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交流线路Y型复合绝缘子串静电场分布
本文选题:特高压 + Y型复合绝缘子串 ; 参考:《电工技术学报》2017年21期
【摘要】:通过建立理想条件下特高压双回输电线路Y型复合绝缘子串的三维静电场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了Y型绝缘子串和均压环表面电场分布。分析了串长比例、V串部分夹角和单双联串型对绝缘子串和均压环电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串长比例和夹角对跑道型均压环和复合绝缘子表面电场强度最大值的影响与导线到上横担的距离密切相关。仅从静电场角度分析,建议串长比例为4 m/5 m(I部分/V部分),相比初设参数2 m/7 m,跑道环表面最大电场强度降低了1.6%,复合绝缘子降低了3.5%,相同串长位置(2 m)处承担电压降低了13.2%;鉴于夹角变化时均压环和复合绝缘子表面最大电场强度变化都在2%以内,建议夹角保持初设参数105°;单联Y型串各部分最大电场强度均小于双联Y型串,其中I串大环达8.7%,复合绝缘子21.9%,串型选择建议采用单联Y型串。
[Abstract]:By establishing a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static fiel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odel of Y type composite insulator string for UHV double 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 under ideal conditions, the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on the surface of Y type insulator string and uniform voltage ring is calculated.The effects of partial angle and single double string type on the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of insulator string and voltage uniform ring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length ratio and angle on the maximum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on the surface of the runway uniform ring and composite insulato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stance from the conductor to the upper transverse pole.Only from the angle of electrostatic field,Compared with the initial parameter of 2 m / 7 m, the maximum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on the surface of the runway ring is reduced 1.6%, the composite insulator decreases 3.5%, and the bearing voltage at the same length position of 2 m is reduced by 13.2m.The maximum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on the surface of both the equal-pressure ring and the composite insulator is within 2%.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angle should be kept at the initial setting parameter 105 掳, and the maximum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of each part of the single Y string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double Y string, in which the I string has a large loop of 8.7 and the composite insulator is 21.9.The single Y type string is recommended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string typ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科技项目资助(GY71-14-034)
【分类号】:TM216;TM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建;不同绝缘子绝缘性能的对比试验[J];云南电业;2005年04期
2 陶伟;;更换耐张直帽型绝缘子闭式卡具的改进[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06年03期
3 许勇;;绝缘子的劣化分析及检测[J];中国科技财富;2009年04期
4 曹志全;;红外测温仪在750kV线路绝缘子串检测中的应用[J];宁夏电力;2011年02期
5 高山;刘丙红;;试探绝缘子劣化的原因与检测方法[J];科技与企业;2011年12期
6 吴海涛;;不同绝缘子应用于高压输电线路的技术要求[J];工业设计;2011年12期
7 仇善奎;;关于V形绝缘子串掉串故障分析的思考[J];科技风;2013年04期
8 丁一正,黄长学;500kV平武线绝缘子串分布电压的现场测量[J];高电压技术;1986年02期
9 刘长久,周在杞;用雷达法检查劣化绝缘子的设想与研究[J];华东电力;1991年02期
10 赵君虎;;线路绝缘子串断串原因浅析及对策[J];电力建设;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修乾;;带电更换500kV其他线路“L”串绝缘子技术的研究[A];2008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张建飞;;绝缘子污秽放电检测研究[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09年
3 邓连勇;;R销绝缘子在重冰线路的应用[A];2008年抗冰保电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邓连勇;;R销绝缘子在重冰线路的应用[A];2008年抗冰保电技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5 曹佳滨;;覆冰对绝缘子的影响及应对措施[A];第十届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杨勇;陶云春;;探索带电更换110~220kV耐张中相跳线串绝缘子方法[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0年
7 孙伟忠;李小建;赵现平;徐肖伟;丁薇;;红外检测劣化绝缘子的仿真与试验研究[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赵维谚;杨益;陈品文;;高海拔紧凑型500kV线路更换绝缘子检修用金属卡具研制[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吴轲;;500kV变电站绝缘子状态检测的实例分析[A];2009年全国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建云;杨学全;;带电更换500kV耐张四串第33片、34片绝缘子的方法[A];2008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海成;我国首次完成750千伏带电更换绝缘子[N];国家电网报;2010年
2 记者 魏东 通讯员 张劲;我率先利用机器人开展±660kV绝缘子检测[N];科技日报;2013年
3 张国光;预防绝缘子污秽放电六措施[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4 张俊英 杨丽英;绝缘子污秽放电及预防措施[N];中国电力报;2005年
5 金平 王全兴;福州局成功开展带电绝缘子串“单改双”[N];华东电力报;2009年
6 朱林林 邵艳萍;智能绝缘子检测机器人在哈正式“上岗”[N];东北电力报;2012年
7 闵定夫;检阅绝缘子——可靠性上看亮点[N];中国电力报;2004年
8 记者 曹建萍;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绝缘子技术标准[N];国家电网报;2008年
9 赫哓 苏广明 王晨溪;带电检测绝缘子 机器人也能干[N];国家电网报;2011年
10 蔡炜 (作者单位: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加强设计、巡视和预防[N];国家电网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春华;绝缘子积污特性和污秽状态监测方法[D];武汉大学;2012年
2 阳武;基于航拍图像的绝缘子识别与状态检测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3 崔克彬;基于图像的绝缘子缺陷检测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4 张子蓬;绝缘子运行状态诊断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文康珍;基于映射与双谱的绝缘子信息提取故障诊断的理论与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涛;基于非接触式的劣化绝缘子检测方法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陈刚;覆冰在绝缘子上的形成机理及其防范措施[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8 胡建林;低气压下覆冰绝缘子(长)串闪络特性及直流放电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舒立春;复杂环境中绝缘子交流闪络特性及校正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10 杨庆;覆冰绝缘子沿面电场特性和放电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琼;智能型绝缘子分布电压检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罗蜀彩;高速列车车顶绝缘子污秽状态及沿面起弧时温度场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魏建祥;高海拔风雪天气对输电线路和绝缘子的机电特性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刘丽沙;基于LSSVM的辐射计测量绝缘子污秽的检测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李沛然;高海拔冰雪条件下输电线路绝缘子选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庞广陆;钟罩型绝缘子积污仿真模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冉春燕;变电站绝缘子水冲洗喷嘴射流场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8 龙成;特高压输电塔悬挂式绝缘子串(组)的风致振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9 谭孝元;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零值绝缘子检测[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10 仲亮;瓷绝缘子串带电检测机器人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67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767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