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硅基径向结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光电探测应用

发布时间:2018-11-20 21:39
【摘要】: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一直是人类解决当前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中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分布广泛、取之不竭、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等特点,已经成为了各国竞相发展的热点。硅基太阳能电池是光伏市场中的巨头,占据了市场90%的份额,而硅基薄膜电池又因为其成本较低,可大规模生产,适于分布式应用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非晶硅材料也受限于自身长程无序的原子结构特点以及光致衰减效应等缺点,电池效率一直未能得到较大提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为此,探索利用纳米线结构构建三维径向薄膜太阳能电池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突破方向。基于课题组自主创新的低熔点金属催化诱导硅纳米线生长技术,本论文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系统中的低熔点金属诱导气-液-固(Vapor-Liquid-Solid,VLS)硅纳米线生长模式,并制备了高效径向结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研究了其独特的强陷光效应、腔模式耦合以及抗光致衰减效应等特性,结合理论模拟和实验探索提出了优化的径向结光电结构设计。进一步,本论文还探索将硅基径向结电池结构与无机铯系钙钛矿量子点相结合,首次实现了性能优异的硅基超快、高灵敏日盲紫外探测器件,为大面积硅基紫外探测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本论文具体的创新点如下:一、深入研究并优化了在新的PECVD系统环境中利用低熔点金属锡(tin)催化的硅纳米线VLS生长制备技术。系统探索了前期氢处理条件、催化金属薄膜厚度、生长时间/温度、掺杂浓度调控等关键实验参数对硅纳米线形貌的影响。针对径向结薄膜电池制备需求,成功稳定制备出长度均匀约为1 μm,平均直径为30~40nm,密度精确控制在3×108/cm2的优化纳米线阵列结构。在硅纳米线形貌调控基础上,进一步制备了高效径向结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并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纳米线掺杂、窗口层的掺杂、本征吸收层厚度、纳米线密度以及退火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系统参数摸索,制备了开路电压Voc=0.8V,填充因子FF=66%,短路电流Jsc=16mA/cm2,转换效率在8%以上的高效单结径向结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也为后续光电探测器件应用奠定了基础。二、通过有限元分析和数值模拟,对单结非晶硅径向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独特光场耦合、吸收及其分布特性进行了探索研究。尤其针对随机纳米线阵列结构特性,研究了径向结电池阵列倾斜角度对整体光电转换和吸收特性进行了深入模拟分析。研究发现,在纳米线密度适当的情况下,直径与光波长相比拟的径向结电池结构本身的随机取向以及自遮蔽效应并不构成限制问题,依然能够获得和竖直纳米线阵列一样的光吸收性能。这为利用低成本随机VLS生长纳米线阵列制备高性能径向结电池提供了关键的理论依据。三、探索了一种新颖高效的无机铯系钙钛矿量子点(Inorganic perovskite CsPbX3,IPQDs)与硅纳米线径向结(Silicon Nanowire Radial p-i-n Junction)杂化薄膜日盲探测器件构架,其中IPQDs量子点具有优异的紫外光电吸收和量子转化效率。将其均匀布置在三维(3D)构架的硅纳米线径向结薄膜电池结构的表面,可将日盲信号直接转化为径向非晶硅p-i-n结区最优化波长(-500 nm附近)实现灵敏吸收探测。另外,针对快速探测需求,径向结中本征结区厚度可从平面结的300 nnn降到仅仅80 nnn优化,从而有利于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吸收和响应。基于此技术,最终实现了可大面积低成本制备和应用的硅基薄膜日盲探测器件:在200nm深紫外获得了50mA/W的响应度,目前已经实现了较快的日盲光电探测(上升和下降时间沿为0.48ms/1.03ms),并还有较大进一步提升空间。同时,由于采用无机铯系量子点结构,探测器件不需要特殊封装即可稳定工作1000小时以上,为大幅度降低成本和规模化应用推广奠定了关键基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91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日研制出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4倍[J];东北电力技术;2005年02期

