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稠环电子受体光伏材料

发布时间:2019-02-17 15:47
【摘要】:基于非富勒烯受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是化学和材料领域的热点前沿之一,中国领跑这个热点前沿.中国学者在非富勒烯受体材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成果.我们提出了"稠环电子受体(FREA)"这一新概念,构建了高性能稠环电子受体新体系,发明了明星分子ITIC.我们的原创性工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跟进.目前,基于稠环电子受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已达到13%~14%,超过富勒烯体系.ITIC等稠环电子受体的出现颠覆了富勒烯受体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统治地位,开创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非富勒烯时代.本文简要评述了我们在高性能稠环电子受体设计与器件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稠环电子受体的未来发展.
[Abstract]:Organic solar cells based on non-fullerene receptors are one of the hot spots in the field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Chinese scholars have made a series of important innovations in non-fullerene receptor materials. We put forward a new concept of "dense ring electron receptor (FREA)", constructed a new system of high performance dense ring electron receptor, and invented star molecule ITIC.. Our original work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and follow-up from our counterparts at home and abroad. At present, the efficiency of organic solar cells based on dense ring electron receptors has reached 13.5%, surpassing that of fullerene systems. The emergence of dense ring electron receptors such as ITIC has overturned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fullerene receptors in the field of organic solar cells. The non-fullerene era of organic solar cells was pioneered.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dense ring electron receptors is briefly review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dense ring electron receptors is prospected.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工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91433114,21673011,21734001)资助项目
【分类号】:TM9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超;许丹;彭楚栻;张天宇;夏世斌;;不同电子受体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含DCB废水试验[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2 ;有机太阳能电池[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1年05期

3 ;德国研制成有机太阳能电池[J];东北电力技术;2001年07期

4 ;德研制成有机太阳能电池[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年02期

5 严肃;有机太阳能电池即将产业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6 李炳田,任斌,黄河;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7 李锋;网印有机太阳能电池[J];丝网印刷;2005年07期

8 G.Dennler,N.S.Sariciftci;共轭聚合体有机太阳能电池:从基础研究到发展现状(英文)[J];光散射学报;2005年03期

9 段晓菲,王金亮,毛景,裴坚;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J];大学化学;2005年03期

10 任斌;赖树明;陈卫;黄河;;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斌;田清勇;白华;;可溶性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杝隆建;杝正_7;李宜璇;;可挠式有机太阳能电池之发展技术[A];海峡两岸第十六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09年

3 刘艳;曾庆华;张宪玺;姜建壮;;卟啉、酞菁类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4 陈涛;仰志斌;彭慧胜;;基于碳纳米管纤维的有机太阳能电池[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仰志斌;陈涛;何瑞旋;彭慧胜;;基于取向碳纳米管膜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坚;杨栋;周玲玉;陈令成;赵斌;李灿;;化学改性氧化石墨烯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层[A];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赵仪;;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相干电荷和能量转移[A];第十三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3年

8 唐卫华;海杰峰;朱恩伟;卞临沂;;有机太阳能电池用的二维窄带隙聚合物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3年

9 易院平;韩广超;沈星星;;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过程的理论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7分会:光电功能器件[C];2014年

10 马廷丽;;柔性及叠层薄膜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毛黎;美评估有机太阳能电池对环境的影响[N];科技日报;2010年

2 本报驻美国记者 田学科;突破有机太阳能电池技术瓶颈[N];科技日报;2012年

3 刘霞;控制电子自旋可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N];科技日报;2013年

4 记者 邰举;叠层型有机太阳能电池接近商用[N];科技日报;2007年

5 蔡佳;美国研发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N];中国建材报;2011年

6 华凌;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增效50%[N];科技日报;2013年

7 记者 马悍德;青海有机太阳能电池研发获重大进展[N];科技日报;2014年

8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龚华萍;已在发电效率上取得重要进展[N];广东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美凤;高效稳定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界面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刘小锐;几种有机太阳能电池供体材料的光伏性能[D];西南大学;2015年

3 党东锋;含噻吩或噻吩稠环单元的有机光伏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4 徐伟龙;有机太阳能电池微纳结构及光物理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聂日明;透明阴极界面修饰及其在有机光电转换器件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陈大正;反转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优化与稳定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王之哲;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中银薄膜电极研究与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龚根飞;噻吩类准三维结构光电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9 孙倩倩;优化有源层形貌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10 安桥石;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海冰寒;微生物燃料电池型BOD传感器性能改善关键措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韩晓禹;NO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电子受体可行性及转化过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向音波;典型电子受体对脱色希瓦氏菌S12产电特性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4 田杰;基于不同吡啶摀阳离子作为电子受体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5 史绍华;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电极修饰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蔡伦;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光电流—温度特性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付智勇;有机太阳能电池D-A型供受体材料的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蔡佳林;利用飞秒瞬态时间分辨率吸收光谱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机理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9 张旋;PIN型有机太阳能电池光学特性的数值模拟[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10 丰艳婷;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光诱导电荷转移的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25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425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0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