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利用DFIG无功能力的分散式风电并网有功最大控制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14 18:21
【摘要】:分散式风电高渗透并网运行中节点过电压问题非常突出,影响到风电的高效消纳甚至并网安全。该文首先从风电出力的波动和配电网负荷的变化两个因素出发,分析风电分散接入配电网后过电压机理。然后,充分利用双馈型风电机组自身的无功能力,在满足风电场可连续运行的约束下,提出尽可能消纳风电功率的并网有功最大的本地控制策略。在电力仿真软件DIgSILEN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算例的大量测试,结果表明风电并网有功最大控制策略可以实现风机安全并网,并且最大可能避免风电场弃风限电。该控制策略在某风电场分散式并入10k V地方电网的示范性工程上通过了现场试验与一年的运行检验。
[Abstract]:The problem of node overvoltage in decentralized wind power high permeability grid-connected operation is very prominent, which affects the efficient absorption and even grid-connected security of wind power.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fluctuation of wind power output and the change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load, the overvoltage mechanism after wind power is connected to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analyzed. Then, making full use of the reactive power capacity of the double-feed wind turbine itself,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the continuous operation of the wind farm, a local control strategy with maximum grid-connected active power is proposed, which can absorb the wind power as much as possible. A large number of tests are carried out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by the power simulation software DIgSILE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active power control strategy of wind power connected to the grid can realize the safe grid connection of wind turbines, and it is possible to avoid the abandonment of wind power limit in wind farms. The control strategy has passed the field test and one year operation test on the demonstration project of a wind farm distributed into 10kV local power grid.
【作者单位】: 华能定边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部科技项目(HNKJ13-H2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07026)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4JM7255)~~
【分类号】:TM6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崔杨;徐蒙福;唐耀华;彭龙;严干贵;;基于集电系统无功灵敏度的双馈风电场无功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5年09期

2 杨俊友;崔嘉;邢作霞;王海鑫;王刚;;考虑风电功率预测的分散式风电场无功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13期

3 王佳颖;李蒙;冯利民;李涵深;刘柏良;王晓波;;利用分布式风电并网改善配电线路末端电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09期

4 黄炜;刘健;魏昊q;张志华;;分布式光伏电源极端可接入容量极限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年03期

5 王松;李庚银;周明;;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无功调节机理及无功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16期

6 刘一兵;吴文传;张伯明;巨云涛;李正烁;;基于有功—无功协调优化的主动配电网过电压预防控制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09期

7 刘健;同向前;潘忠美;林涛;李龙;张志华;;考虑过电压因素时分布式光伏电源的准入容量[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康鑫;;探究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08期

2 张晓朝;段建东;石祥宇;王开宇;董宇鹏;慕腾;闫富平;陈鲁鹏;;利用DFIG无功能力的分散式风电并网有功最大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年07期

3 王威;王晴;虞殷树;谢宇哲;朱耿;刘俊宏;;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极限容量计算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7年03期

4 周良学;张迪;黎灿兵;李华;霍卫卫;;考虑分布式光伏电源与负荷相关性的接入容量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年04期

5 王骏;丁晓群;孙士云;安德超;;考虑光照概率性的含光伏发电系统的配电网无功优化[J];广东电力;2017年01期

6 叶飘;;配网调度运行安全监管的意义及防控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年01期

7 齐霞;张洁;谷欣龙;朱茳;;面向分布式光伏接入主动消纳的配电网规划实证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01期

8 李胜男;吴水军;何廷一;高瑞林;郑子萱;;基于随机情景法的配电馈线光伏电源承载能力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6年04期

9 颜丹丹;王飞风;颜剑东;;基于T型连接变压器的异步发电机稳压稳频控制[J];广西电力;2016年06期

10 李晓波;蒋峰景;李康;闫腾飞;丁欣;;采用改进有源补偿技术的中性点电压柔性控制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年2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波;王财胜;周金辉;赵俊晖;杨野青;余金龙;;主动配电网现状与未来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18期

2 符杨;潘翔龙;黄玲玲;;考虑双馈机组无功调节能力的海上风电场无功优化[J];电网技术;2014年08期

3 高慧敏;章坚民;江力;;基于二阶网损无功灵敏度矩阵的配电网无功补偿选点[J];电网技术;2014年07期

4 王松;李庚银;周明;;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无功调节机理及无功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16期

5 佘慎思;李征;蔡旭;;基于风电场动态时空关系的风速分布模型研究[J];电网技术;2014年06期

6 董萍;徐良德;刘明波;;多站点无功补偿装置的多目标协调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7 殷树刚;张宇;拜克明;;基于实时电价的智能用电系统[J];电网技术;2009年19期

