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考虑环境因素时雨滴对直流输电导线电晕振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12 14:38

  本文选题:电晕振动 + 相对空气湿度 ; 参考:《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年23期


【摘要】:为了研究环境因素对输电线路电晕振动的影响,该文在分析输电导线电晕振动的基础上,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输电线路电晕振动模型,结合Newmark直接积分法求解偏微分方程,得到了电场强度变化时导线的振动位移,计算数据和实验数据相吻合。然后求取了考虑环境因素(相对空气湿度、相对空气密度、导体表面等效粗糙程度、雨水电导率等)时导线的振幅。结果表明:导线振动幅值随相对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对空气湿度为0.8时,导线最大振幅比相对空气湿度为0.2时增大了约7%;随相对空气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相对空气密度为0.6时,导线最大振幅比相对空气密度为1.08时增加了约14%;随导体表面等效粗糙程度的减小线性增大;和雨水电导率没有明显关系。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corona vibration of transmission lines, the corona vibration model of transmission lines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is solved by Newmark direct integration method. The vibration displacements of conductors with the change of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are obtained, and the calculated data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n the amplitude of conductors considering environmental factors (relative air humidity, relative air density, equivalent roughness of conductor surface, Rain Water conductivity, etc.)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ibration amplitude of conductor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elative air humidity. When the relative air humidity is 0.8, the maximum amplitude of conductors increases by about 7 times compared with relative air humidity of 0.2, and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elative air density. When the relative air density is 0.6, the maximum amplitude of the conductor increases by about 14% compared with the relative air density of 1.08, and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equivalent roughness of the conductor surface, which has no obvious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ductivity of Rain Water.
【作者单位】: 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上海绿色能源并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DZ2251900)~~
【分类号】:TM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小锋;魏明;刘卫东;王雷;;空中目标电晕放电辐射信号测试[J];四川兵工学报;2009年10期

2 葛自良,马宁生,章昌奕;瞬态电晕放电成像的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0年06期

3 ;电晕真的不能消失吗[J];农村电气化;2002年09期

4 左公宁;水中脉冲电晕放电的某些特性[J];高电压技术;2003年08期

5 孙岩洲,邱毓昌,袁兴成;介质阻挡电晕放电去除二氧化硫的研究[J];高压电器;2004年04期

6 李利新,黄海涛,王宁会,陈勇;脉冲电晕放电系统能量注入特性的实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5年09期

7 朱益民;孔祥鹏;张曼霞;孙培廷;;多针对板电晕放电中针尖半径对伏—安特性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8 刘强;孙鹞鸿;;水中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特性及气泡运动[J];高电压技术;2006年02期

9 张海峰;庞其昌;陈秀春;;高压电晕放电特征及其检测[J];电测与仪表;2006年02期

10 隋晓杰;宋守信;;高压输电线路电晕放电分析[J];电力建设;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高得力;杨学昌;周飞;庄池杰;陈波;;多针对板电晕放电特性的实验研究[A];2006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孙英浩;米俊峰;赵子桀;许德玄;;磁增强电晕预荷电器[A];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朱俊儒;谭涌波;李祥超;梁忠武;郭秀峰;;基于孤立金属尖端电晕触发阈值的研究[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1第十一届防雷减灾论坛[C];2013年

4 王丽萍;;双谱段全景电晕检测系统[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罗来龙;;电晕的场强分布与伏安特性[A];中国物理学会第九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逯曦;李如剑;轩京平;张宇龙;;电晕电流资料在雷电预警中的应用探讨[A];S13 第十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灾害与风险评估[C];2012年

7 毛程奇;白希尧;白敏兟;;烟尘电晕荷电物理过程及电除尘的研究方向[A];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俞集辉;张剑;张淮清;郝战铎;;超特高压交流输电线电晕下地面工频电场的简便计算[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辜明娴;五缘湾边的美丽小屋[N];中国电力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硕超;细线的超电晕特性及其在超高压输电线路防雷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朱雷;高海拔沙尘条件下750kV交流输电线路导线电晕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刘阳;高压直流导线电晕电流脉冲的时域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伍飞飞;直流输电线路电晕放电的微观物理过程及离子流场分析[D];重庆大学;2014年

5 刘欣;用于离子迁移色谱仪的负电晕放电电子源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董丽敏;气—水两相流体中电晕放电脱硫脱硝机理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7 徐明铭;空气湿度对直流电晕放电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8 马斌;紫外成像技术对高压电气设备外绝缘电晕放电检测及故障诊断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陈吉;交流电场对导线覆冰及其电晕起始特性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10 刘兴华;基于流体—化学反应混合模型的空气放电机理及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逮曦;地面电晕电流组网观测试验和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0年

2 侯海粟;基于罗可夫斯基线圈的电晕电流时域特性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3 蒋沛;不均匀电场下直流电晕放电与大气相对湿度关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王荣珠;雷击高压输电线路冲击电晕特性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5 何贤俊;电晕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冯治国;高压输电导线电晕放电的数值解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强;水中脉冲电晕放电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8 杜宇彬;强电磁干扰下高压输电线电晕监测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姜一涛;电晕笼中直流导线电晕现象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10 王益旭;气压对电晕笼中导线直流电晕特性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本文编号:18789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8789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f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