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侧控制策略对换相失败影响的研究
本文选题:高压直流输电 + 换相失败 ; 参考:《电网技术》2016年12期
【摘要】:高压直流输电实际工程中稳态运行时逆变侧控制策略主要有2种:定关断角控制策略和定电压控制策略,目前针对2种控制策略对换相失败影响的对比研究较少。基于实际工程参数,分别建立了定关断角和定电压控制策略的高压直流输电PSCAD/EMTDC模型,模型控制系统均按照实际工程控制系统搭建。分析了2种控制策略的控制方式,对比研究了2种控制策略对换相失败的抵御能力以及换相失败后的恢复特性。研究表明,总体来说2种控制策略对换相失败的抵御能力无明显差异,单相故障下定关断角控制策略略优于定电压控制策略;相同故障条件下,定关断角控制策略换相失败持续时间小于定电压控制策略,而定电压控制策略在换相失败恢复时间方面优于定关断角控制策略。研究为以后直流工程控制策略的选择和优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Abstract]:There are two kinds of inverter side control strategies for HVDC power transmission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fixed turn-off angle control strategy and constant voltage control strategy. At present, there are few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effect of the two control strategies on commutation failure. Based on the actual engineering parameters, the PSCAD-EMTDC model of HVDC with fixed turn-off angle and constant voltage control strategy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odel control system i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engineering control system. The control methods of two control strategies are analyzed, and the resilience of the two control strategies to the commutation failure and the recovery characteristics after the commutation failure a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sistance of the two control strategies to commutation failure, and the fixed turn-off angle control strategy is slightly superior to the fixed voltage control strategy under single-phase fault, and under the same fault conditions, The commutation failure duration of the fixed turn-off control strategy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fixed voltage control strategy, while the fixed voltage control strategy is superior to the fixed turn-off angle control strategy in the commutation failure recovery time. The research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DC engineering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分类号】:TM7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隆君;王钢;李海锋;李志铿;;交流系统故障诱发多直流馈入系统换相失败风险评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3期
2 王学之;周全;国建宝;;南方电网直流换相失败机理及判别方法[J];南方电网技术;2013年06期
3 任震,陈永进,梁振升,黄雯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的概率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24期
4 陈树勇,李新年,余军,李涛,吕鹏飞,印永华;基于正余弦分量检测的高压直流换相失败预防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14期
5 靳希;郎鹏越;杨秀;;多馈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换相失败浅析[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何朝荣;李兴源;金小明;吴小辰;颜泉;;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的判断标准[J];电网技术;2006年22期
7 何朝荣;李兴源;金小明;吴小辰;颜泉;;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判断标准的仿真分析[J];电网技术;2007年01期
8 吴冲;李兴源;何朝荣;;多馈入直流交互作用因子在换相失败研究中的应用[J];继电器;2007年09期
9 吴冲;李兴源;黄宗君;;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现代电力;2007年03期
10 任景;李兴源;金小明;吴小辰;;多馈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逆变站滤波器投切引起的换相失败仿真研究[J];电网技术;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兆伟;贺静波;张同尊;姜炜;方勇杰;李威;;“8.8”多回入沪直流同时换相失败故障分析及思考[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梁旭懿;王钢;李海锋;李志铿;;交流系统故障对直流换相失败的关联性分析[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欧开健;荆勇;任震;;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的研究——第一部分:换相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A];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高彩亮;黄少先;廖志伟;;基于小波奇异值和支持向量机的HVDC换相失败故障诊断[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5 高彬;王钢;李海锋;李志铿;;一种降低HVDC系统换相失败发生频率的模糊控制器设计[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孙志媛;梁小冰;孙艳;;基于EMTDC的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仿真研究[A];2006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玲;宋晓芳;常康;李吉晨;;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对风火打捆直流外送系统的影响[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渝红;交直流混合运行系统中的换相失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陈修宇;多馈入直流系统电压相互作用及其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3 成敬周;高压交直流互联系统故障分析及相关保护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曾进辉;感应滤波对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逍;特高压直流故障特性及对受端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荣俊香;云广特高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谭海燕;交流系统对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的影响相关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高彩亮;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诊断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慈文斌;±660kV银东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罗龙波;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时间离散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索明贵;多直流落点系统中高压直流换相失败问题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谢毅思;复杂大电网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时空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王艺璇;静止同步补偿器对降低多馈入直流换相失败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张汝莲;高压直流输电换相失败的瞬态特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90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090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