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的三相Boost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本文关键词: 光伏逆变器 Boost型 三相 分区SPWM控制 中心抽头储能电感 出处:《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提出一种新颖的三相Boost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并对其拓扑、双环改进型分区SPWM控制策略、低频模态、储能开关关断电压尖峰抑制、高频开关过程、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关键电路参数设计准则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获得了重要结论。其拓扑是由输入滤波电容、中心抽头储能电感、三相逆变桥、三相输出滤波器级联构成,且在储能电感中心抽头与输入源负端间接有储能开关;其控制策略是对三相电网电压进行60°分区,以确保每个开关周期均满足Boost型变换器的工作机理。设计并研制了3kW 96VDC/380V 50Hz 3φAC逆变器,实验结果表明,这类逆变器具有升压比大、功率密度高、变换效率高、储能电感和输出滤波器小、并网电流质量高等优良性能,在单级三相低压并网逆变场合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Abstract]:A novel three-phase Boost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 is proposed, and its topology, dual-loop modified SPWM control strategy, low-frequency mode, switching off voltage peak suppression and high-frequency switching proces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principle and the design criterion of key circuit parameters for photovoltaic cell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in depth, and some important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The topology is composed of input filter capacitance, center tap energy storage inductor, three-phase inverter bridge, etc. The three-phase output filter is composed of cascaded three-phase output filters, and there is an indirect energy storage switch between the center tap of the energy storage inductor and the negative end of the input source, and the control strategy is to divide the voltage of the three-phase power network by 60 掳. The 3kW 96VDC / 380V50Hz 3 蠁 AC inverter i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to ensure that each switching cycle meet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Boost convert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verter has a high boost ratio, a high power density and a high conversion efficiency. The energy storage inductance and output filter are small and the quality of grid-connected current is high. It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single-stage three-phase low-voltage grid-connected inverter.
【作者单位】: 福建省新能源发电与电能变换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537001)~~
【分类号】:TM464;TM6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任春光;李慧蓬;秦文萍;杨宇;韩肖清;;三相PWM整流器中灾难性分岔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13期
2 佘阳阳;姜卫东;阚超豪;李王敏;吴志清;;不对称电网下背靠背系统前端整流器的优化控制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09期
3 王逸超;罗安;金国彬;吕志鹏;;单相LCL型并网逆变器新型谐波阻尼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33期
4 王挺;汤雨;付东进;何耀华;;一种耦合电感高增益双管升压变换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09期
5 曹晓冬;谭国俊;王从刚;李浩;;三相PWM整流器模型预测虚拟电压矢量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18期
6 王挺;汤雨;何耀华;付东进;;多单元开关电感/开关电容有源网络变换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7 杨勇;朱彬彬;赵方平;陶雪慧;曹丰文;;一种电流预测控制的自适应变步长最大功率跟踪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8 唐骐;王久和;胡经纬;;三态Boost型DC/DC变换器的无源控制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晓阳;于海生;;基于异步电机四象限运行系统的滑模与反步控制[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7年02期
2 王涛;吴黎明;张晓;;三相电压型脉宽调制整流器定频模型预测控制[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7年05期
3 陈晓晓;程蓓;史丽萍;;有源电力滤波器定频模型预测电流控制[J];电力电子技术;2017年04期
4 外力江·孜比布拉;李永东;程志江;;基于模式切换的直驱式风力发电机最大功率跟踪控制[J];电测与仪表;2017年04期
5 郭利辉;张元敏;李永辉;张巧展;;三相电压型PWM变流器交流侧LCL滤波器的有源阻尼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年04期
6 程小舟;孙彦景;李志新;张辉;许金萍;;矿用大功率装备全数字变频调速节能设备研发[J];金属矿山;2017年02期
7 沈赋;尹斌;孙维广;;基于单神经元自适应PID的光伏发电MPPT[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7年02期
8 王紫钰;张玮亚;张可可;袁丁;;灵活发电分布式电源的通用建模及控制技术研究概述[J];电气技术;2017年01期
9 齐昕;付永星;周晓敏;周珂;马祥华;;基于双边界圆限定策略的感应电机预测控制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10 甘世红;褚建新;顾伟;陈泰山;;基于LCL滤波器的船舶轴带发电机PWM整流器[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经纬;王久和;唐骐;;基于EL模型的Cuk变换器无源控制器[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2 钟炎平;陈耀军;吴胜华;;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稳定性研究[J];电气自动化;2013年02期
3 陈娟;何英杰;王新宇;刘进军;;三电平空间矢量与载波调制策略统一理论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09期
