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有功潮流介数的电网关键线路辨识

发布时间:2018-06-24 11:23

  本文选题:关键线路辨识 + 有功潮流介数 ; 参考:《电网技术》2016年01期


【摘要】:关键线路辨识是电力系统运行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为提高辨识准确性,提出了基于有功潮流介数指标进行关键线路辨识的方法。该方法在传统电气介数指标基础上,结合电网实际潮流分布与线路输电容量的影响,物理背景更加符合电力系统实际。同时,提出了系统输电效率指标,利用关键线路连锁故障下的系统输电效率变化进行有效性校验;并分析了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电网关键线路辨识的影响。IEEE 39节点系统算例表明:少数有功潮流介数较高的线路在电网的功率传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些线路的连续攻击可导致潮流传输水平急剧下降,从而证明了利用有功潮流介数进行电网关键线路辨识的有效性。分布式电源接入(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算例表明:DG的接入改善了局部电能供求关系,与之相关的重要联络线路的关键作用会减弱,关键线路辨识的结果会受到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
[Abstract]:Key line ident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ower system operation risk contro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identification, a method of key line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active power flow index is proposed. The physical background of this method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power system,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electrical medium index, combined with the influence of the actual power flow distribution and the transmission capacit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 At the same time, the index of system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is put forward, and the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is checked by the change of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under the key line cascading fault. An example of IEEE 39-bus system shows that a few lines with high active power flow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ower transmission. Continuous attacks on these lines can lead to a sharp decline in the power flow transmission level, thus 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using active power flow vectors to identify key lines in the power network. An example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 shows that the connection of the distributed DG improves the local power supply and demand relationship, and the key role of the related important connection lines will be weakened, and the key lin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will be affected by the change of the system operation mode.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7097)~~
【分类号】:TM7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曹一家;陈晓刚;孙可;;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大型电力系统脆弱线路辨识[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年12期

2 吴莹燕;林韩;温步瀛;李传栋;;考虑电网状态和网络结构的脆弱线路评估[J];华东电力;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涛;范杏元;徐遐龄;;电力系统脆弱性评估方法研究综述[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4期

2 魏震波;刘俊勇;朱国俊;朱康;刘友波;王民昆;;基于可靠性加权拓扑模型下的电网脆弱性评估模型[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8期

3 刘群英;刘俊勇;刘起方;史继莉;;支路约束优化下的电网结构脆弱性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3期

4 刘群英;刘俊勇;刘起方;;基于支路势能信息的电网脆弱性评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10期

5 林振智;文福拴;;基于加权复杂网络模型的恢复路径优化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6期

6 黄映;李扬;翁蓓蓓;马淑萍;;考虑电网脆弱性的多目标电网规划[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23期

7 刘国良;刘艳;顾雪平;;输电网网架恢复方案关键线路辨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1期

8 魏震波;刘俊勇;朱觅;戴婷婷;王佳佳;;基于网络数字化挖掘的电网拓扑结构辨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4期

9 鞠文云;李银红;;基于最大流传输贡献度的电力网关键线路和节点辨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9期

10 张向亮;吕飞鹏;李运坤;张云勇;戚琦;;基于保护重要度的多组同基最小断点集选取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伟;基于复杂网络的拓扑与信息传输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王旭东;基于图论的智能电网最优孤岛划分模型和算法[D];天津大学;2011年

3 纪静;电力系统可靠性非同调元件辨识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贺庆;基于电力系统自组织临界性的随机期望值控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1年

5 王凯;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电网结构复杂性和脆弱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陈庆前;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邓慧琼;电网连锁故障预测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8 韩平平;基于小世界网络理论的电网连锁故障机理解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陈晓刚;电网广域安全监测系统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卢锦玲;电力系统暂态脆弱性评估及连锁故障跳闸预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盛;基于风险理论的电网脆弱性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方凤飞;四川德阳地区电网脆弱性分析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江永超;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铁路网可靠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刘国良;考虑输电线路投运失败的输电网网架恢复方案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5 唐岚;基于电网脆弱性和经济性的PMU最优配置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6 刘美君;基于复杂网络扩展的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估[D];浙江大学;2007年

7 常康;给定运行模式下电网主宰特性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8 寇岩;电力系统输电断面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方竹;基于静态安全域的电网在线安全监视方法与实现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7年

10 孙小梅;基于事故链理论的电网结构脆弱性评估与监控[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刚;孙可;曹一家;;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大电网结构脆弱性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10期

2 孟仲伟,鲁宗相,宋靖雁;中美电网的小世界拓扑模型比较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15期

3 倪向萍;梅生伟;张雪敏;;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输电线路脆弱度评估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4期

4 魏震波;刘俊勇;朱国俊;朱康;刘利民;方涛;;基于电网状态与结构的综合脆弱评估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8期

5 曹一家;王光增;曹丽华;丁理杰;;基于潮流熵的复杂电网自组织临界态判断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7期

6 胡学浩;美加联合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反思和启示[J];电网技术;2003年09期

7 赵希正;强化电网安全 保障可靠供电——美加“8·14”停电事件给我们的启示[J];电网技术;2003年10期

8 印永华,郭剑波,赵建军,卜广全;美加“8.14”大停电事故初步分析以及应吸取的教训[J];电网技术;2003年10期

9 唐葆生;伦敦南部地区大停电及其教训[J];电网技术;2003年11期

10 韩祯祥,曹一家;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及防治措施[J];电网技术;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芦思文;方小杰;王惠溧;;基于Matlab的工程施工关键线路确定[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21期

2 冯根尧;;随机PERT中关键线路的变异分析[J];陕西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3 许国辉;一种快速确定关键线路的新方法──箭线过滤法[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年11期

4 张海涛;;活动时间不确定性的网络计划计算问题研究[J];山西建筑;2014年18期

5 李月琴;;网络图关键线路确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6 ;[J];;年期



本文编号:2061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061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f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