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纳米氧化镁颗粒对聚丙烯的性能调控

发布时间:2018-04-29 03:21

  本文选题:纳米氧化镁 + 聚丙烯 ; 参考:《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年24期


【摘要】:为开发新型的可回收直流电缆绝缘材料,在对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作为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材料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纳米Mg O/PP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与结构、热性能、空间电荷和直流击穿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了纳米MgO含量对PP微观形貌与结构、热性能、电气性能等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测试电荷陷阱能级和密度分布解释了纳米MgO调控PP电气性能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MgO添加不会明显改变PP的结晶度、晶型、熔融温度等参数,纳米Mg O/PP复合材料依然保持了PP优良的热性能,且复合材料的热分解起始温度相对于PP略有提高。纳米MgO颗粒的加入可以明显抑制PP中同极性电荷注入,减少空间电荷积聚。添加3 phr纳米MgO颗粒的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直流击穿强度,相对于纯PP增加了29.3%。热刺激电流测试结果表明纳米MgO添加可增加深陷阱密度,在电极附近形成屏蔽层并降低载流子迁移率,从而抑制同极性电荷注入并提高直流击穿场强。通过研究纳米MgO颗粒调控PP的微观结构、热性能和电气性能的规律,可以为新型可回收直流电缆绝缘材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develop a new recyclable insulating material for DC cable, the microstructure, microstructure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nano-mg O/PP composite were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the feasibility study of polypropylene polypropylenebutadiene (PP) as insulation material for HVDC cable. The space charge and DC breakdown characteristics are studied in detail. The effects of nanometer MgO content on the morphology, structure, thermal properties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PP were studied. The mechanism of nanometer MgO controlling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PP was explained by measuring the charge trap energy level and density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nanometer MgO could not change the crystallinity, crystal shape and melting temperature of PP, and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PP could be maintained. The initial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composites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P. The addition of nanometer MgO particles can obviously inhibit the charge injection in PP and reduce the space charge accumulation. The composite with 3 phr MgO nanoparticles has the highest DC breakdown strength, which is increased by 29.3% compared with pure PP. The results of thermally stimulated current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 of nanometer MgO can increase the deep trap density, form a shielding layer near the electrode and reduce the carrier mobility, thus inhibiting the charge injection and increasing the DC breakdown field strength. By studying the microstructure, therm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PP regulated by nano-sized MgO particles, it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ecyclable DC cable insulation materials.
【作者单位】: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电机系);国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2014CB239505)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SGTJDK00PJJS1600017)~~
【分类号】:TM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民;郭海军;周乐;李彦生;于洪全;;环境友好方法制备纳米氧化镁[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刘国良;朱一民;房鑫;张维佳;;不同粒度纳米氧化镁的制备及其红外吸收特性[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8期

3 乔梅英;陈可可;;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镁[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4期

4 胡章文;郑龙金;;纳米氧化镁制备和表面改性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5 程晓丽,宋日新,高山,霍丽华,赵经贵;纳米氧化镁超薄膜的制备与形貌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6 叶锡生,沙健,刘清,焦正宽,吕光烈;纳米氧化镁晶粒微结构的尺寸效应[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0年01期

7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乐;张保林;侯翠红;王光龙;王斌;;菱镁矿制备高纯纳米氧化镁的实验研究[A];2009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节能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蒋红梅;郭人民;赵小玲;;沉淀转化法制备纳米氧化镁及改性工艺研究[A];2006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介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训;郭人民;;纳米氧化镁制备工艺研究[A];2005年中国镁盐生产节能降耗、利用新能源高峰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伟;王宝和;;纳米氧化镁的制备及动力学研究[A];2005年中国镁盐生产节能降耗、利用新能源高峰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蒋红梅;郭人民;;沉淀转化法制备纳米氧化镁及表面改性工艺研究[A];2005年中国镁盐生产节能降耗、利用新能源高峰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程凤;高雪艳;杨姣;宗俊;;草酸镁分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镁[A];2006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介会论文集[C];2006年

7 凌程凤;高雪艳;杨姣;宗俊;;草酸镁分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镁[A];2007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节能·降耗·环保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海霞;胡炳元;王麟生;杨广达;李强;;高分子保护沉淀法制备超细纳米氧化镁[A];2007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节能·降耗·环保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高雪艳;凌程凤;谈技;宗俊;;冷冻干燥法制备纳米氧化镁条件的研究[A];2007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节能·降耗·环保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世涛;乔学亮;陈建国;吴长乐;梅冰;;纳米氧化镁及其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A];2007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节能·降耗·环保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立峰;纳米氧化镁制备新方法、新形态构造及形成过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2 王维;纳米氧化镁及其掺杂粉体的制备与吸附、抗菌性能[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洪民;液相法制备纳米氧化镁扩大实验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王辉;球形纳米氧化镁团聚粉末的制备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饶元元;改性纳米氧化镁的抗菌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罗凡;纳米氧化镁的吸附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郭利丹;纳米氧化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五邑大学;2016年

6 王小娟;菱镁矿的综合利用及纳米氧化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训;纳米氧化镁制备工艺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8 侯华卫;以四甲基溴化铵为添加剂液相法制备纳米氧化镁工艺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许珂;纳米氧化镁制备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10 王旭;纳米氧化镁红外吸波性能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18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818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7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