4 沈坤;章兢;王坚;张宇;;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无互连线预测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5 吴云亚;谢少军;阚加荣;过亮;;逆变器侧电流反馈的LCL并网逆变器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6 罗全明;闫欢;支树播;邹灿;周雒维;;一种交错控制高增益ZCT Boost变换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12期
7 席裕庚;李德伟;林姝;;模型预测控制——现状与挑战[J];自动化学报;2013年03期
8 沈坤;章兢;王坚;;一种多步预测的变流器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33期
9 王久和;;基于EL模型的Boost型DC/DC变换器无源控制器[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胡雪峰;韦徵;陈轶涵;龚春英;章家岩;;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路平;风电·光电中的逆变器选择[J];太阳能;2003年05期
2 蒋路平;;风光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的选择[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5年03期
3 盛立健;张先飞;郑建勇;;Z源逆变器的研究[J];江苏电器;2008年02期
4 丁成伟;高鹤;赵吉利;;一种实用的车载逆变器的设计[J];今日电子;2008年03期
5 ;凯翔专业为逆变器检测提供解决方案——逆变器负载柜[J];电源技术应用;2009年05期
6 刘耀宏;;逆变器[J];信息系统工程;2010年05期
7 ;您的光伏逆变器还没检测?凯翔来给您支招![J];电源技术应用;2010年11期
8 张艺东;;SPWM逆变器调制方式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年05期
9 张杨俊;王大伟;闫民华;詹景君;;Z源逆变器[J];电源世界;2011年04期
10 郝丽娟;;全球市场准入并网光伏逆变器研讨会在苏召开[J];认证技术;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牟必骏;;关于辊道电机逆变器容量的计算和选型[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明正峰;钟彦儒;;用于电机驱动的谐振极ZVT-PWM逆变器功耗及效率分析[A];第11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郭荥祥;巩瑞春;袁红霞;;单相SPWM逆变器重复控制技术的仿真研究[A];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于海龙;刘锋;;一种新型便携式逆变器的分析与设计[A];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郭荣祥;巩瑞春;袁红霞;;单相SPWM逆变器重复控制技术的仿真研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于海龙;刘锋;;一种新型便携式逆变器的分析与设计[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肖岚;;逆变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平台的开发[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李德华;余望;张志远;余敬东;;一种新型控制方法在单相逆变器中的应用[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新能源开发与电力电子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奇;黄文新;胡育文;钱海;;应用于异步起动机的新型L-源逆变器[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张超华;汤雨;谢少军;;改进Z源逆变器设计[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涂露芳;北京大型光伏逆变器基地奠基[N];北京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子瑞;逆变器行业逆市扩张[N];中国能源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徐建华;光伏逆变器:“寒冬”中逆势而上[N];中国质量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徐恒;国产逆变器:市场好竞争力弱[N];中国电子报;2012年
5 张志辉;致力于提供高性能的光伏逆变器[N];中国能源报;2012年
6 CUBN 记者 周洪博;光伏逆变器或提振光伏产业[N];中国联合商报;2012年
7 广东 付兵彭;简易方波12V转220V交流逆变器电路图[N];电子报;2012年
8 王辉;2012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将破70亿美元[N];中国能源报;2012年
9 浙江 吴建龙;简易逆变器的制作[N];电子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朱怡;逆变器制造商转向电站开发[N];中国电力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方平;光伏并网逆变器关键问题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2 杜成瑞;零电压软开关三相并网逆变器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蔡春伟;串联型高增益Z源逆变器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丁凯;混合多电平逆变器拓扑及其市制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庄凯;输入串联输出并联逆变器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6 陈金平;多电平直流环节逆变器新型拓扑与调制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7 范功诚;混合动力电动车中高性能Z源逆变器控制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单庆晓;级联型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9 裴雪军;PWM逆变器传导电磁干扰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佟为明;PWM逆变器特定消谐式谐波抑制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宝珍;基于Quasi-Z源逆变器的光伏并网/储能组合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郝鑫;并网微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唐鲲;基于太阳能发电的UPS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姚乐乐;光伏逆变器的并网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5 杜弯;三相T型三电平光伏逆变器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6 马瑜冰;地铁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方案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王思;Z源逆变器拓扑及控制方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李小涛;E公司光伏逆变器产品失败案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张路;容错型三相四开关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阮永宝;基于PLC的微型逆变器智能光伏并网系统及PLC信道特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96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496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