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合作博弈的居民负荷分层调度模型
本文选题:负荷聚合商 + 非合作博弈 ; 参考:《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年14期
【摘要】:为促进居民用户柔性负荷资源有效参与需求响应,可以利用负荷聚合商来聚合用户负荷资源参与电网调度。通过将居民用户的柔性负荷进行分类,建立电网公司、负荷聚合商和居民用户的分层调度模型。在日前投标环节,构建了以聚合商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日前投标博弈模型,利用非合作博弈思想对聚合商在日前投标市场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博弈纳什均衡解的存在性证明;在实时调度环节,聚合商以分类柔性负荷各自用电物理特性作为约束条件,以实时调度和日前投标量之间的偏差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对用户分类柔性负荷进行实时调度,使得在不影响用户舒适度情况下提高聚合商的利润。算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层调度模型可有效实现居民负荷的需求响应,并使得电网公司、负荷聚合商和用户三方均受益。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lexible load resources of resident users to participate in demand response effectively, load aggregators can be used to aggregate user load resources to participate in power grid dispatching. By classifying the flexible load of the resident user, the hierarchical dispatching model of grid company, load aggregator and resident user is established. In the part of pre-day bidding, a game model of pre-day bidding with the goal of maximizing the profit of aggregators is constructed, and the non-cooperative game theory is used to analyze the bidding market of aggregators before the day, and the existence of Nash equilibrium solution of game is proved. In real-time scheduling, aggregators take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fied flexible loads as constraints and the minimum deviation between real-time scheduling and pre-day scalars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o schedule users' classified flexible loads in real time. So that without affecting the comfort of the user to increase the profits of the aggregato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erarchical scheduling model can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demand response of the resident load and benefit the power grid companies, load aggregators and users.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7030)~~
【分类号】:TM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玲玲;高赐威;谈健;崔高颖;;负荷聚合技术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年06期
2 吴诚;高丙团;汤奕;王琦;;基于主从博弈的发电商与大用户双边合同交易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年22期
3 张静页;王磊;刘顺桂;;负荷聚合商参与可中断负荷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J];南方电网技术;2016年08期
4 潘樟惠;高赐威;刘顺桂;;基于需求侧放电竞价的电动汽车充放电调度研究[J];电网技术;2016年04期
5 张开宇;宋依群;严正;杨立兵;洪元瑞;;负荷聚合商市场侧投标与用户侧调度的双向决策模型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5年09期
6 张明锐;谢青青;李路遥;孙华;;考虑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的微网储能容量优化[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18期
7 张开宇;宋依群;严正;;考虑用户违约可能的负荷聚合商储能配置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17期
8 王珂;姚建国;姚良忠;杨胜春;雍太有;;电力柔性负荷调度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20期
9 卢强;陈来军;梅生伟;;博弈论在电力系统中典型应用及若干展望[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29期
10 张延宇;曾鹏;臧传治;;智能电网环境下家庭能源管理系统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年1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国栋;程浩忠;马紫峰;范松丽;方斯顿;马则良;;用于缓解电网调峰压力的储能系统规划方法综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7年08期
2 刘晓峰;高丙团;罗京;汤奕;;基于非合作博弈的居民负荷分层调度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年14期
3 王刚;董亦华;王珂;刘俊;;计及网络约束的发用电一体化综合优化调度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年14期
4 吉兴全;张玉振;张晓;陈军晓;曲忠剑;臧宝花;;计及电压稳定约束的微电网动态最优潮流[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年14期
5 邓霞;孙威;肖海伟;;需求响应框架下含储能及可控负荷的用户侧能量优化管理策略[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7年13期
6 孙宇军;王岩;李秋硕;肖勇;赵云;李扬;曹f ;;计及用户侧互动的两阶段滚动调度计划模型[J];南方电网技术;2017年06期
