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新的深度弱磁策略
本文选题: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 弱磁控制 ; 参考:《电测与仪表》2017年20期
【摘要】:将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弱磁运行原理与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和MTPV控制原理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弱磁控制策略。在弱磁第一阶段,通过用电流调节器输出的参考电压与电压空间矢量脉冲调制后输出的极限电压之差对定子直轴电流进行调节,该控制方法充分利用了直流母线电压,并且能平滑过渡;在弱磁第二阶段,采用MTPV控制原理,并进行线性化处理,该控制方法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解决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深度弱磁问题。两个阶段之间运用转折速度作为切换器的切换条件,实现弱磁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平滑过渡。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的控制策略和算法都具有可行性和正确性。
[Abstract]:A new weak magnetic field control strategy is proposed by combining the principle of the built-in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 with the voltage 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 (VVPWM) and the MTPV control principle. In the first stage of the weak magnetic field, the stator direct axis current is adjusted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ference voltage output by the current regulator and the limit voltage output by the voltage space vector pulse modulation. This control method makes full use of the DC bus voltage. In the second stage of the weak magnetic field, the MTPV control principle is adopted and linearize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ontrol method, this control method solves the problem of the deep weak magnetic field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 The transition speed between the two stages is used as the switching condition of the switch to realize the smooth transition from the first stage to the second stage of the weak magnetic fiel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and algorithm are feasible and correct.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7065)
【分类号】:TM3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岚,贺益康,严伟灿;弱磁用复合式转子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设计[J];中小型电机;2002年02期
2 刘卫国;李榕;;稀土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弱磁机理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3 李春艳;寇宝泉;程树康;;永磁同步电动机弱磁扩速概况[J];微特电机;2008年01期
4 于家斌;秦晓飞;郑军;王云宽;;一种改进型超前角弱磁控制算法[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2年03期
5 陈宁;张跃;桂卫华;喻寿益;;内埋式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弱磁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3年06期
6 徐衍亮;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功率特性及弱磁扩速能力研究(二)——最大输入功率弱磁控制的功率特性及等效电流控制策略[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年05期
7 钟天云;汤宁平;;混合式步进电动机弱磁控制策略[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8 余传佩;杨锋;齐飞霞;王翰林;孙永红;崔利亚;;无磁、弱磁材料磁性能的测量方法与装置研究[J];金属功能材料;2008年03期
9 张文翔;曾岳南;李海波;;一种改进的异步电机电压闭环弱磁控制方法[J];机电工程技术;2013年05期
10 徐衍亮;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功率特性及弱磁扩速能力研究(一)——恒转矩控制及弱磁控制时的功率特性[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江勇;刘国海;贾洪平;;电动车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弱磁控制[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七分册)[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2 吴玉新;鄢家财;马红霖;詹盲秋;;表贴式永磁交流伺服电机弱磁控制及工程实现[A];第五届数控机床与自动化技术专家论坛、第18届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专刊[C];2014年
3 黄明星;叶云岳;范承志;;复合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与分析[A];2006年全国直线电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贤兴;霍群海;;优化的永磁同步电机滑模变结构控制仿真[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张瑜;路尚书;李崇坚;赵晓坦;李凡;段巍;安虹;雷鸣;;三电平同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系统介绍[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瑜;路尚书;李崇坚;赵晓坦;李凡;段巍;安虹;雷鸣;;三电平同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系统介绍[A];2008全国第十三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本振;柴凤;程树康;;径向和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的性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尹忠刚;钟彦儒;张瑞峰;曹钰;;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新颖控制策略综述[A];第三届数控机床与自动化技术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孙永海;刘建明;高建民;;一起同步电机不能拖动负载的故障探讨[A];鲁冀晋琼粤川辽七省金属(冶金)学会第十九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机械电气卷)[C];2012年
10 王丽梅;;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硬件设计[A];西南汽车信息:2011年上半年合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永法;F2TP永磁同步电机掀起节能革命[N];中国纺织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鑫;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唐校;基于60°坐标系SVPWM的永磁同步电机高效率直接转矩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曹海川;电感集成式高速无槽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牛里;基于参数辨识的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杨晓辉;数控机床中永磁同步电机非线性混沌同步控制算法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6 李玉猛;五相双转子永磁同步电机设计及其电磁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王晓光;电动汽车轮毂用盘式无铁心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纪秉男;低速大转矩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控制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9 徐鹏;永磁同步电机多采样率辨识与控制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周长攀;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及容错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巧丽;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优化设计及其弱磁性能分析[D];福州大学;2014年
2 张斯其;2MW风力发电变桨驱动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吴斌;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弱磁控制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4 崔薇佳;电动汽车用永磁电机及驱动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5 毛学宇;电动汽车用异步电机控制器在弱磁区性能优化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6 华强;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恒功率弱磁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王旭;轮式驱动用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弱磁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徐琼;改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弱磁控制性能的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9 付严伟;三相永磁电机伺服系统弱磁控制方法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10 张鹏;永磁同步电动机弱磁调速控制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57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857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