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无线供电装置研制
本文关键词:人工心脏无线供电装置研制
更多相关文章: 无线电能传输(WPT) 人工心脏 稳压输出 效率优化
【摘要】: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技术凭借其灵活、方便、干净等优点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与其他领域的结合更是推动了电源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灵活的供电方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引入,促进了植入式医疗电子设备的发展。本文围绕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医疗植入设备中的应用展开研究,设计小功率医疗植入设备的无线供电装置,完成能量由体外向体内的无线传输,体内外信号的无线双向传输,并对所设计系统进行分析,在满足输出稳压的情况下并保证小功率能量传输系统的效率,对整个系统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推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植入式医疗设备实际应用中的发展。围绕人工心脏无线供电装置的研制,本文介绍了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结构,着重进行了需求分析,并提出性能指标。从能量的单向传输及信号的双向传输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人工心脏无线供电装置的功能模块电路的设计方法。将系统电路按功能模块划分,进行系统偏移及效率分析,得出人工心脏无线供电装置拾取电压与谐振频率、互感的关系以及建立系统效率模型,找出影响系统整体效率的主要因素。并依据系统稳压和损耗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系统优化方案,采用原边控制器控制系统输出电压的方式,省去副边DC-DC稳压环节,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整体效率。分别建立了人工心脏无线供电装置能量传输与信号传输Simulink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案可行性,并依据系统设计要求和仿真结果,搭建实验验证电路,实验结果表明了人工心脏无线供电装置及系统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18.11;TM7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卫力;费峻涛;肖建康;范新南;;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及应用前景[J];电气技术;2010年07期
2 李松;;中压电能传输系统在大型桥梁上的运用[J];山西建筑;2010年25期
3 贾楠;;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在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31期
4 黄学良;谭林林;陈中;强浩;周亚龙;王维;曹伟杰;;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与应用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10期
5 王敏星;李大伟;;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及研究方向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年06期
6 武瑛,严陆光,黄常纲,徐善纲;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性能分析[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4期
7 霍沛威 ,詹万强;中压电能传输与低压供电[J];广东科技;2004年05期
8 武瑛,严陆光,徐善纲;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9 王平楠;唐厚君;;基于非接触电能传输电路的技术分析[J];微处理机;2006年03期
10 孙跃;卓勇;苏玉刚;王智慧;唐春森;;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拾取机构方向性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跃;;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及其最新进展[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2 黄学良;;充满机遇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3 李聃;;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4 杨庆新;;无线电能传输研究的主要工作及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5 苏玉刚;;齐心协力促进无线电能传输科学与技术的发展[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6 张超;闫卓;杨庆新;陈海燕;;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可分离变压器耦合性能研究[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茂春;王进华;石亚伟;;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贾俊林;李时杰;;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A];第11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时杰;贾俊林;孟庆龙;贺振国;;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韩腾;卓放;刘涛;王兆安;;采用非接触方式实现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建强 光明网记者 朱斌;天津工大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开创高铁列车供电新模式[N];光明日报;2014年
2 张国圣;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获突破[N];光明日报;2007年
3 ;无线电能传输灯泡诞生[N];消费日报;2007年
4 记者 左永刚;非接触电能传输研究获多项自主创新成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5 记者 刘垠;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应用前景看好[N];大众科技报;2011年
6 李承承;无线电能传输领域专利技术发展趋势分析[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胡茗皓;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突破 高铁无线供电成为可能[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年
8 记者王华楠;“无线供电”梦想成真[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9 王艳红;“隔空”点灯,无线输电终结插座?[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记者 张亦筑 匡丽娜;我市与两所澳新知名大学“联姻”[N];重庆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忠远;智能电网中电能传输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监督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陶国彬;非接触电能传输关键应用技术问题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张献;基于电磁—机械同步共振的无线电能传输与转换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4 王智慧;基于包络线调制的非接触电能传输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李泽松;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周诗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能量建模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12年
7 李阳;大功率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方法与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8 夏晨阳;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能效特性的分析与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杨芳勋;基于ICPT的无线电能传输网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张旭;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勋范;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杜凯召;自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与优化[D];河北大学;2015年
3 童文懿;无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效率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王静;双负载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参数设计与频率控制[D];郑州大学;2015年
5 李晓芳;井下电磁阀的非接触式控制系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洋;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与信息同步传输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乔晓薇;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场强度三维测量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侯向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磁机构耦合程度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9 薛慧;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建模与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10 宁峰;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电能传输多方向性传输线圈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38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238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