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消除过渡电阻影响的单相接地距离保护研究
本文选题:距离保护 切入点:过渡电阻 出处:《电网技术》201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过渡电阻使距离保护稳态超越或欠范围拒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距离保护方案并深入分析了其可行性。首先,利用电压电流相量几何特性建立相似三角形,并据此构建故障距离百分比求解方程以消除过渡电阻的影响;其次,基于保护安装处负序测量电流与故障点电压相位关系,简化上述方程以解析求解故障距离。该方案仅利用单端电气量信息即可精确定位故障位置,可有效解决过渡电阻引起的距离保护拒动或超越的问题,PSCAD/EMTDC平台上的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靠性。
[Abstract]:A novel range protection scheme is proposed and its feasibility is analyzed. Firstly, a similar triangl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voltage and current phasor. The fault distance percentage equation is constructed to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nsition resistance. Secondly, the pha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rrent and the fault voltage is measured based on the negative sequence of the protection installation. The above equation is simplified to solve the fault distance analytically. It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distance protection rejection or overstepping caused by transition resistanc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n PSCAD / EMTDC platform verif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cheme.
【作者单位】: 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先进输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2AA050401)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SGRI-DL-71-12-005)~~
【分类号】:TM7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权锐;计算机距离保护测量误差分析[J];四川电力技术;2001年04期
2 宫士宽,彭丽静,张佳稷;供电线路的距离保护[J];煤炭技术;2005年06期
3 王海涛,李福龙;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5年23期
4 赵宇红;苏泽光;高飞燕;;智能式距离保护[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6年03期
5 王海涛;李福龙;;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的探讨[J];化工之友;2007年03期
6 薛天来;潘海涛;冯艳秋;;一种新型距离保护原理[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S1期
7 陈志鹏;边述;;基于供电线路的距离保护问题分析[J];科技风;2010年15期
8 杨帆;王攀;王洪涛;;距离保护在应用过程中的特殊问题探析[J];机电信息;2012年06期
9 蒙定中;距离保护的几个问题——1959至1973年220千伏线路距离保护的初步运行分析[J];继电器;1975年01期
10 施怀瑾;彭志炜;;数字式距离保护的程序和研究[J];贵州工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天来;潘海涛;;一种新型距离保护原理[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36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郑强;黄松清;;电力系统距离保护的新型算法[A];第十五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宋国兵;刘林林;袁晓辉;索南加乐;;基于参数识别的长线距离保护的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4 赵向辉;刘海淳;;分相式距离保护与通信复接接口设计问题分析[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侯慧;游大海;尹项根;陈卫;徐天奇;;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及应用[A];2006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东峰;孙志媛;凌洪政;梁小冰;;串补线路距离保护全数字仿真[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刘昭;高兆丽;王强;;一种消除过渡电阻的微机保护新算法[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康小宁;赵选宗;索南加乐;刘志良;谈树峰;张军民;;短线路的相间自适应距离保护[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9 陈福锋;钱国明;;线路距离保护作为变压器后备的定值整定[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周琴;段建东;;利用数学形态学的双端暂态距离保护[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振威;基于故障初始角与过渡电阻的线路母线暂态保护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2 谷松林;基于关联域的距离保护防连锁跳闸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怡君;人工神经网络在距离继电器保护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卢婷;GIC的等效建模及其对交流电网距离保护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马伟;新型自适应区域保护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孙守文;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高压配电网距离保护的影响及对策[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祝高乐;含并联补偿元件的线路距离保护测量阻抗算法及校核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贺健;平行双回线单相接地故障距离保护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4年
7 程秋涛;基于双端电气量距离保护耐受过渡电阻性能改善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8 韩军强;交直流电力系统中重合时序对距离保护动作特性的影响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9 刘金平;含多直流送出交流电网故障特性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10 闫新;基于广域信息的振荡识别方案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本文编号:1610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610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