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相位自适应能力的新型PSS及其仿真
本文选题:电力系统稳定器 + 低频振荡 ; 参考:《中国电力》2017年09期
【摘要】:发电机及其快速励磁控制带来的滞后特性削弱了其与电网之间的阻尼而导致低频振荡风险增加,典型PSS模型多采用多阶超前环节以补偿其滞后特性,从而导致增益受限、中低频段阻尼不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通过合成发电机有功功率负变化量与转速变化量作为PSS的输入量,使其相位自动超前的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的设计思路,通过相位自适应关系解决多阶超前补偿的问题。给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了新型PSS的相位自适应能力,并验证了其抑制低频振荡能力、大扰动故障恢复能力和抗反调能力的效果。
[Abstract]:The hysteresis characteristic of generator and its fast excitation control weakens the damping between generator and power network, which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risk. The typical PSS model usually uses multi-order leading link to compensate for its hysteresis characteristic, which leads to gain limitation.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damping in low and medium frequency band.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new type of power system stabilizer (PSS) is designed by synthesizing the negative change of active power and the change of speed of generator as the input of PSS to make its phase advance automatically. The phase adaptive relation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ulti-order advanced compensation. The phase adaptive ability of the new PSS is verified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its ability to suppress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large disturbance fault recovery and anti-adjustment ability is verified.
【作者单位】: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基金】: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2016年科技资助项目(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器及其工程化应用)(5211DS150025)~~
【分类号】:TM712;TM7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思立;台湾电力系统采用PSS提高电力系统动态稳定[J];电网技术;1996年01期
2 韩慧云,黄梅;电力系统低频振荡与PSS分析[J];华北电力技术;2005年07期
3 方思立;提高PSS的投入率增强电力系统动态稳定[J];电网技术;1996年09期
4 贾善杰,方思立,侯海滨;日照电厂350MW励磁系统数学模型及PSS现场试验[J];中国电力;2002年07期
5 滕锦芬;;PSS对电力系统动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大众科技;2011年02期
6 黄顺礼;;关于哈三电厂3号机组PSS的现状调试[J];华通技术;2003年04期
7 汪恭恒;;PSS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分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来倩;;大盈江三级电站新PSS模型参数设计[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10期
9 黄顺礼;;电力系统稳定器(PSS)性能检测标准[J];华通技术;2000年02期
10 况华,沈龙,李文云,赵书强;500kV罗马线低频振荡分析与探讨[J];四川电力技术;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俎永强;陈照芹;;火电机组PSS反调问题的研究及改进探讨[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36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肖友强;杨劲松;;低频振荡的产生原因[A];2006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孙振;屈瑞谦;杨德昌;;区域间低频振荡在线监测方法研究综述[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文贤馗;钟晶亮;;电网低频振荡时汽轮机控制策略的研究[A];发耳电厂4×600MW机组工程施工论文总结汇编[C];2010年
5 潘晓杰;任冲;;现代控制技术在抑制低频振荡中的应用[A];中南七省(区)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凯;;云南电网低频振荡安全预警及辅助决策系统构建方案[A];2007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任冲;刘涤尘;潘晓杰;雍志娟;倪晓东;;现代控制技术在抑制低频振荡中的应用[A];2006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明群;陈晶;吴水军;杨杨;刘洪涛;;电厂机组引起电网低频振荡原因分析[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王雁雄;;滇西电网小水电群低频振荡解列技术应用研究[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0年
10 陈玉林;侯学勇;王亮;常宝立;;电网低频振荡动态过程的信号特征及相量表征[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赵琳;楚雄供电局开展抑制低频振荡应用科技项目研究[N];楚雄日报(汉);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妍;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状态监视与分析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李阳海;汽轮机侧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3 王铁强;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共振机理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4 易建波;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在线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向农;跨区电网低频振荡的机理与控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张鹏;基于广域量测的电力系统区域间低频振荡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宫璇;多重扰动下大电网低频振荡预警体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杨慧敏;区域电网低频振荡特性分析与抑制方法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刘志坚;基于电气剖分网络的阻尼特性与低频振荡抑制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谭谨;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的低频振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晓青;基于混合智能算法PSS与SVC协调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2 王小龙;计及调速系统作用的水电厂孤网运行超低频振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毅钊;区域间低频振荡辨识方法和关联机组再调度抑制策略[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乔艳;典型参数类低频振荡辨识算法性能评估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祁鑫;低频振荡实时校正控制优化决策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朱建军;应对大电网频率振荡的紧急调控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刘聪;电网低频振荡综合自适应辨识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8 刘岩;针对低频振荡的电力系统稳定器协调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魏兴;采用远程PMU信号抑制区域间低频振荡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李云威;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扰动源定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53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053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