,陈珩,戴先中,何丹,张腾;用于TCSC阻抗控制的变参数PID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24期

4 卫志农,毛玲,何桦;TCSC对平行双回线上方向继电器的影响[J];电网技术;2002年09期

5 高明,王洪波,郑忠安,李占清;具有电阻的TCSC阻抗特性[J];基础自动化;2002年01期

6 孔永科,王增平,刘青,贺润明;TCSC对故障分量距离保护的影响[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5年01期

7 孔永科,王增平,刘青,吴烽,彭谦;TCSC与FSC对线路保护影响的对比分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年04期

8 田杰;TCSC的稳态及暂态仿真[J];浙江电力;1997年01期

9 刘大鹏,唐国庆,雷宪章,陈珩;选择最佳TCSC安装地点提高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05期

10 葛俊,童陆园,耿俊成;基于电容电压同步信号的TCSC阻抗阶跃特性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玥;孔晓民;潘雄;师瑞峰;;风电接入系统中TCSC的优化作用[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吴英俊;汤奕;李扬;;TCSC抑制交直流并列运行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马晓琴;王剑;张大威;;SVC系统的应用及分析[A];2010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4 丁仁杰;曹政;樊淼;;平衡单相负荷的补偿容量优化控制的SVC控制系统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陈运珍;;节能降耗与功能安全是水工业建设的两大主题——兼谈荣信公司HVC和SVC装置的几个亮点茼介[A];2009水业高级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程汉湘;刘建;吴春芳;朱约章;;FAGTS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第十五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胡云;梁小冰;莫丽琼;覃亮;史建立;;基于RTDS的超高压串联补偿线路潜供电流的仿真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刘峻;何世恩;王维洲;;可控串补设备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A];2006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彭夕岚;王维洲;;可控串补装置(TCSC)的运行和维护技术[A];第八届全国电技术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康明才;欧习洋;;基于TCT的新型可控串联补偿研究[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首席记者 刘作明;[N];鞍山日报 ;2009年

2 实习记者 高文婧;[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淑梅;[N];机电商报;2009年

4 焦丽芳 李杰;[N];中国电力报;2009年

5 李海涛 王峰 彭海燕;[N];国家电网报;2010年

6 通讯员 刘亚鹏;[N];人民铁道;2009年

7 本报记者 马智;[N];证券时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孙颖 徐丽艳;[N];中国企业报;2010年

9 李跃 解鸿斌;[N];国家电网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张彤;[N];网络世界;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ohammed Osman Hassan Mohammed Zain;[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敏;可控串补的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孙海顺;可控串联补偿装置(TCSC)运行特性分析及实验装置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葛廷友;高压配电网无功补偿控制策略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5 任艳杰;高压配电网无功串补技术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6 田芳;含晶闸管元件的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1年

7 郑翔;次同步振荡抑制装置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史蒂文(Oodo Ogidi Stephen);协调分布式无功补偿控制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安宁;基于相分量法的电力系统故障计算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黄柳强;灵活交流输电设备间交互及协调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敏;基于TCSC和SVC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郝鑫杰;多SVC斜率优化和双TCR型TCSC稳态阻抗特性仿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3 安玉红;可控串联补偿(TCSC)对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4 李冰;TCSC抑制次同步振荡的策略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5 杨霞;TCSC技术在湖南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赵杰;TCSC在无功补偿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邹德旭;TCSC对远距离输电动态稳定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8 徐宏;配电网可控串补装置控制系统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9 李文斐;TCSC对区域电网电压支撑作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10 渠秋会;基于SVC抑制次同步振荡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TCSC和SVC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2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12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f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