7 孙彦萍;李虹;杨文海;高亚静;;基于SOM需求响应潜力的居民用户优化聚合模型[J];电力建设;2017年07期
8 栗然;张凡;范航;;考虑交直流博弈的混合电网网损优化研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7年06期
9 徐建军;王保娥;闫丽梅;李战平;;混合能源协同控制的智能家庭能源优化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7年12期
10 李付林;周建其;曾建梁;厉俊;方景辉;钱伟杰;孙峰;王莉芳;昌健;;供给侧视角下的智能电网商业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7年1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樟惠;高赐威;刘顺桂;;基于需求侧放电竞价的电动汽车充放电调度研究[J];电网技术;2016年04期
2 温镇;唐昕;许金明;张勇;姚怡心;;不同控制策略影响下光伏发电电能质量特性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5年11期
3 许雅婧;黄小庆;曹一家;张志丹;戴丽丽;;基于SOM神经网络聚类的空调负荷聚合方法[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5年11期
4 杨永标;颜庆国;徐石明;肖文举;薛铭枫;;公共楼宇空调负荷参与电网虚拟调峰的思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17期
5 马莉;张晓萱;魏哲;薛松;杨素;屠俊明;;法国售电侧市场放开的经验及启示[J];南方电网技术;2015年08期
6 白杨;谢乐;夏清;陈启鑫;钟海旺;;中国推进售电侧市场化的制度设计与建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14期
7 潘樟惠;高赐威;;基于需求响应的电动汽车经济调度[J];电力建设;2015年07期
8 曾鸣;段金辉;;新能源补贴机制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年11期
9 杨秀菊;白晓清;李佩杰;韦化;;电动汽车规模化接入配电网的充电优化[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5年06期
10 苏海锋;梁志瑞;;基于峰谷电价的家用电动汽车居民小区有序充电控制方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兴伟;李战国;刘向东;;基于非合作博弈的三网融合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9期
2 李寿德,薛耀文;排污权交易制度下厂商与环保部门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分析[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陈冰;刘凯;杨挺;;任务负载竞争下制造资源配置的非合作博弈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13年02期
4 赵金楼;齐英;韩玉珍;;我国核电业主与设备制造商关系的博弈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9期
5 林辉;陈行;陶军;;基于静态非合作博弈的网络报文取样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6 陈强;杨涛;冯辉;胡波;;智能电网中基于非合作博弈的需求侧分层优化[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7 郑丞;金隼;来新民;李余兵;;基于非合作博弈的公差分配优化[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10期
8 王蕊;周光辉;;基于非合作博弈批量调度优化[J];制造业自动化;2013年14期
9 莽超;;从“非合作博弈论”看新A4与新3系之定价[J];汽车与运动;2006年01期
10 吴旭;王丽亚;;基于非合作博弈模型的逆向供应链回收定价研究[J];机械制造;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煜;;非合作博弈下合作进化理论在自愿连锁发展中的应用[A];2006年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融生;;经济政策协调的负效应[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夏禹龙;何种利益博弈有利于社会和谐[N];社会科学报;2007年
2 上海交通大学 胡海鸥;计划经济中的非合作博弈[N];上海金融报;2003年
3 柳祖林;共赢:钢企建立下游产业链的价值基点[N];中国冶金报;2009年
4 吴烨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由“竞争”走向“竞合”[N];解放日报;2013年
5 赵曙光 刘桂芳 娄珍须 曹福军 肖立峰 贾岳;转型期河北报业发展探析[N];中华新闻报;2006年
6 张捷;美国暂停印钞缘何难以提振美元[N];中国证券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哲;非合作博弈在行为经济学思想下的均衡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樊斌;非合作博弈条件下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张建良;基于非合作博弈的分布式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梁彤;企业协作过程中的博弈行为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怀恩;基于博弈论的无线基站节能策略研究[D];深圳大学;2015年
2 张子奕;基于博弈理论的车载网流速控制方案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3 乔晓辉;飞机除冰地面运行博弈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1年
4 赵春香;若干广义Nash均衡问题的研究及应用[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鲁帅;MPSoC中高性能异步仲裁器设计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6 王闯;基于非合作博弈的随机需求联合补充配送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年
7 蒋文睿;基于非合作博弈模型的生产调度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胡绍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非合作博弈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9 蒋金亮;基于非合作博弈的高速铁路票价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卿峰;信息供需方间的非合作博弈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98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898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