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节点重要度指标的次同步谐振建模方法

发布时间:2018-12-22 08:26
【摘要】:传统次同步谐振建模方法没有识别建模边界的定量方法,这导致应用该方法获得的模型不能确保满足工程实际的精度要求。提出了研究机组驱动点阻抗频率特性是决定次同步扭振模态电气负阻尼的主导因素。然后,应用研究机组驱动点阻抗频率特性偏差定义了节点重要度指标,并应用该指标发展了一种定量识别次同步谐振建模边界的方法,能够保证模型精度,提高建模效率。最后应用修改的IEEE39节点系统,验证了所提出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modeling method does not have a quantitative method to identify the modeling boundary, which results in that the model obtained by the method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accuracy.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study of the impedanc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iving point is the leading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negative damping of the subsynchronous torsional vibration mode. Then, the node importance index is defined by the impedanc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deviation of the driving point of the unit, and a method to quantitatively identify the 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modeling boundary is developed, which can ensure the model accuracy and improve the modeling efficiency. Finally,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ing method is verified by using the modified IEEE39 node system.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国网北京朝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东北电力调控分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7089)~~
【分类号】:TM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涛;次同步谐振问题及防止措施[J];电网技术;1989年02期

2 邓集祥,华瑶,韦春华;次同步谐振中的分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12期

3 刘铁军;邓斌;;次同步谐振中的非线性振荡分析[J];黑龙江电力;2012年06期

4 刘兴华;;发电机次同步谐振抑制策略分析[J];电力学报;2010年05期

5 岑海凤;王西田;杨煜;赵勇;;一种用于次同步谐振研究的电力系统外网等值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04期

6 陈武晖;毕天姝;孙欣;汪旎;刘辉;谭伦农;李正明;;次同步谐振复杂系统同型机等值[J];电网技术;2012年11期

7 黄晓峰;;电力系统异常工况下次同步谐振对机组的影响[J];华电技术;2013年10期

8 杨煜,陈陈;伊敏—大庆500kV输电系统次同步谐振分析——兼论发电机轴系共振频率[J];电网技术;2000年05期

9 刘燕;康积涛;;次同步谐振抑制方法综述[J];水利电力机械;2007年10期

10 兰泉妮;杨波;戴悦;金富义;张全明;;次同步谐振分析和控制方法的综述[J];电气应用;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华能上都电厂技术研发彻底解决次同步谐振问题[A];《电站信息》2013年第10期[C];2013年

2 武云生;卓华;;使用基于电纳调制的SVC以抑制机网次同步谐振[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舒眉;填补国际空白 荣信股份研发成功次同步谐振动态稳定器[N];机电商报;2009年

2 余建斌;先进电子装置保障供电安全[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向玲;电网冲击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弯扭振动模拟试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宇航;次同步谐振问题中参数特性分析及扰动清除时序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2 孔祥实;次同步谐振机理分析与抑制方案的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2年

3 郑燃;机端阻尼控制策略及其对次同步谐振的抑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4 翁宗林;负荷模型及故障清除时间对次同步谐振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李岩松;基于统一潮流控制器的阻尼次同步谐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

6 韩俊;基于状态空间法的多机系统次同步谐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黄甲丁;基于HHT的次同步谐振参数检测及抑制[D];东北电力大学;2009年

8 叶菁;电网次同步谐振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9 张魁;可控串补建模及其对次同步谐振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杨正锋;大型汽轮发电机次同步谐振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89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389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3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