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业务评价及安全防护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30 08:14

  本文关键词: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业务评价及安全防护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配用电通信网 业务质量评价 智能配用电设备 访问控制协议


【摘要】:智能电网是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必然趋势,它能够高度融合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实现电力用户与电网的信息智能交互。智能配用电网是智能电网运行的关键环节,而配用电通信网则是配用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供电可靠性、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优质服务用户的基础。因此,要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必须要在分析配用电通信网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对配用电通信网的建设。首先,本文在构建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网络架构的基础上,对骨干传输网和接入网采用的关键通信技术进行了分析。详细研究了配用电通信网现有业务及新型业务的需求,并从应用层、网络层、终端设备层分析了配用电通信网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为接下来要进行的配用电网络业务质量评价及网络安全防护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针对配用电通信网业务服务质量评价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两种业务质量评价算法。针对传统业务Qos算法难以提取优势和劣势指标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雷达图的业务QoS评价算法,该算法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去除业务原始指标间的冗余性,构建基于雷达图的业务质量评价模型,根据雷达图可直观的筛选出对业务QoS影响程度较大的指标,为更好的通过优化路由、改善网络结构及业务拓扑等方法来提高网络整体的业务质量水平提供了依据。为满足配用电通信网业务质量评价的实时性与大批量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决策双平面(Double Decision Hyperplanes, DDH)决策图的业务Qos评价算法,该算法从网络现行状况中提取已知QoS等级的业务特征作为机器学习的学习集,逐层自动构建决策超平面形成决策图,具有很强的自适应性,可更好的实现业务QoS的动态实时评价。最后,为解决RFID系统应用于智能配用电系统设备全过程管理方面的所面临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智能配用电设备的访问控制协议。协议分为设备身份认证和设备信息访问控制两个阶段,为满足实际设备信息采集与设备维护需要,在设备信息访问阶段,将识别器对智能配用电设备信息的操作权限融入协议中,可防止合法识别器非法访问攻击,实现识别器有权限的对配用电设备信息进行操作,从设备层面提高配用电通信网络的安全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守珍;高速公路通信网的传输与接入技术[J];山东交通科技;2002年02期

2 ;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系统与通信网[J];电子科技文摘;2006年04期

3 张海勇;未来高技术战争海上联合编队通信网的保密措施[J];舰船电子工程;2000年03期

4 熊国炎;浅议长江通信网的发展方向[J];中国水运;2001年10期

5 肖闽进;通信网流量分配的马氏决策及策略改善迭代计算[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王巍;发展骨干通信网 服务水利信息化[J];北京水利;2002年02期

7 李秉武,任崇;辽宁省水利通信网的建设和运行管理[J];东北水利水电;2003年06期

8 张淼,宋元胜;水利通信网络建设与水利信息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06期

9 赵建芳;郑合锋;;浅析联合作战民用通信网动员[J];国防技术基础;2005年12期

10 高春平;张峰;;浅谈辽宁水利通信网的发展策略[J];吉林水利;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靖;程时端;;通信网仿真:目的、方法与工具[A];'9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2 刘锡荟;王海燕;;通信网的模糊随机分析[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3 刘斌;;浅析通信网和信息的安全[A];四川省通信学会二零零四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4年

4 李乐民;;惠及下一代的通信网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唐克;黄义;张鹏;;军用通信网的仿真与评估[A];'2002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论文集(第四卷)[C];2002年

6 刘衍斐;李晖;罗群;;基于分层模型的通信网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宋曙春;;黄河专用信息通信网的业务融合[A];河南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黄萍;史正祥;李红平;刘成芳;;构筑信息时代通信网的安全保密屏障[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刘国军;李建岐;黄毕尧;王智慧;王楠;徐鑫;;农村电网通信网技术研究与应用[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张毅;赖仪一;姚富强;;抗干扰通信网的可靠性分析[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高浩荣;韩国加强对信息通信网管理[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2 记者 张剑雯;我省新农村农电通信网改造工程竣工[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3 记者 刘越;建设信息通信网覆盖各领域[N];人民邮电;2001年

4 记者程胜;深圳证券地面 通信网基本建成[N];中国证券报;2003年

5 代小龙;【河南公司】 坚强的信息平台保证通信网安全[N];国家电网报;2012年

6 张春恒;乌鲁木齐电信积极优化校园通信网[N];人民邮电;2008年

7 ;组建光网络的合理途径[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8 陈重 赵一岩 记者 阎鸿源;联通移动通信网遍布龙江[N];黑龙江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依靠改造工程平台 提升通信管理水平[N];忻州日报;2008年

10 解学明 侯毅刚;我国信息通信网技术跨入世界先进[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龚钢军;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4年

2 卢加元;江苏农信社通信网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3 喻鹏;无线通信网的节能管理机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子锴;省域通信网可靠性与经济效益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岳璐;基于卫星的移动通信网云仿真调度技术的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3 胡启盟;XX供电局通信网运行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4 唐志军;基于标识承载的车路协同无线综合接入通信网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翟慧鹏;配电通信网接入层EPON系统设计与仿真[D];郑州大学;2016年

6 石琦玉;城市轨道交通综合通信网的规划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7 李荣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业务评价及安全防护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8 江华;配用电通信网统一建设模式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9 杨华为;宽带无线县域配电通信网设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10 李凡;通信网工作可靠性的综合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38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238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7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