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线圈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7 18:40
【摘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耦合线圈设计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针对两线圈磁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建模,分析得出只改变线圈品质因数条件下,系统最优传输功率与最大传输效率一定不拟合。应用ANSYS电磁仿真与MATLAB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它参数确定时,圆形平板线圈匝距、半径、匝数改变时的空间磁场分布与系统传输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增大线圈半径与匝数、减少线圈匝距均可有效提升系统的传输性能,增大线圈半径可增加传输距离,增大线圈匝数可增加系统工作频率范围。分析结果为优化磁耦合谐振线圈提供了理论依据。
[Abstract]:The design of coupling coils for radio energy transmission systems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system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modeling of two-coil magnetoresonance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optimal transmission power and maximum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will not fit when the coil quality factor is changed only.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ANSYS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 and MATLAB numerical calculation, the spatial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and system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circular plate coils with varying turns distance, radius and number of turns are analyzed when other parameters of radio energy transmission system are determin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ing the coil radius and the number of turns, reducing the coil turn distanc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ncreasing the coil radius can increase the transmission distance, and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oil turns can increase the operating frequency range of the system. The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optimizing the magnetic coupling resonance coil.
【作者单位】: 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
【分类号】:TM7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云国;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探索[J];皖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戴卫力;费峻涛;肖建康;范新南;;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及应用前景[J];电气技术;2010年07期

3 李松;;中压电能传输系统在大型桥梁上的运用[J];山西建筑;2010年25期

4 贾楠;;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在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31期

5 黄学良;谭林林;陈中;强浩;周亚龙;王维;曹伟杰;;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与应用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10期

6 王敏星;李大伟;;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及研究方向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年06期

7 武瑛,严陆光,黄常纲,徐善纲;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性能分析[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4期

8 霍沛威 ,詹万强;中压电能传输与低压供电[J];广东科技;2004年05期

9 武瑛,严陆光,徐善纲;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10 王平楠;唐厚君;;基于非接触电能传输电路的技术分析[J];微处理机;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跃;;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及其最新进展[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2 黄学良;;充满机遇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3 李聃;;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4 杨庆新;;无线电能传输研究的主要工作及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5 苏玉刚;;齐心协力促进无线电能传输科学与技术的发展[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6 张超;闫卓;杨庆新;陈海燕;;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可分离变压器耦合性能研究[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茂春;王进华;石亚伟;;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贾俊林;李时杰;;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A];第11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时杰;贾俊林;孟庆龙;贺振国;;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韩腾;卓放;刘涛;王兆安;;采用非接触方式实现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张国圣;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获突破[N];光明日报;2007年

2 记者 左永刚;非接触电能传输研究获多项自主创新成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3 记者 刘垠;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应用前景看好[N];大众科技报;2011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胡茗皓;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突破 高铁无线供电成为可能[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年

5 记者王华楠;“无线供电”梦想成真[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6 王艳红;“隔空”点灯,无线输电终结插座?[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忠远;智能电网中电能传输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监督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陶国彬;非接触电能传输关键应用技术问题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赵志浩;无线电能传输网传能机制与优化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4 赵俊锋;三维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张献;基于电磁—机械同步共振的无线电能传输与转换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6 王智慧;基于包络线调制的非接触电能传输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李泽松;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周诗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能量建模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12年

9 李阳;大功率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方法与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10 夏晨阳;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能效特性的分析与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勋范;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杜凯召;自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与优化[D];河北大学;2015年

3 童文懿;无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效率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王静;双负载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参数设计与频率控制[D];郑州大学;2015年

5 王洋;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与信息同步传输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乔晓薇;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场强度三维测量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侯向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磁机构耦合程度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8 薛慧;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建模与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9 宁峰;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电能传输多方向性传输线圈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10 富一博;水下测量装置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5年



本文编号:2148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148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f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