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变工况性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18 21:29

  本文选题:联合循环 + 燃气轮机 ; 参考:《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年12期


【摘要】:随着天然气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以燃气轮机为基础的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技术将获广泛应用。以压气机的逐级叠加法和透平的分段冷却模型为基础,结合传统三压余热锅炉模型,提出了从中压缸排汽抽汽供热的方式,建立了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系统。研究了不同抽汽系数下,系统各种效率和指标,如发电功率、总能利用系数和热电比等,随燃气轮机负荷的变化情况;不同进气可调导叶(inlet guide vane,IGV)开度下,上述效率和指标随抽汽系数变化情况;并提出了最大和最小抽汽限制曲线,得出了机组可运行区间。以MPCP1-M701F机组为对象,研究表明:随燃气轮机负荷的减小,各效率值逐渐减小,且速度逐渐加快,联合循环功率和供热量逐渐变小,基本呈线性关系,热电比逐渐变大,且速度逐渐加快;随着抽汽系数的增大,各效率值逐渐增大,除了电效率速度逐渐加快,其他基本呈线性关系,联合循环功率逐渐变小,供热量逐渐变大,两者基本呈线性关系,热电比逐渐变大,且速度逐渐加快。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natural gas in China's energy structure, combined cycle cogener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gas turbine will be widely used. Based on the stepwise superposition method of compressor and the piecewise cooling model of turbine, comb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three pressure waste heat boiler, the way of extracting steam from medium pressure cylinder for heat supply was put forward, and the combined generation system of combined cycle heat and power was established. The variation of system efficiency and index, such as generation power, total energy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and thermoelectric ratio with gas turbine load under different extraction coefficients, and different inlet air adjustable guide vane guide vaneIGV open degree are studied. The efficiency and index vary with the extrac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extraction limit curves are proposed, and the operational interval of the unit is obtained. Taking the MPCP1-M701F unit as the object,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gas turbine load, the efficiency value de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speed is gradually accelerated, the combined cycle power and heat supply gradually become smaller, the basic linear relationship, and the ratio of heat and electricity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extraction coefficient, the efficiency values gradually increased, except for the electric efficiency speed, the other basic linear relationship, the combined cycle power gradually decreased, the heat supply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linear, the thermoelectric ratio is increasing and the speed is speeding up.
【作者单位】: 广东省能源高效清洁利用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
【分类号】:TM6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健东;香港将建成世界最大的联合循环电站[J];能源工程;2001年02期

2 肖睿,唐胜利,曹宏;联合循环电站在线性能计算及分析诊断[J];热能动力工程;2004年06期

3 黄锡祺;;联合循环装置浅析[J];能源工程;1985年03期

4 焦树建,冯俊凯,陈晓平;世界上燃煤联合循环的发展现状与趋向[J];燃气轮机技术;1988年03期

5 王震华;联合循环电站的新概念——双源并联联合循环电站[J];电站系统工程;1993年04期

6 学奥;香港将建造联合循环电站[J];热能动力工程;1993年03期

7 ;韩国建成效率最高的联合循环电站[J];华东电力;1994年02期

8 ;效率最高的联合循环电站[J];热能动力工程;1994年03期

9 ;韩国建成效率最高的联合循环电站[J];电力建设;1995年01期

10 李明,王如竹,许煜雄,吴静怡,寿海波;高性能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与供热联合循环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闫廷满;;燃气联合循环的新发展[A];全国机械工业动力科技信息网2004年年会暨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热力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闫廷满;;燃气联合循环的新发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王巍;张聪;黄钟岳;;蒸-燃联合循环与燃-燃联合循环的比较[A];2008年全国振动工程及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设备故障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谢伯达;;洁净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A];“洁净能源与经济”学术年会专辑[C];2001年

5 陶健;;M701F单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特点[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屠珊;张仲民;;新能源与蒸汽系统联合循环[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徐明;;9E级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系统热电冷三联产热经济性分析研究[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李伟;胡万畅;陈挺;范跃军;;GE燃机安装方法的研究与探讨[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七届发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薛婧;哈电承建巴基斯坦最大联合循环电站[N];黑龙江日报;2009年

2 陈效孺 郭家宝 戴正王 董菁雯;上海发电技术的走向[N];中国电力报;2001年

3 ;深圳南山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燃机“以大代小”技改二期项目联合循环余热 利用工程获准立项批复的公告[N];中国证券报;2002年

4 杨松;首台D10蒸汽轮机高中压模块在哈汽装配完成[N];中国工业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姚华;伴生气联合循环系统全局能量优化与(火用)评价[D];浙江大学;2013年

2 周贤;联合循环电站改造为IGCC和甲醇联产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3 韩巍;多能源互补的多功能能源系统及其集成机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4 马文通;燃气轮机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在部分工况下的仿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洪洋;蒸—燃联合循环底循环变工况计算及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罗立煌;核能闭式Brayton/氨水联合循环的热力学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3 王承斌;燃气轮机热电协调优化模型及经济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7年

4 蒋东方;氢氧联合循环与风能耦合发电系统可行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5 黄璜;燃蒸联合循环底循环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黄彦彰;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系统建模及其性能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7 武小兵;大型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系统的参数优化与性能分析[D];清华大学;2005年

8 胡红丽;燃用焦炉煤气联合循环的蒸汽系统性能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9 王树国;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机组运行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10 冯建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的单耗分析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本文编号:1907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907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7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