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直流跨区互联电网发输电计划模型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8-06-08 14:09

  本文选题:高压直流输电 + 跨区互联电网 ; 参考:《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年03期


【摘要】:直流跨区输电为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和清洁能源跨区消纳提供了高效的物理平台。充分利用区域间电源结构互济、负荷特性互补的优势,可以有效挖掘电力资源跨区协调优化潜力、提升电网清洁能源消纳能力。为此,文中在兼顾现有国(分)、省两级调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直流联络线功率为协调变量,区内优化、跨区协调的直流跨区互联电网发输电计划模式;建立了考虑直流调整灵活性、直流联络线日交易电量、联络线运行功率曲线阶梯化等实际运行要求的发输电计划模型;提出了以直流功率为引导变量的跨区边际机组识别方法,解决了上述大规模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的求解效率问题。基于省网实际负荷曲线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式、模型、方法的有效性。
[Abstract]:DC cross-regional transmission provides an efficient physical platform for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large-scale resources and the cross-regional absorption of clean energy. By making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inter-region power supply structure and complementary load characteristics, the potential of cross-region coordin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power resources can be effectively exploited, and the capacity of clean energy consumption of power grid can be improved.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xisting national (sub-provincial, provincial) dispatching mod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transmission plan model for HVDC transregional interconnected power networks, which takes the DC tie-line power as the coordinated variable, optimizes in the region and coordinates across the regions. The generation and transmission planning model considering the flexibility of DC adjustment, the daily transaction quantity of DC tie-line and the step of tie-line operation power curve are established, and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transregional marginal generating units with DC power as the guide variable is proposed. The efficiency of solving the large scale mixed integer programming model mentioned above is solved. Based on the actual load curve of provincial network,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odel, model and method is verified.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3BAA01B02)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5229NX15002B)~~
【分类号】:TM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滇、黔、粤、桂四省(区)500KV互联电网运行及技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广东电力;1994年01期

2 陈桂远;浅论南方互联电网的联网效益[J];广西电力技术;1995年03期

3 陈允鹏,张勉荣;南方互联电网的形成及发展展望[J];广东电力;1995年01期

4 杨晋柏;南方互联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配置、功能及作用[J];电网技术;1996年05期

5 马平,陈祖斌,巩德军;浅析南方互联电网“3.26”振荡事故[J];广西电力技术;1997年01期

6 吴世昌;南方互联电网安全运行综述[J];中国电力;1998年12期

7 郑宝森,郭日彩;中国互联电网的发展(英文)[J];Electricity;2003年01期

8 马文斌;唐德善;陆琳;;基于合作博弈的互联电网电力交易优化分配模型[J];继电器;2007年11期

9 ;互联电网安全防线优化技术通过验收[J];陕西电力;2007年09期

10 卢宏振;“十五”期间南方互联电网西电东送[J];广东电力;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丽平;陶向红;肖静;卜广全;印永华;;大区互联电网计算基础数据库系统设计研究[A];2006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梅生伟;薛安成;翁晓峰;何飞;;复杂互联电网大停电风险研究综述及预防控制展望[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何金定;谢一工;朱欣春;黄霆;;对跨国互联电网调度运行工作的思考[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09年

4 何金定;谢一工;朱欣春;黄霆;;对跨国互联电网调度运行工作的思考[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09年

5 张宁;;南方互联电网AGC联合控制策略配合的探讨[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6 曾庆徽;曾伊琳;;互联电网中基于DSP的多元保护信息系统[A];1999年中国神经网络与信号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束洪福;为电网可靠运行提供科技支撑[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清;交直流互联电网运行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巴宇;互联电网有功功率平衡运行控制及其性能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3 许剑冰;大型互联电网在线预决策系统中的若干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杨德友;含规模化风电场/群的互联电网广域频率保护与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5 钱虹;智能电网环境下互联电网频率控制策略与方法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媛;互联电网运行与控制仿真系统的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文丽;互联电网分级调频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宋静萍;互联电网实际运行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郝越;特高压互联电网AGC控制模式与性能评价标准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5 李世明;基于内网实测信息的两端互联电网静态等值参数估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胡斌奇;基于CPS标准的互联电网自动发电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安之;大区互联电网边缘区故障造成区域间稳定破坏的机理与控制措施[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4年

8 史冠兰;互联电网AGC控制策略优化及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9 闫东梅;区域互联电网AGC先进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10 王宇名;基于强化学习的互联电网CPS指令动态优化分配算法[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96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996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0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