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灵敏度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12 18:39
【摘要】:在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理想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灵敏度特性数学模型,该模型揭示了单位长度线性双折射、传感环半径和光纤缠绕匝数是影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灵敏度的3个主要因素,并得出结论:最优光纤长度时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灵敏度最高,且最优光纤长度只与单位长度线性双折射有关;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灵敏度随着光纤缠绕匝数增多而增大,且增大到最优光纤缠绕匝数时,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灵敏度最高。进而提出利用有效匝数来平衡灵敏度和光纤利用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ideal mathematical model of all-fiber current transformer,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sensi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all-fiber current transformer is established. The model reveals linear birefringence per unit length. The radius of sensing ring and the number of winding turns are the thre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sensitivity of all-fiber current transformer.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all-fiber current transformer is the highest when the optimal length of fiber is the best. The optimal fiber length is only related to linear birefringence per unit length. The sensitivity of all-fiber current transformer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winding turns, and the sensitivity of all-fiber current transformer is the highest when the number of winding turns increases to the optimal number of winding turns. Furthermore, the effective turn number is used to balance the sensitivity and the optical fiber utilization ratio.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re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HIT.NSRIF.2013018)~~
【分类号】:TM4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玉才,于秀文,尹祥国;电流互感器过热损坏的原因及解决办法[J];东北水利水电;2000年11期

2 钱家骊;关于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能否产生高压的讨论[J];电工技术杂志;2000年12期

3 李佳荣;检定电流互感器时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计量;2000年01期

4 魏本利;机车用电流互感器的检定[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0年01期

5 刘少伟,陈庚华;地(县)电网电流互感器的配置[J];江西电力;2000年01期

6 张学轶;小电流互感器专用电源的研制[J];山西机械;2000年S2期

7 顾惠芬,高光润;钳形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分析与补偿[J];仪表技术;2000年05期

8 范玉,苏迎春;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的原因与处理[J];农村电气化;2001年04期

9 范玉,苏迎春;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的原因分析与查找处理[J];电力安全技术;2001年06期

10 莫白术;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分析[J];电气时代;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奖利;;电流互感器绕组绝缘破坏分析[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胡伟;李卿;彭欣;;关于电流互感器设计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3 邹光旭;;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应用研究[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2年

4 梁建华;王杰;;电流互感器应用现状分析及选用建议[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2年

5 苏毅;盛和乐;孙茗;屠黎明;秦应力;高惠民;;电流互感器深度饱和时的继电保护性能研究及电流互感器选择[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9年

6 尚秋峰;石新春;王仁洲;杨以涵;;有源光电式电流互感器的进展及分析[A];全国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CTEE'2001)论文集[C];2001年

7 舒开旗;史萍;;电流互感器现场测试中升流问题的研究[A];’02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8 许加柱;罗隆福;李季;尚荣艳;卿晓辉;;大电流互感器试验方案的3D场路耦合法分析研究[A];湖南省电工技术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唐清善;刘政伟;冯丽爽;;一种新型数字化光纤电流互感器[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姜中英;张春熹;冯丽爽;王夏霄;;光纤电流互感器的温度特性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刘东民 记者 张丽辉;4台倒立式132kV电流互感器走出国门[N];河北日报;2006年

2 重庆 李元林;由标准联想到电流互感器[N];电子报;2013年

3 鲁立刚邋李海成 记者 张哲浩;西北电网完成750千伏电流互感器现场校验测试[N];科技日报;2008年

4 记者 李伟锋 通讯员 张忠;“湖电”以技术创新抢占市场[N];湖南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鲁立刚邋李海成;750千伏电流互感器准确度校验测试完成[N];中国电力报;2008年

6 广西 韦绍杰;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会怎样(上)[N];电子报;2014年

7 广西 韦绍杰;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会怎样(下)[N];电子报;2014年

8 内蒙古 顾和平;浅谈电流互感器[N];电子报;2001年

9 记者谷玉强;海纳公司研发项目获重大突破[N];秦皇岛日报;2011年

10 鲁立刚邋李海成;750千伏技术又有新突破[N];国家电网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程嵩;线性双折射对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传感特性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贾丹平;测温式光纤电流互感器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3 裴焕斗;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信号处理系统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4 童悦;电流互感器在线校验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罗苏南;组合式光学电压/电流互感器的研究与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

6 郝金会;Sagnac式光纤电流互感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7 刘杰;基于DFB激光器解调技术的GMM-FBG电流互感器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明洁;电流互感器特性评估系统设计[D];浙江大学;2007年

2 陈梦晗;基于光电式电流互感器的高压电流测量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刘莉红;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建模及暂态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徐其航;220kV变电站电流互感器配置及其应用方案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李宁彩;电流互感器建模及其饱和对线路保护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杨森;配网自动化终端电流互感器小电流取电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陈振廷;计量用电流互感器的传变特性及对电能计量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张云飞;220kV电流互感器在线监测装置及介损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9 王锬;电磁式和光电式电流互感器混用对线路差动保护影响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10 张世昌;全光纤电流互感器测量精度优化方法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57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457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b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