2 Katherine Derbyshire;;薄膜太阳能电池前途光明[J];集成电路应用;2007年06期

3 赵安中;;我国铜铟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中试正式启动[J];功能材料信息;2008年02期

4 孔继川;缪娟;;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08年07期

5 Izabela Kuzma;Guy Beaucarne ;Jef Poortmans;;提高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效率[J];集成电路应用;2008年09期

6 ;英国发现制造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新技术[J];大众科技;2009年02期

7 章从福;;薄膜太阳能电池 未来成长仍看好[J];半导体信息;2009年02期

8 ;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能持续大幅增长[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09期

9 谭强;;我国薄膜太阳能电池标准组织在佛山成立[J];功能材料信息;2010年Z1期

10 ;我国生产高端薄膜太阳能电池有了“利器”[J];光机电信息;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骏吾;;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英文)[A];多晶硅及太阳能电池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徐轶;朱德贵;;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和展望[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张军;邵乐喜;;真空技术在铜基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中的运用[A];2013年广东省真空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魏杰;雷岩;翟学珍;郑直;;氧化银薄膜的室温固相合成及其在体相异质结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2年

5 郑军;潘勇;欧铜钢;谭艳芳;范清喜;;In掺杂ZnO薄膜的电沉积制备及电流密度对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曹安源;;基于碳纳米管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多孔吸附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黄勇;万之坚;李海峰;;薄膜太阳能电池陶瓷衬底沉积工艺及性能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范俊奇;武四新;;无机合成法制备TiO_2纳米线阵列/CIS薄膜太阳能电池[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范俊奇;武四新;;无机合成法制备TiO_2纳米线阵列/CIS薄膜太阳能电池[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周丽梅;薛钰芝;李剑锋;;磁控溅射法制备Cu(In,Al)Se_2薄膜性能的研究[A];TFC’09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夕;G安泰A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进展顺利[N];证券时报;2006年

2 记者 程娟;就强效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N];咸阳日报;2008年

3 陈其珏;明年薄膜太阳能电池需求下降[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高志中;海南三亚重点培育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N];中国建材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陆晓辉;政策成本助推 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提速[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6 记者 王馨;南京要造薄膜太阳能电池了[N];南京日报;2010年

7 记者 张晓博;我国首家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落户银川[N];银川晚报;2010年

8 王小龙;铝粒子可提高薄膜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N];科技日报;2011年

9 叶锋;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有望提速[N];国家电网报;2011年

10 王小龙;薄膜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获得提高[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图腾;Cu_2ZnSnSe_4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磁控溅射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陶加华;高效率Cu_2ZnSnS_4薄膜太阳能电池电化学共沉积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彭瑛;基于聚合物及聚合物/非晶硅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李建民;CTS和CZT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水浴法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尹博;铜铟硒薄膜太阳能电池中晶界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李士娜;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吸收层材料CuYSe_2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7 刘新胜;热蒸发法制备硒化锑(Sb_Se_3)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8 孟宪宽;铜铁锡硫(硒)薄膜材料结构及其光伏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9 蒋方丹;铜铟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制备与若干理论计算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10 万磊;铜铟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相关材料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克明;无机或无机—有机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耿浩珂;基于光栅结构薄膜太阳能电池结构设计和优化[D];郑州大学;2015年

3 赵国亮;铜氧化物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在航标灯上的应用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4 肖玲玲;旋涂法制备CICS薄膜太阳能电池光吸收层[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肖华鹏;基于等离激元结构柔性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李鑫;新型半导体光吸收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在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5年

7 郭文彬;基于溶剂热方法薄膜太阳能电池吸收层材料铜铟硒的制备和生成机理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钟建平;高效陷光结构玻璃基片研究及其在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赵振伟;CuInSe_2/TiO_2/FTO复合薄膜中界面光生电荷传输性质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10 王晓云;电沉积法制备CuInS_2薄膜及其结构和光电特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46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346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2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