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用于提高风电场可调度性的储能系统预测控制策略

发布时间:2018-04-20 00:33

  本文选题:储能系统 + 风电 ; 参考:《高电压技术》2017年03期


【摘要】:大规模储能的应用提高了风电场/群的可调度性,降低了大规模风电并网给电网带来的运行风险。为了充分利用储能系统柔性可控能力来提高风电场的可调度性,文中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on control,MPC)风/储集成发电系统滚动调控策略。该策略首先根据风功率预测结果制定风/储集成发电系统期望输出,即调度指令,进而通过滚动优化,在满足储能系统荷电状态、充放电深度等约束的前提下,计算得到下一调度周期内储能系统的控制指令,以保证风/储集成发电系统中风功率与储能系统有功的合成功率输出在最大程度上跟踪调度指令。以东北某风电场实际有功输出数据为基础,计算分析了在配置不同容量储能系统时该方法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储能系统进行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风电场的可调度性,在跟踪调度指令的同时保证了集成发电系统合成输出功率的平滑性。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improves the schedulability of wind farms / clusters and reduces the operational risks brought by large-scale wind power grid connection.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flexible and controllable capability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 to improve the schedulability of wind farm, a rolling control strategy for wind / storage integrated generation system based 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 model prediction control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wind power, the expected output of wind / storage integrated generation system is first formulated, that is, the dispatching instruction, and then through rolling optimiza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satisfying the state of charge and the depth of charge and discharge of the energy storage system. The control instructions of the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 the next dispatching period are obtained to ensure that the stroke power of the wind / storage integrated generation system and the combined power output of the energy storage system can track the dispatching instructions to the maximum extent. Based on the actual active power output data of a wind farm in northeast China, the control effect of this method is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when different capacity energy storage systems are config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sing this method to control the energy storage syste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chedulability of wind farm and ensure the smoothness of synthetic output power of integrated generation system while tracking dispatching instructions.
【作者单位】: 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电机工程学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07028;51377017)~~
【分类号】:TM614;TM912;TM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明;白丽平;;多蒸馏塔炼油系统的可调度性分析[J];机电工程技术;2012年08期

2 刘娴;郭锐锋;丁万夫;;基于优先级混合策略的回卷恢复容错实时系统的可调度性[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05期

3 毛南;黄岚;王忠义;彭艾;;实时双机嵌入式容错系统实现与可调度性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年12期

4 周述虹,游志胜,周群彪,陈正茂;实时多通道记录仪监控单元的实时可调度性分析[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郭银章;曾建潮;;基于TCPN的协同设计过程资源约束可调度性分析[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1年10期

6 王好;王龙;苏平;白丽平;;基于eM-Plant炼油系统的可调度性分析[J];机电工程技术;2013年08期

7 余晃晶;李仁发;黄丽达;;基于AADL的汽车防滑控制系统可调度性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8 沈卓炜,汪芸;改进的端到端实时CORBA调度模型可调度性分析算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9 何忠政;门朝光;李香;;基于检查点间隔优化的容错实时系统可调度性[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2期

10 许可;刘连臣;吴澄;;时间π演算及其弱时间互模拟分析[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美娇;应启戛;张凤登;萧伟;冯治宝;;带有空闲帧的FIP总线可调度性分析[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2 王宇;侯朝桢;;数字化操控系统中CAN总线的信息可调度性分析[A];《制造业自动化与网络化制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宇;侯朝桢;;数字化操控系统中CAN总线的信息可调度性分析[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三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磊;容错实时系统可调度性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李俊;容错硬实时系统的可调度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窦强;分布式强实时系统中可调度性分析算法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4 姚兴华;资源供需进程演算的证明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于晓;基于嵌入式Linux的仪器操作系统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钱之琳;基于服务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可信建模与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好;基于eM-Plant原油处理过程的可调度性分析[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2 余飞;基于Uppaal的多处理器实时系统的可调度性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张永悦;基于仿真的实时系统可调度性分析工具的研究与实现[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75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775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e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