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馈风电场次同步谐振特性及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分析
本文选题:次同步谐振 + 双馈风机 ; 参考:《电气应用》2016年21期
【摘要】:针对双馈风电场次同步谐振问题,通过理论计算与现场实测,分析了等效电路模型在计算谐振频率时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准确计算谐振频率的方法。通过分析不同风电并网规模时振荡电压、电流波形的特点,讨论了系统阻尼与振荡特性之间的关系,提出弱阻尼系统在风机满发下仍会出现振荡幅值较大的现象。结合次同步振荡频率范围以及电压、电流的振荡幅值,讨论了次同步谐振可能造成系统保护误动、风机脱网、发电机轴系损伤和变压器偏磁等问题,为准确分析风电场次同步谐振对系统的影响提供依据。
[Abstract]:Aiming at the 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problem of doubly-fed wind farm, the problems of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in calculating resonance frequency are analyzed throug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field measurement, and an accurate method for calculating resonance frequency is proposed.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scillation voltage and current waveform under different wind power grid connection scal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stem damping and oscillation characteristics is discussed, and the phenomenon of large oscillation amplitude in weak damping system is put forward. Combined with the frequency range of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 and the oscillation amplitude of voltage and current, it is discussed that 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may cause system protection misoperation, fan detach, generator shafting damage and transformer bias, etc. It provides a basis for accurat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of wind farm on the system.
【作者单位】: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TM6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涛;次同步谐振问题及防止措施[J];电网技术;1989年02期
2 邓集祥,华瑶,韦春华;次同步谐振中的分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12期
3 向玲;杨世锡;唐贵基;;次同步谐振下机组轴系弯扭振动信号分析[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1年02期
4 刘铁军;邓斌;;次同步谐振中的非线性振荡分析[J];黑龙江电力;2012年06期
5 刘兴华;;发电机次同步谐振抑制策略分析[J];电力学报;2010年05期
6 岑海凤;王西田;杨煜;赵勇;;一种用于次同步谐振研究的电力系统外网等值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04期
7 陈武晖;毕天姝;孙欣;汪旎;刘辉;谭伦农;李正明;;次同步谐振复杂系统同型机等值[J];电网技术;2012年11期
8 黄晓峰;;电力系统异常工况下次同步谐振对机组的影响[J];华电技术;2013年10期
9 杨煜,陈陈;伊敏—大庆500kV输电系统次同步谐振分析——兼论发电机轴系共振频率[J];电网技术;2000年05期
10 刘燕;康积涛;;次同步谐振抑制方法综述[J];水利电力机械;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华能上都电厂技术研发彻底解决次同步谐振问题[A];《电站信息》2013年第10期[C];2013年
2 武云生;卓华;;使用基于电纳调制的SVC以抑制机网次同步谐振[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舒眉;填补国际空白 荣信股份研发成功次同步谐振动态稳定器[N];机电商报;2009年
2 余建斌;先进电子装置保障供电安全[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向玲;电网冲击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弯扭振动模拟试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欣;次同步谐振局部传播机制与建模方法[D];江苏大学;2016年
2 宿端鹏;双馈机组次同步谐振机理与风险评估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3 刘文;风电场次同步谐振仿真分析与抑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罗宇航;次同步谐振问题中参数特性分析及扰动清除时序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5 孔祥实;次同步谐振机理分析与抑制方案的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2年
6 郑燃;机端阻尼控制策略及其对次同步谐振的抑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7 翁宗林;负荷模型及故障清除时间对次同步谐振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李岩松;基于统一潮流控制器的阻尼次同步谐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
9 韩俊;基于状态空间法的多机系统次同步谐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黄甲丁;基于HHT的次同步谐振参数检测及抑制[D];东北电力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53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053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