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VSC-HVDC输电的直流电缆护套过电压建模

发布时间:2018-04-01 07:14

  本文选题:VSC-HVDC 切入点:直流电缆 出处:《高电压技术》2017年11期


【摘要】:高压柔性直流(voltage-sourced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输电的直流电缆发生护套过电压可使屏蔽层击穿,导致电缆报废。为此,基于导纳矩阵,建立了直流陆缆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各参数的计算方法;同时,依托于厦门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通过陆缆的级联模型和简化的交流源放电电路对不同工况的比较,具体地仿真分析了电缆主绝缘击穿时金属护套上的过电压特性。结果表明:分布参数电缆的模块化级联模型能够用于电缆主绝缘击穿时的仿真计算;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当陆缆主绝缘击穿时,其护套过电压为高频电压,且达到kV量级,持续时间仅为2~3 ms;故障点距离换流站越近,护套过电压产生的应力就越大。因此,高压直流电缆的设计中必须考虑护套过电压保护,以确保屏蔽层不被击穿。
[Abstract]:The overvoltage of sheath in HVDC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VSC-HVDCC) transmission can cause the shield layer to break down and lead to cable scrapping. Based on admittance matrix,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DC land cabl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each parameter is given. At the same time, relying on the demonstration project of Xiamen HVDC transmission, through the cascade model of land cable and the simplified AC source discharge circuit,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is made. The overvolt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al sheath during the main insulation breakdown of the cable a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ularized cascade model of the distributed parameter cable can be used for the simulation calculation of the main insulation breakdown of the cable. In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 the overvoltage of sheath is high frequency voltage, and the duration is only 2 ~ 3 Ms when the main-insulation of land cable is broken. The closer the fault point is to the converter station, the greater the stress of sheath overvoltage will be. Overvoltage protection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design of HVDC cable to ensure that the shield layer is not broken down.
【作者单位】: 南瑞集团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基金】: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交联聚乙烯(XLPE)直流电缆及附件关键技术研究)~~
【分类号】:TM721.1;TM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奇松;孟庆林;;塑料综合护套的透潮测量装置及测试方法[J];电线电缆;1981年05期

2 刘红文;于钦学;岳振国;金金元;程湘东;李丹丹;钟力生;;高压电缆铝护套三种制作工艺的性能对比与分析[J];电线电缆;2011年01期

3 杨修成;;双芯平行线挤包塑料护套新工艺[J];电线电缆;1985年05期

4 苏朝化;矿缆用高抗撕黄色氯丁护套橡皮配方的研究[J];电线电缆;1995年04期

5 程耀瑜;路宏年;张榆生;胡潬;;光电线缆护套偏心的在线检测[J];测试技术学报;1996年02期

6 刘伯洲;刘玉芝;;高强度彩色氯丁护套橡皮[J];电线电缆;1982年02期

7 许建雄;不同硫化条件对氯丁护套橡皮性能的影响[J];电线电缆;1994年01期

8 唐崇健;新型8字形自承式电(光)缆护套挤出模具的设计[J];电线电缆;2001年04期

9 林振荣;;新型粘结剂涂层的层压结构护套电话电缆[J];电线电缆;1976年01期

10 Levy A. C.;徐乃英;;粘结护套电缆用的粘结材料的评价[J];电线电缆;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英志;王永红;鹿中晖;夏永生;;不同线缆护套材料在高原高寒环境中的试验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2007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夏永生;鹿中晖;李英志;王永红;;线缆防蚁护套在南方土壤中的埋藏试验[A];中国通信学会2011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然;谭向宇;杨卓;赵现平;王达达;张少泉;王科;彭晶;程志万;丁薇;刘红文;王卫东;常亚利;;基于有限元电场分布计算的绝缘护套耐压实验研究[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2年

4 曹廷涛;刘培峰;;过电压及接地的重要意义[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瑞芳;;浅析亳州市配电网的过电压保护[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涂六一;;汕头电力系统的过电压保护评述[A];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张艳;;通信系统雷电与过电压防护的基本原则与措施[A];河南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傅得文;;电气设备过电压防范[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四卷 电力分卷)[C];2006年

9 黄滇生;;漾濞县10kV配网过电压分析[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0年

10 夏永生;王永红;鹿中晖;李英志;;MDPE线缆护套材料在不同土壤中的短期试验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2007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马骏;我区两项电力科技成果国内首创[N];宁夏日报;2007年

2 ;额定电压3kV及以下铜芯铜护套矿物绝缘电缆[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3 西子;电容器过电压保护神诞生[N];中国电力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路晓冰;产品质量堪忧 电缆行业现状不容乐观[N];中国电力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雪原;高速重载铁路车网耦合下过电压产生机理与防护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李斌;特高压输电线路过电压及保护与控制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魏斌;MOV在低温环境下的电气特性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尹明;基于VSC-HVDC的风电场联网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永晶;平行导线包覆绝缘护套工频击穿特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2 林勇;耦合线路电气特性分析与软件开发[D];浙江大学;2016年

3 张建军;电网过电压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4 张振宇;中压变频器过电压保护和实时监测[D];山东大学;2015年

5 郭永辉;温湿度效应对伊犁地区局域电网过电压的影响[D];伊犁师范学院;2016年

6 张静;66kV直挂SVC相控电抗器过电压抑制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7 程宇;35kV并联电容器过电压分析及其抑制措施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8 李济沅;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单极接地故障过电压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9 周帆;±800kV直流输电系统过电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10 明自强;高压电网过电压在线监测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94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694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3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