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棒-板空气间隙击穿电压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18-03-31 09:47

  本文选题:棒-板空气间隙 切入点:极不均匀电场 出处:《电工技术学报》2017年19期


【摘要】: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与放电起始前的电场分布特征存在多维非线性关系。为了实现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预测,以电场特征集作为输入,以间隙在加载电压下是否击穿作为输出,采用支持向量分类机建立击穿电压预测模型。针对极不均匀电场空气间隙的击穿特性受电晕影响的问题,提出两种修正方法:通过增加受电晕影响的训练样本数据,提高预测模型的泛化性能;或基于"电晕云"的思想进行二次电场计算及特征量提取,对预测模型的输入特征进行修正。采用修正后的模型对极不均匀电场下棒-板间隙的工频击穿电压及棒-板长空气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电压进行预测,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该方法有利于减少试验次数,降低试验成本。
[Abstract]:In order to predict the breakdown voltage of air gap, the electric field characteristic set is taken as input, and whether the gap is broken under the loading voltage is taken as output,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breakdown voltage of air gap, there is a multidimensional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eakdown voltage of air gap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field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discharge. The breakdown voltage predic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support vector classifier.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breakdown characteristics of air gap in extremely uneven electric field are affected by corona, two correction methods are proposed: by increasing the training sample data affected by corona. To improve the generaliz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prediction model, or to calculate the secondary electric field and extract the characteristic quantity based on the idea of "corona cloud", The inpu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diction model are modified. The modified model is used to predict the power frequency breakdown voltage of the rod-plate gap and the operating impulse discharge voltage of the rod-plate long air gap under extremely inhomogeneous electric field. The predicted value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 and this method is helpful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experiments and reduce the cost of the test.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M602354)
【分类号】:TM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秋明;刘立灿;张卫;;小间隙放电的机理及预防[J];冶金动力;2006年03期

2 纪新元;;±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空气间隙选择[J];吉林电力;2007年04期

3 孙昭英;丁玉剑;廖蔚明;宿志一;李庆峰;;青藏直流联网工程空气间隙的海拔校正[J];电网技术;2010年05期

4 袁耀;蒋兴良;杜勇;马建国;孙才新;;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棒-板短空气间隙在淋雨条件下的交流放电电压[J];高电压技术;2012年01期

5 蒋兴良;袁耀;杜勇;马建国;毕茂强;;棒-板短空气间隙淋雨交流放电特性及电压校正[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12期

6 庄志伟;朱文卫;;广东500kV同塔四回线路空气间隙选择研究[J];广东电力;2013年02期

7 徐礼贤;干字塔绕跳线空气间隙台风下放电初析[J];华东电力;1991年03期

8 程德蓉;刘启俊;;发电机空气间隙对横差电流的影响[J];四川电力技术;2010年06期

9 蒋兴良;奚思建;刘伟;袁耀;杜勇;肖丹华;;降雨对棒-板(棒-棒)空气间隙交流放电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杨占刚;舒立春;蒋兴良;胡琴;邱宗奎;;地表紫外辐射对棒-板空气间隙工频放电的影响[J];电网技术;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小建;李锐海;文华;段一雄;;空气间隙在高海拔的直流放电特性[A];2007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冉学彬;杨庆;董岳;罗大庆;;鸟粪影响下的紧凑型塔窗—导线空气间隙交流放电特性研究[A];第四届全国架空输电线路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纪新元;;±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空气间隙选择研究[A];高效 清洁 安全 电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朱玉良;;发电机空气间隙在线监测技术在三峡右岸电站的应用[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舒胜文;基于电场特征集和支持向量机的空气间隙起晕和击穿电压预测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袁耀;短空气间隙暴雨击穿特性与放电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3 曹晶;高海拔换流站空气间隙放电特性及海拔修正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新怡;±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塔头空气间隙和绝缘配合计算[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刘洋;雾霾的模拟及其对棒—板空气间隙放电特性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刘伟;降雨对棒—板短空气间隙直流放电影响的仿真及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黄俊;自然雾中棒板短空气间隙放电特性与放电机理分析[D];重庆大学;2013年

5 林浩然;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大气参数对空气间隙外绝缘影响的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于亮;低气压下110kV系统棒-板空气间隙冲击放电特性及电压校正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王军;低气压下棒—板空气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及校正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吴亮;沙尘环境下空气间隙和平板模型沿面放电特性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孙利朋;棒—板空气间隙淋雨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高f ;青藏铁路供电系统外绝缘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90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690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8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