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电站送出线路自适应距离保护方法
本文选题:光伏电站送出线路 + 过渡电阻 ; 参考:《电测与仪表》2017年20期
【摘要】:针对光伏电站送出线路光伏电站侧距离保护受过渡电阻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距离保护方法。分析比较了过渡电阻对传统双侧电源线路和对光伏电站送出线路距离保护的影响不同原理,根据过渡电阻影响距离保护测量阻抗偏移相量图的几何关系推导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保护判据,该判据加入了自适应整定系数,且自适应整定系数仅依赖于附加阻抗倾斜角的获得。通过公式推导获得了倾斜角与故障线路两侧电流幅值比和相位差的函数关系,从而提出一种光伏电站送出线路自适应距离保护方法。最后,在Dig SILENT/Power Factory软件中仿真对比了传统距离保护和改进距离保护下不同故障类型下光伏电站侧距离保护动作情况。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所提方法极大地改善了过渡电阻对光伏电站送出线路距离保护的影响,从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Abstract]: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side distance protection of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is affected by the transition resistance, an adaptive distance protec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he influence of transition resistance on the distance prote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double-side power supply line and the output line of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A new adaptive protection criterion is derived according to the geometric relation of the impedance offset phasor diagram of the distance protection measurement affected by the transition resistance. The adaptive tuning coefficient is added to the criterion. The adaptive tuning coefficient only depends on the slope angle of the additional imped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gle of tilt and the ratio of current amplitude to amplitude and phase difference on both sides of the fault line is obtained by the formula derivation, and an adaptive distance protection method for the output line of the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is proposed. Finally, the performance of side distance protection of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under different fault types under traditional distance protection and improved distance protection is simulated and compared in Dig SILENT / Power Factory softwar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greatly improves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nsition resistance on the distance protec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 in the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thus validating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作者单位】: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7MS098)
【分类号】:TM615;TM7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权锐;计算机距离保护测量误差分析[J];四川电力技术;2001年04期
2 宫士宽,彭丽静,张佳稷;供电线路的距离保护[J];煤炭技术;2005年06期
3 王海涛,李福龙;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5年23期
4 赵宇红;苏泽光;高飞燕;;智能式距离保护[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6年03期
5 王海涛;李福龙;;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的探讨[J];化工之友;2007年03期
6 薛天来;潘海涛;冯艳秋;;一种新型距离保护原理[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S1期
7 陈志鹏;边述;;基于供电线路的距离保护问题分析[J];科技风;2010年15期
8 杨帆;王攀;王洪涛;;距离保护在应用过程中的特殊问题探析[J];机电信息;2012年06期
9 蒙定中;距离保护的几个问题——1959至1973年220千伏线路距离保护的初步运行分析[J];继电器;1975年01期
10 施怀瑾;彭志炜;;数字式距离保护的程序和研究[J];贵州工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天来;潘海涛;;一种新型距离保护原理[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36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郑强;黄松清;;电力系统距离保护的新型算法[A];第十五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宋国兵;刘林林;袁晓辉;索南加乐;;基于参数识别的长线距离保护的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4 赵向辉;刘海淳;;分相式距离保护与通信复接接口设计问题分析[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侯慧;游大海;尹项根;陈卫;徐天奇;;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及应用[A];2006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东峰;孙志媛;凌洪政;梁小冰;;串补线路距离保护全数字仿真[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康小宁;赵选宗;索南加乐;刘志良;谈树峰;张军民;;短线路的相间自适应距离保护[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8 陈福锋;钱国明;;线路距离保护作为变压器后备的定值整定[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周琴;段建东;;利用数学形态学的双端暂态距离保护[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10 赵文静;贾清泉;王宁;袁野;姜国涛;董海艳;;基于LabVIEW的距离保护实验系统开发[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东芹 余宽平;大成硅1MW光伏电站项目获批[N];镇江日报;2010年
2 记者 贾明;青海百兆瓦光伏电站集成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N];青海日报;2012年
3 王林;西班牙光伏商投资日本光伏电站[N];中国能源报;2012年
4 李伟;中盛光电承建罗马尼亚最大光伏电站[N];中国能源报;2012年
5 记者 李钊;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光伏电站市场[N];科技日报;2012年
6 记者 周建越;光伏电站建到加拿大[N];苏州日报;2012年
7 李瞧;江西晶科能源与国开行建海外光伏电站[N];中国工业报;2012年
8 灵希观察;航天机电“亡羊补牢”转战光伏电站[N];机电商报;2012年
9 赵晨;进军光伏电站应选好商业模式[N];中国电子报;2013年
10 罗映美;全州首个太阳能光伏电站建成[N];楚雄日报(汉);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谷松林;基于关联域的距离保护防连锁跳闸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2 马聪;大型光伏电站故障检测与控制技术[D];山东大学;2016年
3 毕锐;光伏电站有功功率控制相关关键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4 谢宁;大型光伏电站电能质量分析与补偿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5 李乃永;电网接纳光伏电站并网运行的适应性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杨明;大型光伏电站逆变器并网控制策略及稳定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4年
7 李航标;基于数字负载最小能耗的自适应电压调节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怡君;人工神经网络在距离继电器保护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卢婷;GIC的等效建模及其对交流电网距离保护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马伟;新型自适应区域保护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孙守文;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高压配电网距离保护的影响及对策[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祝高乐;含并联补偿元件的线路距离保护测量阻抗算法及校核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贺健;平行双回线单相接地故障距离保护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4年
7 程秋涛;基于双端电气量距离保护耐受过渡电阻性能改善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8 韩军强;交直流电力系统中重合时序对距离保护动作特性的影响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9 刘金平;含多直流送出交流电网故障特性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10 闫新;基于广域信息的振荡识别方案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本文编号:2061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061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