8 刘伟;彭冬;卜广全;苏剑;;光伏发电接入智能配电网后的系统问题综述[J];电网技术;2009年19期

9 李新;彭怡;赵晶晶;任亚英;张从力;;分布式电源并网的潮流计算[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年17期

10 夏成军;崔弘;王强;张尧;;考虑静态安全约束的分布式电源准入容量计算[J];电网技术;2009年1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岚;;如何破解风电并网困局?[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0年08期

2 唐维;;风电并网,关键在“网”[J];电器工业;2011年07期

3 周利鹏;高文韬;;国外风电并网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传播;2013年16期

4 乔嘉赓;徐飞;鲁宗相;闵勇;;基于相关机会规划的风电并网容量优化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10期

5 ;2009年中国风电并网获大突破[J];山西电力;2010年01期

6 ;能源局双管齐下 破解风电并网[J];山东电力技术;2010年04期

7 尹明;王成山;葛旭波;;风电并网经济技术评价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0年05期

8 唐维;;风电并网,出路何在?[J];节能与环保;2011年04期

9 ;大规模风电并网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J];低压电器;2011年11期

10 ;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主要功能[J];国家电网;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晓青;李中;王强;;风电并网对电网影响浅析[A];2009年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风电并网国标6月实施多方改造进入倒计时[A];《电站信息》2012年第3期[C];2012年

3 刘长忠;;中国风电并网装机世界首位发电量逾1000亿千瓦时[A];《电站信息》2012年第12期[C];2012年

4 徐学根;;分布式小型风电并网系统在我国的技术可行性与投资经济性分析[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中小型风能设备与应用2013年度论文集(上)[C];2013年

5 何国庆;;分布式风电并网管理及技术问题分析[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中小型风能设备与应用2013年度论文集(上)[C];2013年

6 ;国家能源局发布一季度全国风电并网运行情况[A];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风能产业》(2014年第5期)[C];2014年

7 靳洋;徐其春;李炜;张禹;樊建宇;马乐;;大规模风电并网信息通信接入技术研究[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何国庆;;分散式风电并网关键技术问题分析[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2013年度论文集(上)[C];2013年

9 赵莹;邹亚麟;;风电并网技术研究[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10 郑尔历;;风电制氢——走出风电并网困局[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2010年度论文集(下)[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郭洪申 通讯员 徐志民 李延来;科左中旗风电并网118万千瓦 上缴税金1亿元[N];内蒙古日报(汉);2011年

2 朱祝何;新标准击破风电并网难题[N];中国石化报;2012年

3 记者 郭玉志 朱贤佳;中国风电并网装机居世界首位[N];上海证券报;2012年

4 刘瑾;去年风电并网容量增长31.6%[N];中国能源报;2013年

5 宋晓华;我省新增风电并网35万千瓦[N];新华日报;2013年

6 许可新;风电并网调度运行国标有望今年推出[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7 记者 戴宏 通讯员 张德;全区风电并网装机达500万千瓦[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8 陈蒸 陈德钧 戴礼豪;支撑风电并网调度管理[N];华东电力报;2010年

9 记者 郭洪申 通讯员 徐志民;科左中旗实现百万千瓦风电并网发电[N];内蒙古日报(汉);2011年

10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秦海岩;风电并网需建立市场化体制[N];中国能源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成明;大规模风电并网的有功协调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蒋望;风电并网系统频率响应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柴大鹏;低碳背景下大规模风电并网消纳决策模型及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褚壮壮;计及风电并网的广义负荷建模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龚裕仲;储能系统辅助风电并网爬坡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杨冬锋;适应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电力系统有功调度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雷亚洲;随机规划理论在风电并网系统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1年

8 凡鹏飞;风电并网电力系统充裕性决策模型和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9 付超;风电并网的无功优化控制及其数模混合仿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10 匡洪海;分布式风电并网系统的暂态稳定及电能质量改善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朋园;内蒙古风电并网管理评价体系及相关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李树杰;风电并网条件下供电系统安全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张宇;含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电力系统多目标清洁调度[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张颖;大规模风电并网对山西电网调峰及暂态稳定性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丁楠;基于源网荷协同的高渗透率风电并网系统优化运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张儒峰;考虑风电并网系统综合运行效益的可用输电能力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6年

7 章伟;市场环境下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中储能容量优化配置[D];江苏大学;2016年

8 裴泽阳;大规模风电并网的风储协调控制策略研究[D];上海电机学院;2016年

9 林志艳;福州地区风电并网问题与对策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10 梁有珍;双馈风电并网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协调控制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99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499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a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